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渠易説上》
橫渠先生易説卷第一
張載 著
上經
乾
[]
乾元亨利貞
Δ
乾之四德終始萬物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然推本而言當父母萬物。
張載説了什麼
乾之四德萬物終始之説
迎隨不見頭尾
推本則當父母萬物
當應也
將應父母
將應萬物
雖不迎隨
然
推到父母推到萬物都是終始始終終始始終
言德配不離君子行
不君子即不容於父母不容於萬物
舉止言行要特別格外小心
有辱家風
連草木都要活受罪
ΔΔ
明萬物資始故不得不以元配乾
坤其偶也故不得不以元配坤。
萬物託乾元而始
萬物託坤元而生
乾坤相偶
故不得不
明神明之德能顯其理者
故言明萬物之託始無不配乾坤
萬物與父母實我之元
所謂大德者
能不敬父母萬物乎
元大即推崇父母萬物爲大
ΔΔΔ
天下之理得元也
會而通亨也
説諸心利也
一天下之動貞也
貞者專静也。
理得爲元
會通爲亨
諸心爲利
專静爲貞
一動天下貞而元亨利貞皆在此一念善而静密周固
ΔΔΔΔ
不曰天地而曰乾坤
言天地則有體言乾坤則無形
故性也者雖乾坤亦在其中。//
多麼縝密啊天道
有體無形
性與命合
無漏皆因乾坤在中
無形無象當體之
當>>>應也<<<實證乾坤之無象之象
[]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Δ
大而得易簡之理當成
位乎天地之中
時舍而不受命
乾九二有焉。
及夫化而聖矣
造而位天德矣
則富貴不足以言之。//
不曰天地而曰乾坤是因爲乾坤无形
雖説无形隱於天地中時舍不受命
而易簡之理當成大美
故坤言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富貴不足淫
貧賤不能移
此非正乎位乎
空中即造而天德立在中央
故悟真言中央正位產玄珠
得此丹之大者
言炁入玄竅即時舍不受命
(舍匿而不受時空性命之所禁錮)
[]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Δ
四處陰故曰在淵。
在淵在水池子裏
乾初爲淵日所入
淵有日的質素
臍下氣海流水瀝瀝下坎淵之聲
如此則百脈和
故黄庭云玉池清水灌靈根
又曰潄咽靈液灾不干。
全在肚腹淵裏計量
三才之人也九三九四<<<
[]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Δ乾不居正位,是乾理自然,惟人推之使然耶!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
雲行雨施,散而無不之也,言乾發揮偏被於六十四卦,各使成象。變,言其著;化,言其漸。萬物皆始,故性命之各正。惟君子為能與時消息,順性命、躬天德而誠(之)行之也。精義時措,故能保合大和,健利且貞,孟子所謂終始條理,集大成於聖智者歟!易曰:「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其此之謂乎!「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此謂六爻。言天道變化趨時者,六爻各隨時自正其性命,謂六位隨時正性命各有一道理,蓋為時各不同。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不一則乖競。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複道也。
道,行也,所行即是道。易亦言「天行健」,天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或躍進退皆可在淵者,性退也,故指其極而言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乾之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乃大人造位天德,成性躋聖者爾。若夫受命首出,則所性不存焉,故不曰「位乎君位」而曰「位乎天德」,不曰「大人君矣」而曰大人造也」。
成性則躋聖而位天德。乾九二正位於內卦之中,有君德矣,而非上治也。九五言上治者,通言乎(聖人)天之德,聖人之性,故舍曰「君」而謂之「天」。見大人德與位之(者)皆造也。
至健而易,至順而簡,故其險其阻,不可階而升,不可(逸)勉而至。仲尼猶天,「九五飛龍在天」,其致一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乾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乾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仁統天下之善,禮嘉天下之會,義公天下之利,信一天下之動。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孔子喜弟子之不仕,蓋為德未成則不可以仕,是行而未成者也。故潛勿用,龍德而未顯者也。不成名,不求聞也,養實而已,樂行憂違,不可與無德者語也。「用則行,舍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顏子龍德而隱,故「遁世不見知而不悔」,(聖)與聖者同(能)。「遁世不見知而不悔」,聖人不為沽激之行以求時知,依乎中庸,人莫能知,以此自信,不知悔也。(大而得易簡之理,當成位乎天地之中,時舍而不受命,乾九二有焉。及夫化而聖矣,造而位天德矣,則富貴不足以言之。)「樂則行之,憂則違之」,主於求吾志而已,無所求於外,故善世溥化,龍德而見者也,若潛而未見,則為己而已,不暇及夫人者也。
孟子不得已而用潛龍者也,顏子不用潛龍者也。孟子主教,故須説「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閒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溥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庸言庸行,蓋天下經德達道,大人之德施於是(者)溥矣,天下之文明於是著矣。然非窮變化之神以時措之宜,則或陷於非禮之禮,非義之義,此顏子所以求龍德(而)正中,乾乾進德,思處其極,未敢以方體之常安吾止也。
顏氏求龍德正中而未見其止,故擇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歡夫子之忽焉前後也。
乾三四,位過中重剛,時不可舍,庸言庸行不足以濟之,雖大人之盛有所不安。外趨變化,內正性命,故其危其疑,艱於見德者,時不得舍也。九五,大人化矣,天德位矣,成性聖矣,故既曰「利見大人」,又曰「聖人作而萬物睹」。亢龍以位畫為言,若聖人則不失其正,何亢之有!
德溥而化,言化物也,以其善世即是化也。善其身,自化也;兼善天下,則是化物也;知化則是德。化,聖人自化也。化之況味,在學者未易見焉,但有此次序。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乾九三修辭立誠,非繼日待旦如周公,不足以終其業。
忠信所以進德,學者止是一誠意耳,若不忠信,如何進德!不驕,德當至也;不憂,業當終也。
適在不安之位,故曰因其時。
求致用者,幾不可緩;將進德者,涉義必精;此君子所以立多凶多懼之地,乾乾德業,不少懈
於趨時也。知至,極盡其所知也。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以陽居陰,故曰「在淵」;位非所安,故或以躍。德非為邪,故進退上下,惟義所適,惟時所合,故曰「欲及時也」。能如此擇義,則無咎也。
九四以陽居陰,故曰在淵,能不忘於躍,乃可免咎。「非為邪也」,終其義也。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谷神能象其聲而應之,非謂能報以律呂之變也,猶卜筮叩以是言則報以是物而已,易所謂「同聲相應」是也。王弼謂「命呂者律」,語聲之變,非此之謂也。
聖人作,萬物睹,故利見大人。
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此一章止為飛龍在天而發。龍虎水火之喻,蓋明各逐一類去,本在上者卻上去,本在下者卻逐下。德性本得乎天者今複在天,是各從其類也。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亢而自喪之也。「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居大中安止之地,至於三四則不得所安也。
聖人神其德,不私其身,故乾乾自強,所以成之於天耳。「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
顏子未成性,是為潛龍,亦未肯止於見龍,蓋以其德其時則須當潛。顏子與孟子時異,顏子有孔子在,可以不顯,孟子則處師道,亦是已老,故不得不顯耳。九二、九三、九四至上九,皆是時也。九四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此時可上可下,可進可退,「非為邪也」,即是直也。天道不越乎直,直方大則不須習,行之自無不利。非為邪,則是陟降庭止也。進德修業欲及時,即是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於岸也,言無畔去,亦無援引,亦無歆向,亦無羨而不為,誕知登於岸耳。岸,所處地位也。此與進無咎同意,惟志在位天德而已。位天德,大人成性也。九三、九四大體相似,此二時處危難之大,聖人則事天愛民,不恤其他,誕先登於岸。九五「大人造也」,造,成就也,或謂造為至義亦可。大人成性則聖也化,化則純是天德也。聖猶天也,故不可階而升。聖人之教,未嘗以性化責人,若大人則學可至也。位天德則神,神則天也,故不可以神屬人而言。莊子言神人,不識義理也;又謂至人真人,其辭險窄,皆無可取。孟子六等,至於神則不可言人也。上九亢龍,緣卦畫而言,須分初終,終則自是亢極。言君位則易有極之理,聖人之分則安有過亢!
易雖以六爻為次序而言,如此則是以典要求也。乾初以其在初處下,況聖修而未成者可也。上以居極位畫為亢,聖人則何亢之有!若二與三皆大人之事,非謂四勝於三,三勝於二,五又勝於四,如此則是聖可階也。三四與二,皆言所過之時。二之時平和,見龍在田者則是可止之處也。時舍,時止也,以時之和平,故利見不至於有害。三四則皆時為危難,又重剛,又不中,至九五則是聖人極致處,不論時也。飛龍在天,況聖人之至若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大人與聖人自是一節妙處。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以理計之,如崇德之事尚可勉勉修而至,若大人以上事則無修,故曰「過此以往,未之或知」,言不可得而知也,直待己實到窮神知化,是德之極盛處也。然而人為者不過大人之事,但德盛處惟己知之,「默而成之,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如此方是成就吾之所行大人之事而已。故於此爻卻説,「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如此則是全與天地一體,然不過是大人之事,惟是心化也。故嘗謂大可為也,大而化不可為也,在熟而已。蓋大人之事,修而可至,化則不可加功,加功則是助長也,要在乎仁熟而已。然而至於大以上自是住不得,言在熟極有意。大與聖難於分別,大以上之事,如禹、稷、皋陶輩猶未必能知,然須當皆謂之聖人,蓋為所以接人者與聖同,但己自知不足,不肯自以為聖。如禹之德,斯可謂之大矣,其心以天下為己任,規模如此;又克己若禹,則與聖人直無間別,孔子亦謂「禹於吾無間然矣」,久則須至堯舜。有人於此,敦厚君子,無少異聖人之言行,然其心與真仲尼須自覺有殊,在他人則安能分別!當時至有以子貢為賢於仲尼者,惟子貢則自知之。人能以大為心,常以聖人之規模為己任,久於其道,則須化而至聖人,理之必然,如此,其大即是天也。又要細密處行之,並暗隙不欺,若心化處則誠未易至。孔子猶自謂「若聖與仁則吾豈敢」,儻曰「吾聖矣」,則人亦誰能知!故曰「知我者其天乎」。然則必九五言「乃位乎天德」,蓋是成聖實到也;不言「首出」,所性不存焉,其實天地也,不曰「天地」而曰「天德」,言德則德位皆造,故曰「大人造也」,至此乃是大人之事畢矣。五,乾之極盛處,故以此當聖人之成德,言「乃位」即是實到為己有也。若田思慮勉勉而至者,止可言知,不可言位也,「乃位」則實在其所矣。大抵語勉勉者則是大人之分也,勉勉則猶或有退,少不勉勉斯退矣,所以須學問。進德修業,欲成性也,成性則(從)從心皆天也。所以成性則謂之聖者,如夷之清,惠之和,不必勉勉。彼一節而成性,若聖人則於大以成性。
剛健故應乎天,文明故時行。
乾二五皆正中之德,五則曰「大人造也」,又曰「聖人作而萬物睹」,大人而升聖乃位乎天德也。不言「帝王」而言「天德」,位不足道也,所性不存焉。潛龍自是聖人之德備具,但未發見。
見龍成性,至飛龍則位天德。「乾元用九」,乃見天則。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利貞者,性情也」,以利解性,以貞解情。利,流通之義,貞者實也;利,快利也,貞,實也;利,性也,貞,情也。情盡在氣之外,其發見莫非性之自然,快利盡性,所以神也。情則是實事,喜怒哀樂之謂也,欲喜者如此喜之,欲怒者如此怒之,欲哀欲樂者如此樂之哀之,莫非性中發出實事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剛健中正」,中爻之德。「剛健中正,純粹精也」,主以中正為精也。「六爻發揮」,言時各異。「旁通情也」,情猶言用也。六爻擬議,各正性命,(其)故乾德旁通,不失太和而(和)利且貞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成德為行」,德成自信而不疑,所以日見於外可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君子之道,成身成性以為功者也,未至於聖,皆行未成之地耳。顏子之徒,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故曰「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龍德而隱」,聖修而未成者也,非如學者之未成。凡言龍,喻聖也,若顏子可以當之,雖伯夷之學猶不可言龍。龍即聖人之德,顏子則術正也。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此以六畫分三才也。以下二畫屬地,則四遠於地,故言中不在人;若三則止言不在天,在田而已。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浩然無間則天地合德,照無偏系則日月合明,天地同流則四時合序,酬酢不倚則鬼神合吉凶。
天地合德,日月合明,然後能無方無體,然後無我,先後天而不違,順至理以推行,知無不合也。
雖然,得聖人之任;皆可勉而至,猶不害於未化爾。
坤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以西南為得明,乃安貞之德也;以東北為喪朋,雖得主有慶而不可懷也。西南土之位,東北木之位也。「西南得朋,東北喪朋」,江沱之間,有嫡不以其媵備數,是不能喪朋也;媵遇勞而無怨,卻是能喪朋者,其卒嘯也歌,是「乃終有慶」也。此婦人之教大者也。西南,致養之地,東北,反西南者也,陰陽正合,則陰相對者必陽也。「西南得朋」,是始以類相從而來也。「東北喪朋」,喪朋,相忘之義,聽其自治,不責人,不望人,是喪其朋也,喪朋則有慶矣。江有沱、有汜、有渚,皆是始離而終合之象也。有嫡不以其媵備數,是不能喪朋;媵遇勞而無怨,是能喪朋也,以其能喪朋,故能始離而終合。「之子歸」,自嫡也;「不我以」,「不我與」,「不我過」,皆言其始之不均一也。「其後也悔」,嫡自悔也。處,「既安既處」之處也,始離而終既處也。歌是「乃終有慶」,慶則同有慶。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
坤先迷不知所從,故失道;後能順聽,則得其常矣。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地道之有孚者,故曰光也。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六三以陰居陽,不獨有柔順之德,其知光大,含蘊文明,可從王事者也。然不可動以躁妄,故可静一以俟時;不可有其成功,故無成乃有終也。六四,括囊,無咎無譽。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六五,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用六,利永貞。象曰:「用六永貞」,以大(中)終也。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静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效法故光。
屈伸、動静、終始各自則,今以剛柔言之,剛何嘗無静,柔何嘗無動,「坤至柔而動也剛」,則柔亦有剛,静亦有動,但舉一體,則有屈伸、動静、終始,乾行不妄,則坤順必時也。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餘慶餘殃,百祥百殃,與中庸必得之義同。善者有後,不善者無後,理當然,其不然者,亦恐遲晚中間。譬之瘠之或秀,腴之或不秀,然而不直之生也幸而免,遇外物大抵適然耳。君子則不恤,惟知有義理。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敬以直內則不失於物,義以方外則得己,敬義一道也。敬所以成仁也,蓋敬則實為之,實為之故成其仁。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正位居體,所以應黃裳之美。
屯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往則失其居矣。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雲雷皆是氣之聚處,屯,聚也。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象曰:雖磐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磐桓猶言柱石。磐,磐石也;桓,桓柱也;謂利建侯,如柱石在下不可以動,然志在行正也。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班,布,不進之貌。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象曰:「即鹿無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處非其地,故曰「入於林中」。虞,防禁也。二以乘剛有寇,故五若可親;五屯其膏,故不若舍之。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待求而往。
蒙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禮聞取道義於人,不聞取其人之身。來之為言,屬有道義者謂之來。來學者,就道義而學之,往教者,致其人而取教也;「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是也。
教人當以次,守得定,不妄施。易曰:「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是剛中之德也。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夫險而不止則入於坎,入於蹇,不止則是安其危之類也。以
其知險而止也,故成蒙之義方以有求。「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以蒙而求,故能時中,所以亨也。
險而止蒙,夫於不當止而止,是險也,如告子之不動心,必以義為外,是險而止也。蒙險在內,是蒙昧之義。蒙方始務求學,而得之始,是得所止也。若蹇則是險在外者也。人心多則無由光明,「蒙雜而著」,「著」,古「著」字,雜著於物,所以為蒙。蒙,昏蒙也。「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時[中之義甚大,如「蒙亨以亨行時中也」者,蒙何(嘗)以有亨?以九二之亨行蒙者之時中,故蒙所以得亨也;蒙無遽亨之理,以九二循循行時中之亨也。蒙卦之義,主之者全在九二,彖之所論,皆二之義。教者但觀蒙者時之所及則道之,此是以亨行時中也;此時也,正所謂如時雨化之。如既引之中道而不使之通,則是教者之過;當時而道之使不失其正,則是教者之功。「蒙以養正,聖功也」,養其蒙使正者,聖人之功也。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説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以柔下賢,居於坎陷,然無所私系,用心存公,雖不能諭人於道以辨曲直,正法可也。善行法者多説於任刑,道非弘矣,故以往吝,故一作終。故君子哀矜而勿喜也。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擇婦而納之則吉。
九二以下卦之中主卦德,故曰子克家」。以子任家,必剛柔得中乃濟,不可嚴厲也。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金夫,二也;「不有躬」,履非正則不能固於一也。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不願不信,蒙之失正者也。故蒙正如童吉,與夫彖之義同。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蒙暗犯寇,御之可也,以剛明極顯而寇蒙暗,則傷義而眾不率也。九二以剛居中,故能包蒙而吉。
需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剛健而不陷而能俟時,故有孚於光亨也。
訟、需、坎皆言「有學」,必然之理也。又如未濟「飲酒濡首」亦言「有孚」,襲同此。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象曰:雲上放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九五,需於酒食貞吉」,未濟亦「有孚於飲酒」,以陰在前,無所施為,惟於飲食而已。
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象曰:「需於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恆無咎」,未失常也。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象曰:「需於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吉終也。九三,需於泥,致寇至。象曰:「需於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六四,需於血,出自穴。象日:「需於血」,順以聽也。
以柔居陰,不能禦弦,來則聽順而闢其路。
九五,需於酒食,貞吉。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上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上無所出,故降人自穴,恭以納之,雖處極上,不至於失。
訟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於淵也。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辨明也。
初於正應,中有陰陽之間,不無訟。但以陰居下體為柔順,履險方初,不永所事,其理辨直,故小有言終吉。直一作正。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處險體剛,好訟者也,上下二陰俱非己應,理為不直,故不訟。歸而逋竄;使其邑人之眾無辜被禍,故曰「邑人無眚」。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象曰:「食舊德」,從上吉也。
履非其位,處險之極,若能不為他累,專應上九,則雖危終吉,故曰「舊德」;以陰居陽,又處成功,必有悔吝,故曰「無成」。九四,不克訟,複即命渝,安貞吉。象曰:「複即命渝」,安貞不失也。九五,訟元吉。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體健而比於三,理為不直,故不克訟。
師
師。貞,丈人吉,無咎。
丈人剛過,太公近之。剛正、剛中,則是大人聖人,得中道也。太公則必待誅紂時,雖鷹揚,所以為剛過,不得稱大人。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師出以律」,師之始也,體柔居賤,不善用律,故凶。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懷愛萬邦,故所以重將帥。六三,師或輿尸,凶。象曰:「師或輿尸」,大無功也。
陰柔之質,履不以正,以此帥眾,固不能一。師丈人吉,非陰柔所御。六四,師左次,無咎。象曰:「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次之不戰之地,則不失其常。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凶。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尸」,使不當也。
柔居盛位,見犯乃較,故無咎。任寄非一,行師之凶也。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師終必推賞,然小人雖有功,不可胙之以上,長亂也。承,猶繼世之承也。
比
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凶。鐘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後夫凶」,其道窮也。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必原筮者,慎所與也。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柔而無應,能擇有信者親之,己之誠素著顯,終有它吉,比好先也。六二,比之自內,貞吉。象曰:「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愛自親始,人道之正,故曰「貞吉」。六三,比之匪人。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履非其正,比之必匪其人,故可傷。六四,外比之,貞吉。象曰:外比於賢,以從上也。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上六,比之無首,凶。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失前禽,謂三面而驅,意在緩逸之,不務殺也。順奔然後取之,故被傷者少也。
以剛居中而顯明比道,伐止有罪,不為濫刑,故邑人不誡,為上用中,此之謂也。不比者不懲,非用中也,故比必顯之,然殺不可務也。一云:上使中者,付得其人也。
小畜
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密雲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自我西郊」,剛陽之氣進而不已也。初九,複自道,何其咎,吉。象曰:「複自道」,其義吉也。
以理而升,進之於應也。九二,牽複,吉。象曰:牽複在中,亦不自失也。
初反自道,三為説輻,二以匯徵在中,故未為失。九三,輿説輻,夫妻反目。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近而相比,故説輻而不能進,反為柔制,故曰反目;非其偶也,故不能正其室。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以陰居陰,其體不躁,故曰「有孚」。能上比於五,與之合志,雖為群下所侵,被傷而去,懷懼而出,於義無咎。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象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凶。象曰:「既雨既處」,德積載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六四為眾陽之主,己能接之以信,攣如不疑,則亦為眾所歸,故曰「富以其鄰」。
履
履虎尾,不咥人,亨。彖曰:履,柔履剛也。説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説雖應乾而二不累五也。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無陰柔之累,故不疚,此所以正一卦之德也。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初九,素履,往無咎。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陰累不乾,無應於上,故其履潔素。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中正不累,無援於上,故中不自亂,得幽人之正。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於六君。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於大君」,志剛也。
大君者,為眾爻之主也。武人者,剛而不德也。九四,履虎尾訴訴,終吉。象曰:「訴訴終吉」,志行也。
三五不累於己,處多懼之地,近比於三,能常自危,則志願終吉。陽居陰,故不自肆,常自危也。九五,「夬履貞厲」,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視所履以考求其吉,莫如旋而及下,則獲應而有喜也。
乘剛未安,其進也寧旋。
泰
泰。小往大來,吉亨。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象曰: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征,吉。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於中行。象曰:「包荒,得尚於中行」,以光大也。
中行,中立之行也,若朋比則未足尚也。舜文之大,不是過也。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複,艱貞無咎。勿恤其孚,於食有福。象曰:「無往不複」,天地際也。
因交與之際以著戒,能艱貞則享福可必。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陰陽皆未安其分,故家不富,志不寧。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雖陰陽義反,取交際為大義。上六,城複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象曰:「城複于隍」,其命亂也。
泰極則否,非力所支,故不可以師,其勢愈亂。貞,以命令諭眾,然終吝道也。故知者先幾,艱貞無咎,著戒未然也。
否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險德闢難,不可榮以祿。
蓋言上下不交便天下無邦,有邦而與無邦同,以不成國體也。在天下,他國皆無道,只一邦治,亦不可言天下無道,須是都不治然後是天下無道也。於否之時,則天下無邦也。古之人,一邦不治,別之一邦,直至天下皆無邦可之,則止有隱耳。無道而隱,則惟是有朋友之樂而已。子欲居九夷,未敢必天下之無邦,或夷狄有道,於今海上之國盡有仁厚之治者。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柔順處下,居否以静者也。能以類正,吉而必亨,不事苟合,志在得主者歟!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象曰:「大人否亨了」,不亂群也。
處二陰之間,上順下容,眾不可異,故其道否乃亨。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處否而進,履非其位,非知恥者也。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象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居否之世,以陽處陰,有應於下,故雖有所命無咎也。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上九,傾否,先否後喜。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以亡為懼,故能休其否。
包桑,從下叢生之桑,叢生則其根牢。書云「厥草惟包」,如竹叢蘆葦之類。河朔之桑,多從根斬條取葉,其生叢然。
同人
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不能與人同,未足為正也。
天下之心,天下之志,自是一物,天何常有如此間別!初九,同人於門,無咎。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六二,同人於宗,吝。象曰:「同人於宗」,吝道也。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象曰:「伏戎於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九五,同人先號啕而後笑,大師克相遇。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上九,同人於郊,無悔。象曰:「同人於郊」,志未得也。
二與五應而為他間,己直人曲,望之必深,故號啕也。師直而壯,義同必克,故遇而後笑。
大有
大有。元亨。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柔得盛位,非所固有,故曰大有。
剛健故應乎天,文明故時行。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柔能大有,非天道也,乃天命也,故曰「順天休命」。遏惡揚善,勉□也。初九,無交害,匪咎。艱則無咎。象曰:大有初九,無交害也。初九,無交害,匪咎。艱則無咎。角日:大有初九,無交害也。
二應於五,三能自通,四匪其旁,惟初無交故有害,然非其咎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九三,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弗克。象曰:「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害也。
非柔中文明之主不能察,非剛健不私之臣不能通,故曰「小人弗克」。九四,匪其彭,無咎。象曰:「匪其彭無咎」,明辨晢也。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威如之吉,易而無備也。
人威重有德望,則人自畏服,易曰「厥孚交如威如吉」,君子以至誠交人,然後有威重。「威如之吉,易而無備也」,君子至平易,有何關防擬備?惟以抑抑威儀為德之隅,儼然人望而畏之,既易而無備,則威如乃吉也。上九,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以剛而下柔,居上而志應於中,故曰履信思順,又以尚賢,蓋五陽一陰,又無物以間焉耳。剛柔相求,情也,信也。
謙
謙。亨,君子有終。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
止於下,故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人樂尊之,故光而不揜;志下於人,故人不能加。天以廣大自然取貴,人自要尊大,須意、我、固、
必,欲順己尊己,又悅己之情,此所以取辱取怒也。「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夫尊者謙則更光,卑者已謙,又如何逾之!此天德至虛者焉。以其能謙,故尊而益光,卑又無人可逾,蓋已謙矣,複如何逾越也!謙,天下之良德。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隱高於卑,謙之象也。
易大象皆是實事,卦爻小象則容有寓意而已。言「風自火出家人」,家人之道必自烹飪始;風,風也,教也,蓋言教家人之道必自此始也。又如言「木上有水井」,則明言井之實事也。又言「地中有山謙」,夫山者崇高之物,非謙而何!又如言「雲雷屯」,雲雷皆是氣之聚處,屯,聚也。
多者寡者皆量宜下之。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牧,逸也。六二,鳴謙,貞吉。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體柔居正,故以謙獲譽,與上六之鳴異矣,故曰「貞吉」,中心安之也。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中心安之也。)有終則吉,人所難能。六四,無不利,撝謙。象曰:「無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裒多益寡,無不盡道,舉措皆謙。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下應於三,其跡顯聞,故曰「鳴謙」;最上用謙,為眾所服,故「利用行師」。然聲鳴其謙,必志有求焉,非如六二之正也,三止於下,如邑國之未賓也。一云:鳴謙則師有名。
豫
豫。利建侯行師。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
上動而下不順,非建侯行師之利也。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王者之樂,莫大於是。初六,鳴豫,凶。象曰:「初六鳴豫」,志窮凶也。
知幾者上交不諂,今得應於上,豫獨著聞,終凶之道也。故凡豫之理,莫若安其分,動以義也。六二,介於石,不終日,貞吉。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六三,盱豫,悔,遲有悔。象曰:盱豫有悔,位不當也。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六五,貞疾恆不死。象曰:「六五貞疾」,乘剛也;「恆不死」,中未亡也。上六,冥豫,成有渝,無咎。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長也!「不終日貞吉」,言疾正則吉也。六二以陰居陰,獨無累於四,故其介如石,雖體柔順,以其在中而静,何俟終日,必知幾而正矣。體順用中,以陰居陰,堅介如石,故在理則悟,為豫之吉莫甚焉,不以悅豫而流也。
隨
隨。元亨利貞,無咎。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説,隨。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上九,下居於初也,故曰「剛來下柔」。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言凡所治務能變而任正,不膠柱也。處隨之初,為動之主,心無私系,故能動必擇義,善與人同者也。六二,系小子,失丈夫。象曰:「系小子」,弗兼與也。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舍小隨大,所求可得,必守正不邪乃吉。九四,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象曰:「隨有獲」,其義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以陽居陰,利於比三則凶也。處隨之世,為眾所附,苟利其獲,凶之道也。能以信存道,則功業可明,無所咎矣。九五,孚於嘉,吉。象曰:「孚於嘉吉」,位正中也。上六,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於西山。象曰:「拘系之」,上窮也。
處隨之世而剛正宅尊,善為眾信,故吉。或曰:孚於二則吉。
蠱
蠱。元亨,利涉大川。
元亨然後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
憂患內萌,蠱之謂也。泰終反否,蠱之體也,弱而止,待能之時也。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後甲三日」,成前事之終;「先甲三日」,善後事之始也。剛上柔下,故可為之唱,是故先甲三日以蠲其法,後甲三日以重其初,明終而複始,通變不窮也。至於巽之九五,以其上下皆柔,故必無初有終,是故先庚後庚,不為物首也。於甲取應物而動,順乎民心也。一本為事之唱。法一作治。初六,乾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象曰:「乾父之蠱」,意承考也。
處下不系應於上,如子之專制,雖意在承考,然亦危厲,以其柔巽故終吉。九二,乾母之蠱,不可貞。象曰:「乾母之蠱」,得中道也。
處中用巽,以剛系柔,乾母之蠱,得剛柔之中也。九三,乾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象曰:「乾父之蠱」,終無咎也。
義如初六,小有悔者,以其剛也。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裕父之蠱」,不能為父除患,能寬裕和緩之而已。以柔居陰,失之太柔,故吝。貞固乃可乾事,以柔致遠,往未得也。六五,乾父之蠱,用譽。象曰:「乾父用譽」,承以德也。
雖天子必有繼也,故亦云「乾父之蠱」。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隱居以求其志,故可則也。
臨
臨。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凶。彖曰:臨,剛浸而長,説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於八月有凶」,消不久也。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臨言「有凶」者,大抵易之於爻,變陽至二,便為之戒,恐有過滿之萌。未過中已戒,猶履霜堅冰之義,及泰之三曰:「無平不陂,無往不複」,皆過中之戒也。初九,咸臨,貞吉。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臨為剛長,己志應上,故雖感而行正也。九二,咸臨,吉,無不利。象曰:「咸臨吉無不利」,未順命也。
非咸則有上下之疑,有所不利。六三,甘臨,無攸利。既憂之,無咎。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體説乘剛故甘,邪説求容而以臨物,安有所利!能自憂懼,庶可免咎。六四,至臨,無咎。象曰:「至臨無咎」,位當也。
以陰居陰,體順應正,盡臨之道,雖在剛長,可以無咎。正一作説。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順命行中,天子之宜。上六,敦臨,吉,無咎。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內也。
體順則無所違,極上則無所進,不以無應而志在於臨,故曰敦臨志在內也。
觀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盥求神而薦褻也。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內順外巽,示民以順而外從巽,此祭所以為教之本,故盥而不薦。「中正以觀天下」,又曰「大觀在上」,皆謂五也,凡言「觀我生」,亦皆謂五也。天不言,藏其用而四時行。神道,如「盥而不薦」之類,盥簡潔而神,薦褻近而煩也。
有兩則須有感,然天之感有何思慮?莫非自然。聖人則能用感,何謂用感?凡教化設施,皆是用感也,作於此化於彼者,皆感之道,聖人以神道設教是也。
天不言而四時行,聖人神道設教而天下服,誠於此,動於彼,神之道歟!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所觀者末,小人之道,施於君子則吝。六二,窺觀,利女貞。象曰:「窺觀女貞」,亦可醜也。
得婦人之道,雖正可羞。六三,觀我生進退。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觀上所施而進退,雖以陰居陽,於道未失,以其在下卦之體而應於上,故曰「進退」。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體柔巽而以陰居下賓之,必無過也,故利。下一作陰。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觀我所自出者。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以剛陽極上之德,居不臣不任之位,以觀國家之政,志有所未平也,有君子循理之心則可免咎。俯視九五之為,故曰「觀其生」。
噬嗑
噬嗑。亨,利用獄。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
子路禮樂文章未足盡為政之道,以其重然諾,言為眾信,故片言可以折獄。如易「利用獄」,「利用刑人」,皆非卦爻盛德,適能是而已焉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
九五分而下,初六分而上,故曰「剛柔分」。「合而章」,合而成文也。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象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法。
六自初而進之於五,故曰「上行」。初九,屨校滅趾,無咎。象曰:「屨校滅趾」,不行也。
戒之在初,小懲可止,故無咎。六二,噬膚滅鼻,無咎。象曰:「噬膚滅鼻」,乘剛也。
六三居有過之地而己噬之,乘剛而動,為力不勞,動未過中,故無咎。六三,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象曰:「遇毒」,位不當也。
所間在四,四為剛陽,故曰「臘肉」;非禮傷義,故曰「遇毒」。能以為毒而舍之,雖近不相得,小有吝而無咎也。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象曰:「利艱貞吉」,未光也。
五為陰柔,故喻乾胏;能守正得剛直之義,故艱貞吉,其德光大則其正非艱也。六五,噬乾肉,得黃金,貞厲無咎。象曰:「貞厲無咎」,得當也。上九,何校滅耳,凶。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九四、上九,難於屈服,故曰「乾肉」。得居中持堅之義,正而危則得無咎也。
賁
賁。亨,小利有攸往。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無敢折獄者,明不兼於下,民未孚也,故止可明政以示民耳。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文明之德,以貴居賤,修飾於下,故曰「賁其趾」;義非苟進,故曰「舍車而徒」。六一,賁其須。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賁其須,起意在上也。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上下皆柔,無物陵犯,然不可邪妄自肆,故永貞然後終保無悔。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象曰:六四當位,疑也。「匪寇婚媾」,終無尤也。
以陰居陰,性為艮止,故志堅行潔,終無尤累。六五,賁於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陰陽相固,物所阜生,柔中之德比於上九。上九敦素,因可恃而致富,雖為悔吝,然獲其吉也。
其道上行,故曰「丘園」。悔一作隘。上九,白賁,無咎。象曰:「白賁無咎」,上得志也。
上而居高,潔無所累,為物所貴,故曰「上得志也」。上一作止。
剝
剝。不利有攸往。彖曰,剝,剝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象曰:山附於地,剝,上以厚下安宅。
處剝之時,順上以觀天理之消息盈虛。初六,剝床以足,蔑貞凶。象曰:「剝床以足」,以滅下也。六二,剝床以辨,蔑貞凶。象曰:「剝床以辨」,未有與也。
三雖陰類,然志應在上,二不能進剝陽爻,徒用口舌間説,力未能勝,故象曰「未有與也」。然志在滅陽,故亦云「蔑貞凶」。六三,剝之,無咎。象曰:「剝之無咎」,失上下也。
獨應於陽,故反為眾陰所剝,然無所咎。六四,剝床以膚,凶。象曰:「剝床以膚」,切近災也。
迫近君位,猶自下剝床,至床之膚,將及於人也。不言「蔑貞」,剝道成矣。一云:五於陰陽之際,義必上比,故以喻膚。六五,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象曰:「以宮人寵」,終無尤也。
六五為上九之膚,能下寵眾陰,則陽獲安而無不利矣。異於六三者,以其居尊制裁,為卦之主,故不云「剝之」也。終無尤怨者,以小人之心不過圖寵利而已,不以宮人見畜為恥也。陰陽之際,近必相比,六五能上附於陽,反制群陰不使進逼,方得處剝之善,下無剝之之憂,上得陽功之庇,故曰「無不利」。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
處剝之世,有美實而不見採,然其德備,猶為民所載。小人處下則剝床,處上則反傷於下,是終不可用之也。
複
複。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複其道,七日來複,利有攸往。
静之動也無休息之期,故地雷為卦,言反又言複,終則有始,循環無窮,入,指其化而裁之耳。深其反也,幾其複也,故曰「反複其道」,又曰「出入無疾」。彖曰:複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複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複其見天地之心乎!
複言「天地之心」,咸、恆、大壯言「天地之情」。心,內也,其原在內時,則有形見,情則見於事也,故可得而名狀。自姤而剝,至於上九,其數六也。剝之與複,不可容線,須臾不複,則乾坤之道息也,故適盡即生,更無先後之次也。此義最大。臨卦「至於八月有凶」,此言「七日來複」,何也?剛長之時,豫戒以陰長之事,故言「至於八月有凶」;若複則不可須臾斷,故言「七日」。七日者,畫夜相繼,元無斷續之時也。大抵言「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大德曰生,則以生物為本者,乃天地之心也。地雷見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心惟是生物,天地之大德曰生也。雷複於地中,卻是生物。彖曰:「終則有始,天行也。」天行何嘗有息?正以静,有何期程?此動是静中之動,静中之動,動而不窮,又有甚首尾起滅?自有天地以來以迄於今,蓋為静而動。天則無心無為,無所主宰,恆然如此,有何休歇?人之德性亦與此合,乃是己有,苟心中造作安排而静,則安能久!然必從此去,蓋静者進德之基也。象曰:雷在地中,複,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凡言「後」者,大率謂繼體守成之主也。複言「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以此校之,則後為繼承之主明矣。「先王以至日閉關」者,先王所重於至日,以其順陰陽往來,「閉關」者,取其静也,閉關則商旅不行。先王無放過事,順時以示法,亦以示民。「後不省方」,如言富庶優暇,不甚省事,又明是繼文之主。初九,不遠複,無只悔,元吉。象曰:不遠之複,以修身也。
祗猶承也,受也。一云:祗悔作神祗之祗。祗之為義,示也,效也,見也,言悔可使亡,不可使成而形也。六二,休複,吉。象曰:休複之吉,以下仁也。
下比於陽,故樂行其善。六三,頻複,厲無咎。象曰:頻複之厲,義無咎也」。
所處非位,非頻蹙自危,不能無吝。吝一作咎。六四,中行獨複。象曰:「中行獨複」,以從道也。
柔危之世,以中道合正應,故不與群爻同。六五,敦複,無悔。象曰:「敦複無悔」,中以自考也。
性順位中,無它應援,以敦實自求而已。剛長柔危之世,能以中道自考,故可無悔,不然,取悔必矣。上六,迷複,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於十年不克征。象曰:迷複之凶,反君道也。
君道過亢反常,無施而可,故天災人害,師敗君凶,久衰而不可振也。
無妄
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彖曰:無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無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
無妄四德,無妄而後具四德也。其曰「匪正有眚」,對無妄雷行天動也,天動不妄,故曰「無妄」。天動不妄則物亦無妄,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也。象曰:天下雷行,物與無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物因雷動,雷動不妄則物亦不妄,故曰「物與無妄」。育不以時,害莫甚焉。初九,無妄往吉。象曰:無妄之往,得志也。
易所謂「得志」者,聖賢獲其願欲者也。得臣無家,堯之志也;貞吉升階,舜之志也。六二,不耕獲,不災畬,則利有攸往。象曰:「不耕獲」,未富也。
柔之為道不利遠者,能遠利不為物首則可,乘剛處實則凶。六三,無妄之災,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災也。
妄災之大,莫大於妄誅於人,以陰居陽,體躁而動,遷怒肆暴,災之甚者。系牛為説,緣耕獲
生詞。
九四,可貞,無咎。象曰:「可貞無咎」,固有之也。九五,無妄之疾,勿藥有喜。象曰:無妄之藥,不可試也。
體健居尊,得行其志,故以無妄為疾。「無妄之疾」,疾無妄之謂也,欲妄動而不敢妄,是則以無妄為疾者也,如孟子言「有法家拂士」,是疾無妄者也。以無妄為病而醫之,則妄之意遂矣,故曰「勿藥有喜」,又曰「不可試也」,言不可用藥治之。上九,無妄行,有眚,無攸利。象曰:無妄之行,窮之災也。
進而過中,是無妄而行也。
大畜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川」,應乎天也。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剛健篤實,日新其德,乃天德也。
陽卦在上,而上九又在其上,故曰「剛上而尚賢」。強學者往往心多好勝,必無心處(一)之乃善也。定然後始有光明,惟能定已是光明矣,若常移易不定,何(求)來光明!易大抵以艮為止,止乃光明。時止時行,「動静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謙天道下濟而光明」,「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定則自光明,故大學定而至於能慮。人心多則無由光明。(蒙雜而著著古著字雜著於物所以為蒙蒙昏蒙)初九,有厲,利己。象曰:「有厲利己」,不犯災也。
趨其應則有二三之阻,故不若己也。九二,輿説輹。象曰:「輿説輹」,中無尤也。
不阻於三則見童於四,不躁進者,位中也。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曰閒輿衛,利有攸往。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不防輿衛而進歷二陰,則或有童牿説(輻)輹之害,不利其往也。本乎天者親上,故上合志也。六四,童牛之牿,元吉。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六五,豶豕之牙,吉。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上九,何天之衢,亨。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其道大行也,升於天,何待衢路而進?言無所不通也。衢字當為絕句。艮為止,止二陰也,不以止其類也,故亨。
頤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
觀頤,辨養道得失,欲觀人處己之方。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山下有雷,畜養之象。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象曰:「觀我朵頤」,亦不足貴也。
體躁應上,觀我而朵其頤,求養而無恥者也。六二,顛頤拂經,於丘頤,征凶。象曰:六二征凶,行失類也。
凡頤之正,以貴養賤,以陽養陰,所謂經也。頤卦群陰皆當聽養於上,六二違之,反比於初,以陰養陽,顛頤者也。群陰,上所聚養者也,六二亂經於聚養之義,失陰類之常,故以進則凶。六三,拂頤,貞凶。十年勿用,無攸利。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履邪好動,系説於上,不但拂經而已,害頤之正莫甚焉,故凶。「系説於上」一作「系而説上」。六四,顛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無咎。象曰:顛頤之吉,上施光也。
體順位陰,得頤之正,以貴養賤而得賢者,雖反陽爻養陰之義,以上養下,其施光矣。然以柔養剛,非嚴重其德,廣大其志,則未免於咎。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象曰:居貞之吉,順以從上也。
聽養於上,正也;以陰居頤卦之尊,拂經也。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象曰:「由頤厲吉」,大有慶也。
由頤自危然後乃吉者,下有眾陰順從之慶,驕則有它吝。此卦得養之正者方利涉大川,蓋養然後可動耳。
大過
大過。棟撓,利有攸往,亨。彖曰:「大過」,大者過也。「棟撓」,本末弱也。剛過而中,巽而説行,利有攸往乃亨,大過之時大矣哉!象曰: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
陽剛過實於中,本末過弱於外,故當過矯相與也。初六,藉用白茅,無咎。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象曰:老夫女妻,過以相與也。
扶衰於上,使枯木生稊,拯弱於下,使微陰獲助,此剛中下濟之功,亦自獲助於物也。九三,棟撓,凶。象曰:棟撓之凶,不可以有輔也。九四,棟隆,吉。有它吝。象曰:棟隆之吉,不撓乎下也。
志在拯弱則棟隆而吉,若私應為心則撓乎下,吝也。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象曰:「枯楊生華」,何可久也!老婦士夫,亦可醜也。
九五上系上六,故不能下濟大事,徒益其末耳,無拯物之心,所施者狹。老婦士夫,所與者不足道。枯楊生華,勢不能久,故無譽;未至長亂,故無咎。上六,過涉滅頂,凶,無咎。象曰:過涉之凶,不可咎也。
陰居上極,雖過而不足涉難,故凶。大過之極,故滅頂而無咎也。
習坎
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習坎,重襲之義。八純卦惟此加「習」者,餘皆一字可盡其義,坎取其險,故重之而其險乃著也。
色以離見,聲以震聞,臭以巽知,味以坎達。
坎離者,天地之中二氣之正交。然離本陰卦,坎本陽卦,以此見二氣其本如此而交性也,非此二物則無易。彖曰: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可盈則非謂重險也,中柔則心無常,何能亨也!內外皆險,義不可止,故行有尚也。
坎維心亨故行有尚,外雖積險,苟處之心亨不疑,則雖難必濟而往有功也。今水臨萬仞之山,要下即下,無複凝滯(人)之在前,惟知有義理而已,則複何回避,所以心通。初六,習坎,入於坎窞,凶。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比於二無出險之志,故云「入於坎窞」也。九二,坎有險,求小得。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險難之際,弱必附強,上下俱陰,求必見從,故求則必小得,然二居險中而未出也。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於坎窞勿用。象曰:「來之坎坎」,終無功也。
前之入險退(來)求,枕險入窞,與初六同。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象曰:「樽酒簋貳」,剛柔際也。
四五俱得陰陽之正,險阻之際,近而相得,誠素既接,雖簡略於禮無咎也。上比於五,有進出之漸,故無凶。九五,坎不盈,祗既平,無咎。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險難垂出而下比於四,不能勉成其功,光大其志,故聖人惜之曰「祗既平無咎」而已矣,不能往有功也。一本云:坎盈則進而往有尚矣。上六,系用徽纆,置於叢棘,三歲不得,凶。象曰:上六失道,凶三歲也。
上六過中,逃險而失道者也,不附比陽中,幾於迷複之凶,故為所系累也。陰柔不能附比於陽,處險之極乘剛,宜其為所拘戮也。
離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以柔麗乎中正,故利貞。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日月草木麗天地,麗,附著也。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明目達聽,繼明之道也。人患惰於博覽,惟大人能勉而繼之。初九,履錯然,敬之,無咎。象曰:履錯之敬,以闢咎也。「履錯然」,與之者多也。無應於上,無所朋附,以剛處下,物所願交,非矜慎之甚,何以免咎!六二,黃離,元吉。象曰:「黃離元吉」,得中道也。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明正將老,離過於中,故哀樂之不常其德,凡人不能久也。故君子為德,夭壽不貳。
人向衰暮則尤樂聽聲音,蓋留連光景,視桑榆之暮景不足,則貪於為樂,惟鄭衛之音能令人生此意。易謂「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悲衰暮故為樂,不為則複嗟年景之不足也。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象曰:「突如其來如」,無所容也。
處多懼之地而以乘剛,故其來也遽,其處也危,無所容安,如見棄逐,皆所麗之失中也。三剛而
不可乘,五正而不見容。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
言王公之貴,人之所附,下以剛進,己雖憂危,終以得眾而吉者,柔麗中正也。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有嘉折首」,服而善之也。「獲匪其醜」,執訊弗賓,示威以正邦而已,離道已成,然後不附可徵。 下 經
咸
咸。亨利貞,取女吉。
咸之為道,以虛受為本,有意於中,則滯於方體而隘矣。拇、腓、股、脢、輔,以一卦通體高下為言。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説,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咸,感也,其爻雖相應而詞多不吉,顧其時如何耳。説者多以咸恆配天地,殊不知咸自可配天
地,故於序卦獨不言咸。咸既可以配天地,則恆亦可以配天地,皆夫婦之道也。咸之為言皆也,故語
咸則非事。「咸感也」,不可止以夫婦之道謂之咸,此一事耳,男女相配,故為咸也。感之道不一:或
以同而感,聖人感人心以道,此是以同也;或以異而應,男女是也,二女同居則無感也;或以相悅而
感,或以相畏而感,如虎先見犬,犬自不能去,犬若見虎則能避之;又如磁石引針,相應而感也。若以
愛心而來者自相親,以害心而來者相見容色自別。「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是風動之也;聖人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而人欲老其老,此是以事相感也。感如影響,無複先後,有動必感,咸感而應,故曰
咸速也。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
山上有澤,非交感不能也。感物之善,莫若以虛受人,有所系慕,皆非正吉,故六爻皆以有應不盡卦義而有所譏也。初六,咸其拇。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六二,咸其腓,凶,居吉。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居則吉,趨則凶,以男下女為正,咸之道也。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
心寧静於此,一向定疊,前縱有何事亦不恤也,休將閒細碎在思慮。易曰:「何思何慮?天下殊
塗而同歸,一致而百慮。」天地之道,惟有日月、寒暑之往來,屈伸、動静兩端而已,在我精義入神以致
用,則細碎皆不能出其間,在於術內,已過、未來者事著在心,畢竟何益!浮思游想盡去之,惟圖向去
日新可也。孔子以富不可求,則曰「從吾所好」,以思為無益,則曰「不如學也」,故於咸三以見此義。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來」,未光大也。
釋氏以感為幻妄,又有憧憧思以求朋者,皆不足道也。
以陽居陰,非躁感於物者也,然體兌性悅,未免乎思以求朋之累也。蓋體悅之初,應止之始,己勞於上,朋止於下,故憧憧得朋,未為光大,不持以正則有謅瀆之悔。
感非有意,咸三思以求朋,此則不足道。
聖人惟於屈伸有感,能有屈伸,所以得天下之物,何用憧憧以思而求朋!大抵咸卦六爻皆以有應不盡咸道,故君子欲得虛受人,能容以虛,受人之道也。苟曉屈伸,心盡安泰寬裕,蓋為不與物校,待彼伸則己屈,然而屈時少,伸時多,假使亂亡橫逆,亦猶屈少伸多,我尚何傷!日月寒暑往來,正以相屈伸故不相害。尺蠖之屈以求伸,龍蛇之蟄以存身,又精義入神以致用,利用安身以崇德。九五,咸其脢,無悔。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九五處悅之中,未免偏系之弊,故不能感人心,而曰「咸其脢」,惟聖人然後能感人心也。一無曰字。上六,咸其輔、頰、舌。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説也。
恆
恆。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彖曰:恆,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恆。「恆亨無咎利貞」,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恆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象曰:雷風恆,君子以立不易方。
觀書當不以文害辭,如云義者出於思慮忖度,易言「天地之大義」,則天地固無思慮。「天地之情」「天地之心」皆放此。初六,浚恆,貞凶,無攸利。象曰:浚恆之凶,始求深也。
柔巽在下以應於上,持用為常,求之過深也。故人道之交貴乎中禮,且久漸而成也。持一作特。九二,悔亡。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以陽系陰,用以為常,不能無悔,以其久中故免。九三,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貞吝。象曰:「不恆其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