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箋註》
附持誦儀則
清惠棟註
重刊道藏輯要尾集304-358
重刊道藏輯要
太上感應篇
東吳惠棟定宇箋註
〶
太上者
最上之稱(春秋正義)
曲禮曰
太上貴德
春秋傳曰
太上以德撫民
又云
太上有立德
經傳言
太上者
皆謂五帝以前上聖之人
真誥甄命授曰
太上者
道之子孫
審道之本
洞道之根
是以爲上清真人
爲老君之師
(陶宏景注云
此即謂太上高聖玉晨大道君也
爲太極左真人中央黄老君之師)
又云
昔太上以德教老子
是以老子道經云
太上下知有之
顧懽堂誥
(堂誥四卷
即老子義疏)
以爲太古上德之人是也
是書乃修真者述太上之旨而爲之
當在玉鈐經易內戒赤松子經河圖記命符諸書中
(皆晉以前書
抱朴子所述)
而此篇言道戒
尤關日用
尚德者用茲無悔
乃君子之光(易)
背義者以此思憂(禮)
實小人之福(易)
是以昔人表而出之
名之曰感應
夫倡而不和
動而不隨
中必有不全者矣
故必慎所以感之者(新序)
有感必有應
自然之道也//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春秋傳 閔子騫之言無門 言同一門出入也)。
Δ
虞仲翔注
易以坤爲鬼禍
乾爲神福(乾神坤鬼 神爲福 鬼爲禍)
是知禍屬陰
福屬陽
陽爲善
陰爲惡
故禍福以類相從
字皆從示
示神事也(說文)
天者神(穀梁)
然則禍福皆天也
而不知轉移之者人也
福兮禍伏(老子)
禍與福隣(荀子)
吉凶同域
憂喜聚門
(鶡冠子)
降之者天
召之者人
禍重於地
福輕於羽(羽叶戸)
有福不及禍來速我(韓非子)
自作難活
天作猶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