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勺解__彖者
〶三.六__
彖者舉象之要
繫辭上:
彖者,言乎象者也。
爻者,言乎變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无咎者,善補過也。
是故,
列貴賤者存乎位。
齊小大者,存乎卦。
辯吉凶者,存乎辭。
憂悔吝者,存乎介。
震无咎者,存乎悔。
是故,
卦有小大,辭有險易。
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Δ
羲皇之易。有畫無言。文周二聖人繫彖陳爻。爲覺世而有言。彖言乎象。已括其大全。而天下不能觀象自得也。至爻言乎變。而辭益加詳矣。是故吉凶悔吝无咎皆辭也。吉凶所以言失得。得必吉。失必凶也。悔吝所以言小疵。小而知悔則元疵。疵而吝改。則无小也。无咎所以言補過。闕者補之以歸於完。偏者補之以歸於正也。夫聖人既以象變。所存而著之乎言。後之人貴因言而得其所存。是故以列貴賤。則存乎位以齊小大。則存乎卦位與卦。揭陰陽之大分。以扶世道者也。至若提醒人心。辯吉因以示從違。則存乎辭焉。盖吉凶無門。惟人所召。亦惟人所轉。當其失得已成。吉凶判若霄壤。而反其未定。則可吉可凶。所爭僅幾微之介。轉凶爲吉。醒悟在一念之悔。故聖人於悔吝則憂之。於无咎則震之。所以教人謹微善後者。不遺餘辭矣。夫辭者因卦者也。卦有小大。故辭有險易。然卦猶引而不發。辭則直指其所之。其之此而不復之。彼者險易之分途也。得也失也。其之此而亦可之。彼者險易之爭途也。介也悔也。險易不在世途。而在人心。聖人直指所之。所以憂之。震之也。故曰。聖人之情見乎詞。//
羲皇之易有畫無言文周二聖人繫彖陳爻爲覺
世而有言彖言乎象已括其大全而天下不能觀
象自得也至爻言乎變而辭益加詳矣是故吉凶
悔吝无咎皆辭也吉凶所以言失得得必吉失必
凶也悔吝所以言小疵小而知悔則元疵疵而吝
改則无小也无咎所以言補過闕者補之以歸於
完偏者補之以歸於正也夫聖人既以象變所存
而著之乎言後之人貴因言而得其所存是故以
列貴賤則存乎位以齊小大則存乎卦位與卦揭
陰陽之大分以扶世道者也至若提醒人心辯吉
因以示從違則存乎辭焉盖吉凶無門惟人所召
亦惟人所轉當其失得已成吉凶判若霄壤而反
其未定則可吉可凶所爭僅幾微之介轉凶爲吉
醒悟在一念之悔故聖人於悔吝則憂之於无咎
則震之所以教人謹微善後者不遺餘辭矣夫辭
者因卦者也卦有小大故辭有險易然卦猶引而
不發辭則直指其所之其之此而不復之彼者險
易之分途也得也失也其之此而亦可之彼者險
易之爭途也介也悔也險易不在世途而在人心
聖人直指所之所以憂之震之也故曰聖人之情
見乎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