清容居士集卷二十一
易老通言老子集成第三冊
清容居士老子講義序
昔之善言老子者。謂其同者合於易。其不同於孔子者。皆矯世之弊。此論。千萬年不能以易也。新安程泰之。作易老通言。余意深得其旨。讀之茫然不能以脗合。語簡則理得。大羮玄酒。夫豈旨于味乎。老子之五千言。不得已而爲言也。道爲乾坤之體。德爲咸恒之用。繹其辭旨。觀妙觀徼。見天下之賾而疑諸形容者也。衆妙之門。易之門也。功成弗居。治蠱之道也。使民無知無欲。百姓日用而不知也。挫銳解紛。洗心藏密之旨也。多言數窮。吉人之辭寡也。谷神不死。生生之謂易也。後其身。外其身。以前民用之道也。水善利萬物。坎之行有尚也。持盈揣銳。君子有終也。生而不有。爲而不恃。無思無爲也。埏埴爲器。户牖爲室。十三卦制器之義也。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民咸用之謂之神也。爲腹不爲目。觀我朶頥之凶也。寄於天下。託於天下。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也。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神無方而易無體也。善爲士之章。出入以度。無有師保如臨父母之謂也。觀復。復其見天地之心也。皆謂我自然。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也。若夫十八十九二十章。矯世之言也。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坎離之體。未濟既濟之用也。不自伐。故有功。謙之義也。有不信焉。亦矯言也。跂者不立。鼎折足不勝其任也。有物混成。易有太極也。輕則失臣。躁則失君。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之義也。善人者不善人之師。益道也。知白守黑。窮神知化之義也。去甚去奢去泰。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將軍居左師左次。无咎也。道之在天下。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之義也。自知者明。顔子之不遠復也。自勝者强。君子之自强不息也。終不爲大虛以受人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極深而研幾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也。柔弱勝剛强。坤至柔而動剛也。利器不可以示人。君子藏器於身也。守萬物將自化。神而化之使民宜之也。上德不德章。矯言也。謂得一者。貞夫一者也。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蔡氏曰。兩儀之先。其易無體。兩儀之後。其易有體。有無之義。於斯見之。明道進道。探賾索隠鈎深致遠之謂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石林葉氏曰。易之數見於大傳者。乾坤之䇿也。物亦非萬之所能盡該。微見其緒。曰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老氏言數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莊周言數曰。一與言爲二。二與一爲三。自此以往。巧曆不能算。老氏所謂三生萬物者。猶易之言當萬物之數而不盡其說也。莊周所謂巧曆所不能算者。猶易之言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而不窮其變也。至漢言律曆者。於是始於易數之外。起黃鍾之一而三。積之至於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有以爲五行之數備。已而又爲三統之說。以五行相錯。由三微三著積之。始於太極。而終於二千三百六十三萬九千四十。而復於太極上元。以爲天下之能事畢。無爲老子之旨。義與生而不有同。旨既同。則無思無爲之義同矣。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諸卦之上九類之。清静爲天下正。憧憧往來之反說也。知足常足。繫于苞桑也。其出彌遠。其知彌少。稱名也小。取類也大之義也。爲學日益。爲道日損。兼損益而言也。懲忿窒欲。損也。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益也。34
聖人皆孩之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也
善攝生老子之本旨致一之義近之矣
道生德畜乾坤之用也
生而不有變化云爲也
塞其兊言行君子之樞機也
慎言語塞兊之本也閉其門行其庭不見其人之謂也
介然有知知微知彰知柔知剛介于石之義也
善建者不抜確乎其不可抜也
修身至天下中庸之論也
精之至和之至男女搆精化生之道也
玄同不見是而無悶也
以竒用兵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也
禍兮福之所倚碩果不食也
福兮禍之所伏鞶帯之三禠也
治人事天莫若嗇卑而不可踰貳簋可用享也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安土敦乎仁愛之道也
非其鬼不神睽之羣疑亡也
大國取小國小國取大國湯文王是也謙之上六得之矣
道者萬物之奥廣大悉備也何棄之有容民畜衆也
坐進此道藉用白茅无咎也
圖難於其易爲大於其細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
爲之於未有
治之於未亂
履霜堅氷也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喻積小以高大也下二章亦同也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禁民爲非曰義則智去矣
江海爲百谷王天水違行而由一以生也
下者水之道需而蹇蹇則通矣
下濟而光明之義得矣
曰慈天地之大德曰生也
曰儉損之道也
曰不敢爲天下先㢲以行權也
善爲士夫子於益或擊之立心勿恒凶之爻詳言之矣
用兵有言仁者無敵也
吾言甚易知易知則有親也知不知滕口說也
民不畏威不威不懲滅趾滅耳之爻得之矣
勇於敢則殺天道虧盈而益謙也
民之饑節以制度則不傷財不害民矣
人之生章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也
天之道其猶張弓日往月來之義也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坎之内爻堅强者也故險之時用大矣哉
受國之垢國君含垢也明夷之義於斯見之
常興善人積善之家有餘慶也
小國寡民章通其變使民不倦也
利而不害
乾不言所利
保合太和乃利于貞矣
爲而不争争地争城老子之親見也王侯設險以守其國夫豈有争哉
予固嘗以易釋其旨而未有成也
同里吕君與之故
儒家閲世益深游於方外
以其著老子一編見示
甚侣夫予之所見
其文詳順而實
援據以精
築室於海島孤絶之地
黜聰窒明以養其泰和
且又將窮極山川之幽勝
以求正於有道
誠可謂老而能學者也
故輯舊說列于前
凡我同志
知予之不妄也
許可者有在也
泰定二年七月清容居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