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圖說論自序
王嗣槐
殖淺薄識力未充且孳孳於科目之文每
取其立說之旨以五經四子書通之而不
能通若疑若殆而缺焉不能一一取而辨
之也年四十兩 親沒而干祿之念弛矣以
平昔涉覽漢魏以來諸儒集錄及二氏書
更博取其未涉覽者手自批點會通其意
旨而評隲之大約諸儒言五倫四德與二
氏無交涉一本聖經賢傳而發揮其義蘊
者固多至言性與天道則與聖經賢傳多
參差弗合牽于曲學小儒雜亂支離之說
卒歸二氏虛無之宗旨說之宋元明諸儒
尤甚推其故惟于天人大道有無之理一
若聖人止言有二氏能言無于有無二字
之義若疑若信而無以明之并有無二字
之名亦若疑若信而無以別之以至于斯
也昔羲皇以開天之聖人本圖畫卦從無
名無象之始通天人性命于陰陽幽明死
生鬼神無一不有以名之而象之乃自無
而知有亦由有而知無非分有無爲二而
言之乃合有無爲一而言之此堯舜禹湯
文武周公孔子以及從事聖門之徒君臣
師弟論道傳心從無以天人性命爲有爲
無舉其名而質之疑其義而析之而相喻
于無言者也今夫太虛上下四方無窮無
極而立此法象于其中氣與道而已氣可
見而道不可見不得以氣之可見言有道
之不可見言無推之陰陽幽明死生鬼神
其理其氣莫不皆然自老氏有生于無之
說舍有言無于其先釋氏真存於空之說
舍有言無于其後乃不知有無而言有無
徒以可見者爲有不可見者爲無而已矣
故其道不言可見之陽而言不可見之陰
不言可見之明而言不可見之幽不言可
見之生而爲人而言不可見之死而爲鬼
爲神此分有而言無之宗旨也然使其分
是無而言之猶是分聖人之無而言之是
能知聖人不可見之無即能知聖人可見
之有不言無而亦言有矣不以有言無而
以無言有矣自必如吾聖人于大道之爲
有爲無相喻于無言矣葢天地之間陰陽
一氣也幽明一理也死生一致也人鬼一
道也以不可分有無而言者分有無而言
之非二氏小智推測之徒所能知也故聖
人以陰陽言氣彼出陰陽之氣而自言氣
聖人以幽明言理彼空幽明之理而不言
理聖人言生而爲人彼生而必不爲聖人
之人而自言其人聖人言死而爲鬼神彼
死而必不爲聖人之鬼神而自言其鬼神
以故聖人言有之天而彼言無之天爲虛
無寂滅之天乃天上之天聖人言有之道
彼言無之道爲虛無寂滅之道乃道外之
道彼豈真知有是天是道而言之哉亦不
過從一己之生死起見以人生百年其有
者暫耳及一瞑而萬世不視其無也又何
其久也惟氣之有消而有息斯人之有生
而有死由一己之微推天地之大亦以有
氣而有成有毀老氏守氣以爲道言長生
不死而爲神仙釋氏離氣以爲道言長死
不生而爲佛祖自不得不于吾有氣之天
之上別立一天以三清兜率之名于三十
有三之上而言之于吾言有之道之外別
立一道以虛無寂滅之名于不可思維不
可言說之外言之亦其勢之所必然也噫
嘻彼豈真知有是天有是道而言之哉今
夫太虛上下四方無窮無極以是理是氣
而有此法象于其中是氣也乃太虛上下
四方無窮無極之氣之大本大原也是道
也乃太虛上下四方無窮無極之道之大
本大原也此其有消而有息如無消而無
息而終古有是天有生而有死如無生而
無死而終古有是人此其不以有消有息
言不已而以無消無息言不已終古有是
主乎消息於穆不已之命之天不以有生
有死言不息而以無生無死言不息終古
有是主乎生死至誠無息之道之人此羲
皇開天繼以文周孔了四聖人大易一書
言天人理氣性命爲五經四子書所從出
之大本大原也吾儒讀大易之書明大易
之理言理言氣而不本大易形上形下言
之自必以動生陽靜生陰道生天地之說
言之矣言性言命而不本大易三才一極
言之自必以心無思事無爲以靜爲主之
說言之矣言死生鬼神而不以大易陰生
陽陽生陰生生謂易言之自必以天有終
太極一言又大易一書之大本大原而通
天人理氣性命於陰陽幽明死生鬼神無
不統而言之者也而可使華山道士受學
此固老僧之徒相與割裂其文裝頭註脚
以其言虛無言清淨言死生之旨創爲圖
說私相授受託于濂溪之書而傳之至于
今而莫爲一辨之者哉吾儒于聖人大易
之大本大原苟未明其以天人之至無言
至有至虛言至實既以二氏道無可名性
無可說言之自必以聖人言天人至有而
反以至無言之至實而反以至虛言之不
氏而言性中曷嘗有孝弟來嗚呼吾道之
墜地直如綫之不絕亦已久矣雖由二氏
不知有無而言有無者有以充塞之亦吾
儒不知聖人之言有從二氏而言無愈有
以充之而塞之余每讀其書未嘗不掩卷
唏噓痛哭失聲而不能巳已也欲著爲論
說而明辨之有其志而弗遑徒以有此身
而欲有所用之也年五十不復應舉六十
以博學鴻儒徵授職銜罷歸將築室石甑
山之陽以畢斯願而子女婚嫁未了薄田
不足給家口從親交及門宦遊四方者資
其贈遺以膽吾用又十年而始歸歲已已
上南巡幸浙先是廵撫金公命余爲賦頌賡
颺
皇上大孝至仁將彙爲冊以獻不果至是余
繕寫謁
上于靈鷲山前獻之
上顧問御試始末及年幾何家居何事余以
臣年七十筋力衰不堪任使生平于聖學
窺見一班以桑柘餘光有所論著報
皇上知遇之恩對
上回鑾出關河召至御舟前以閱過賦頌已
付史館採錄慰遣之由是歲迄甲戌春凡
聖廟明排斥二氏辨析諸儒之說一本吾
聖人所刪述垂訓而論定之無一字一義
敢憑臆見私說以自欺其已者欺天而欺
吾聖人昔先賢語墨者曰不直則道不見
非以吾言之必以直而見亦以言道而不
直則道不見也其言之可爲世則如此今
余本聖言明聖道以息詖說而反正經而
有所贍顧依違于其間以不直爲直之是
亦欺天而欺聖人以自欺其已也海內學
上大夫讀聖人書明聖人理而願學聖人
皆聖人之徒也必有知余髦及殘年耗亡
哉爲一言以表白之不獨余朽人一人之
幸也
時
康熙三十五年歲次丙子春三月錢唐王
嗣槐敬序時年七十有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