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管子榷九變第四十四

管子榷九變第四十四

 朱長春撰

 

管子榷

榷字何義?

連筠簃513

水上橫木。所以渡者也。從木。寉聲。(江岳切)。←

水上橫木所以渡者也者。御覽引云。水上横木。所以渡也。亦約也。今謂之畧約。廣韻。彴ㄅㄛˊ橫木渡水廣雅。彴。獨梁也。徐鍇曰。即溪澗夏有水冬無水處。橫木爲之。至冬則去。今曰水彴橋。爾雅謂之石杠ㄍㄤ。亦曰畧彴。玉篇。水上橫木渡。今之畧彴也。漢書云。初榷酒酤。注謂。榷者。步渡橋。初學記引廣志。獨木之橋曰榷。亦曰彴。注云。榷。水上橫一木爲渡彴。今謂之略彴。釋宫石杠謂之徛ㄐㄧˋ。郭云。聚石水中。以爲步渡彴也。漢書武帝紀。初榷酒酤。韋昭曰。以木渡水曰榷。謂禁民酤釀。獨官開置。如道路設木爲榷。獨取利也。顔注。榷者步渡橋。爾雅謂之石杠。今之畧彴是也。禁閉其事。總利入官。而下無由以得。有若渡水之榷。因立名焉。//


九變第四十四

九者云何?

連筠簃1284

九。陽之變也。象其屈曲究盡之形。凡九之屬皆從九。(舉有切)。←

陽之變也者。易乾卦初九正義云。老陽數九。老陰數六。老陰老陽皆變。周易以變者爲占。所以老陽數九。老陰數六者。以揲蓍之數。九遇揲則得老陽。六遇揲則得老陰。○象其屈曲究盡之形者。九究。聲相近。廣雅。九。究也。白虎通禮樂篇。九之爲言究也。子華子。數登於九而究矣。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易乾鑿度。九者氣變之究也。漢書律歷志。九者所以究極中和。爲萬物元也。//

四十四者得教示篇次

所謂九變只是氣變之究

究極中和萬物化元之得耳


管子榷八

九變第四十四

謂人之情

變有九

短語十九

單言守戰至死之九變不言人之情變也散

叙小言如不成章←

這又是個戰亂年代

守戰至死之九變

情變何如?

(死人先前理智情緒之感的變化若何)

(倖存者的感官覺知又如何)

這又是個紛擾戰亂的年代

守戰至死之九種變化

情變若何?


凡民之所以守戰至死而不德其上者,有數以至焉。

Δ

或守或戰

雖復至死

不敢恃之

以德於上

則有數存焉於其間

故能至死也


曰:

大者,親戚墳墓之所在也(一變也),

田宅富厚足居也(二變)。


不然,則州縣鄉黨與宗族,足懷樂也(三變)。


不然,則上之教訓習俗,慈愛之於民也厚,無所往而得之(君之恩厚皆在於人無所他往故得人之致死四變)(樂土惠君他邦所無往而無得寧死不往)。


不然,則山林澤谷之利足生也(五變)。

 

不然,則地形險阻,易守而難攻也(六變)。

 

不然,則罰嚴而可畏也。不然,則賞明而足勸也(七變)。

 

不然,則有深怨於敵人也(八變)。

 

不然,則有厚功於上也(功厚明祿多故亦自爲戰而不德於君九變)。

 

此民之所以守戰至死而不德其上者也。今恃不信之人,而求以智;用不守之民,而欲以固;將不戰之卒,而幸以勝,此兵之三闇ㄢˋ也。////

倖存者跟戰死者一起論

有沒有看出什麼端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