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0日 星期六

陶公還金術註__下篇

陶公還金術註__下篇


下篇

水火乃地之剛柔象也。以火濟水。則金氣上升。以水濟火。則離明下降。然水火既濟。惟在一息之間。而水火生成。則合周天軌策。故特明火候。與夫觔兩節度。則體灋三才之道備矣。乃作下篇云。//

 

[]

經曰。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Δ

經即周易叅同契也。引言首發于此者。正位水火爲合物也。然白者金精。白金也。黑者水基。黑鉛也。鉛體惟黑。黑稟北象。是誠水之根基。金體惟白。白稟西象。是乃金之精華。以故金非水而無以孕形。火非鉛而功用不奏。於是水者道之樞也。鉛者水之府也。故鉛精火煉。水得飜波。金賴水滋。乃能長養。陽生如潮長海門。陽動如月蒙於日。然水居正北。於卦屬坎。於數爲一。一還數始。一返數極。火得水而用行。木得水而滋益。金得水而氣榮。土得水而豐實。其爲道之樞也。不亦宜乎。//

 

[]

又曰。知白守黑。神明自來。

Δ

黑者白之藏納也。白者神之靈器也。神明充滿。非同類不能來都。金水有基。得朋類乃能恊一。此故知白則爲難知。守黑尤爲難决。知之守之。明離日積。非知道者。孰測其玅也哉。//

 

[]

是知太玄之精。爲道根本。

Δ

道乃金丹之道也。以金精有情。則流汞性聚。以水德蘊白。則火靈舒光。以此固知太玄之精。爲大道根芽。成金液源本。其示易簡反掌之精。何切至乎。//

 

[]

當其樞紐天地。煅煉陰陽。理契自然。功侔造化。

Δ

天地性情。人豈能知繫住之灋。陰陽精氣。又誰以能摶捐之。在今。人莫不由天地以帥其性。亦莫不由陰陽以塞其命。然而性命從虚無中來。則其梏喪亦由虚無中去也。是以來則爲信。去則爲屈。信則曰生。屈則曰死。生死屈信。孰能逃之哉。是以金水者天地之樞紐也。牽情合性之大本也。黑白者。陰陽煅煉之爐鞴也。吸精引神之大根也。所以理非謬戾而妄陳。功非勉強而附會。亦惟知道之明。守道之極。乃可以契天地而同流。煅之煉之。招之徠之。則可以握陰陽而同運。是蓋理之不精。則功化不孚。功用不孚。則樞紐失制。然則自然之造化。顯顯之神工。人可自迷也歟。//

 

[]

故定兩弦之數。以二八合上下。得乾坤之體。

Δ

陰陽無形。性情無象。惟日月在天。則可以觀乾坤之實。故日月之上弦。日映上輪之形也。月之下弦。日映下輪之象也。上下二八爲一觔之數。此金水之觔兩有灋度也。故一觔之數。月之滿輪數也。月以滿輪而承日。日以輪滿而流精。則是乾坤得體。而配對不過則矣。金水相停。而施受不虚以相寄矣。其爲定數何精哉。//

 

[]

稽考六十四卦。極天地之用。

Δ

乾坤體立。交易之本建矣。天地用行變易之玅分矣。是以體立而用不行。如日月不相會合也。用行而變化無節。如日月離道而失𨇠歷也。於是火候自有程數。作用自有時日。窮六十四卦於一月之中。察朝屯暮蒙於周旋復始之際。則天地之玅用。於是乎行矣。金丹惡得而不呈象乎。//

 

[]

卦有六爻。據爻摘符。而三百八十四爻。存神乎其中矣。

Δ

一卦六爻。一晝夜則十二爻矣。以晝夜計行十二爻。則一月之間。共行三百八十四爻之火也。是蓋一十二爻行於一晝夜。則日生而月纍。夜積而晝集又非神存乎其中哉。凡言在其中者。皆不求而自致之辭。若有所造作。有所驅迫。有所間斷先後。則非自然。而紊失爻符矣。故據爻摘符。非謂掇拾而泥文也。亦非謂竊爻而比象也。無非稽實待虚。以有象之爻。契無象之火。而生熟老嫩。生長收成之道。可以意會而默悟矣。若日朝屯似水上而木下。暮蒙似艮上而坎下。則既失之於拘執不通。而又流之於穿鑿補綴。其不合正性正理。又何如耶。//

 

[]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總萬一千五百二十。所以應萬物之數。備剛柔之體。

Δ

夫乾陽之策也。陽之策三十有六。六爻之策。共計二百一十有六。坤陰之策也。陰之策二十有四。六爻之軌。共計一百四十有四。合二篇之策。共有三百六十。當萬物之數也。今則復衍少陽之策二十有八。六爻之軌。共一百六十有八。少陰之策三十有二。六爻之策。共一百九十有二。合二篇之軌。亦有三百六十。則是八卦迭盪。而四千九十有六之數分焉。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則陰陽互變。剛柔迭居。六十四卦。而積三百八十四爻。則總有一萬一千五百二十之數。又足以極萬物之變。而備剛柔之體象矣。是蓋剛柔立體者。交易之有對待也。萬物極數者。陰陽之無盡藏也。是則金丹火候。流行之中。實備天地對待之體。其一呼一吸也。一龍一虎也。一男一女也。詎非造化之紛紛紜紜之物則也哉。故呼吸合而言之。則有一萬三千五百之數。而爲一息之積。金丹一周之候。亦有一萬三千五百之數。而爲一轉之積。故復舉軌策者。所以深明金華相因而轉。流珠之森森包刮分合。天地之至理也。故積此一轉以至九轉。如灋修之。生生續續。則未有無成而失制也。//

 

[]

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所以成變化而還返也。

Δ

河圖之數。天一居北生水。而地六成之。地二居南生火。而天七成之。天三居東生木。而地八成之。地四居西生金。而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居中。而地十成之。夫此天之數也。一三五七九。計有二十有五。地之數也。二四六八十。計有三十。積凡天地之數。通有五十有五。則此北六之水。以變東八之木。則太陰爲變。而少陽爲化。南七之火。以化西九之金。則少陰爲化。而太陽爲變。以此變化無息而極言之。則天道之春秋無窮。地道之寒暑無極。以至天地叢生。萬物動植。莫不極變化之義焉。而其金丹性情之交合。吞啖之應感。又豈不爲變化之玅哉。是知水還爲變。則火返爲化。金返爲化。則木返爲變。還返不息。是即天地造化之所以闔闢而不息也。夫龍虎之相依相附也。其鉛汞之相轉相因也。非至玅以配三才。非合和以順五行。又豈有能凖天道而鬱神明乎。此還返之理。實與天地之至數相爲變化也。//

 

[]

至若積陽爲天。聚陰作地。天否地閉。神明見焉。

Δ

此又以明乎變易之中。而著流行之實也。蓋天積陽之物也。分象上騰。宜若神明峻極而無見也。然陽升九極。而神明無不在焉。地聚陰之物也。分形下墮。又宜若神明淵淵而無辯也。然陰降九泉。而神明無不具焉。是以天氣下降。地氣不升。又若以爲否也。然而神明徃來。何嘗因天否而不見乎。天令不舒。地命不作。誠若以爲閉也。然而神明克塞。何嘗地閉而不有乎。此特兼明太陽元精之光。雖否塞淫濫。而無不下流於物矣。//

 

[]

雖元化一施。玅用無極。亦在以金木水火。合寒暑衰榮。若春夏秋冬。日夜相易。

Δ

此又明神明無乎不在。亦當以形質相承。而後雲光有所著也。故元化施精。遍含無始。鬱儀流彩。玅用無極。誠亦在於五行之有延貯。精氣之有結璘也。故金木水火者。與道爲體之物也。寒暑衰榮者。與道爲用之事也。春夏繼以秋冬。晝日之代暝夜。相易生㓕而不悖矣。此丹之所以與造化並立而均凖歟。//

 

[]

陽之用也。以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Δ

自陽氣上升而爲生。則造化日行。而水火日化。其以爲陽之用也。蓋言由東南順序。物不相害。自根吐華。始而必亨。是即天之一呼也。故以金生水。冬至來復。水之生木。草木敷春。木之生火。炎暑燥烈。火之生土。土以生金。秋冬相似。一氣無歇。此火功之玅。順灋陽生。必候六陽氣還。而爲自然之節也。//

 

[]

陰之用也。以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

Δ

自陰氣下降而爲剋。則造化日歛。而水火日變。其以爲陰之用也。蓋言由西北逆序。物物告成。自花結核。利而必貞。是即她之一吸也。故以土剋水。一陽乃生。以水剋火。一陰乃成。以火剋金。外榮銷爍。以金剋木。內德斯融。此火功之旨。逆灋陰剋。必候六陰氣返。亦爲自然之度也。愚謂自然之火。雖有順逆之説。而其生成之意。本無人爲之分。金言順爲文火。自下而上。逆爲武火。自上而下。晝夜煩勞。搬弄不輟。起火滅火。堤防不决。特爾不觀天生地成。孰使陽之相生。陰之相剋。又孰使火上火下。水下火上哉。是蓋陽先倡始。如火自微而極烈。是故寒徃則暑來。而天道之百物滋生。綠葉紅花而暢茂矣。陰作成物。如水自漸而極深。是故暑徃則寒來。而地道之品彙就成。枝凋果實而貞固矣。故陽生有似於火。陰生有似於水。水深有似於寒。火烈有似於暑。然而水火升沉。寒著來徃。是豈有一神人以相文武哉。正以見大空之中皆陽火也。亘古亘今。自始及終。無不是其生成也。惟其火極則生水。動極則生静。陽極則生陰。感極則生應。是以六位成章。六爻爲終。而物擬之以有上下也。惟其水極則生火。静極則生動。陰極則生陽。應極則生感。是以六律爲順。六昌爲逆。而人截之以有文武也。大抵氣固火也。精固水也。水火輪沓。兩在不測。則固神也。神乃先天一氣。靈玅萬物。故於氣有類於陽。而順動以成物也。精氣乃後天一物。六子用事。故於理有類於陰。而静逆以應用也。然而神乃後天之火。火乃先天之神。用之有灋。則陽火司生。行之不輟。則陰火司成。日月交懽。亦喻有感於無之象。乾坤互發。乃明動静交感之因。情性以其理言。金華流珠以其性言。鉛汞以其象言。姹女金公以其男女言。呼吸以其相轉相因言。無非比擬自然。而欲學者不事造作也。然太陽之火。神之顯也。天真之火。神之隱也。以銀鉛感召元精。則真元之氣有形矣。以白黑二物作基。則真元之神有自來矣。是故天運不息。寒暑之變化無窮。火功不斷。水火之生成無盡。於以攷灋天地。相符陰陽。何以彼此之相形。天人之異用乎。此蓋自然之妙用。不悖之功化。惜夫異類之多背馳也。愚故不得已而取正於言焉。//

 

[]

以其相生相殺。迭盛迭衰。合天地四時。而成實萬物。

Δ

相因者生。相剋者殺。造化何爲而不一乎。是知相因者。由內以發外。自下以趨上。而相生之化日顯也。相剋者。由外以藏內。自上以流下。而相殺之變日穩也。故混兮闢兮。其無窮兮。生兮殺兮。其無息歟。故知日中則昃。月盈則虧。聖王守道而處豐則憂。聖人持滿。而執天下之谿。非物理不居。而有所推託也。亦自然相乘之至道也。故盛極則衰。衰極則盛。生殺盛衰。迭來迭徃。其爲相禪不已者。又以造化之日新而不竭也。故天地尸體。四時玅用。萬物及成。生意就實。是果何爲而然哉。亦惟化工有斯器。則把握有其據矣。物理要其終。則凖擬可攷德矣。噫。世不究真。惡能覈實。//

 

[]

夫日爲陽精。月爲陰魄。金生於月。即坎男也。珠炫於日。即離女也。

Δ

日之外鬱晶光。陽精所以射魂也。月之內蘊真璣。陰體所以懷魄也。是則金生於水。月露不疑。坎男取象。固非無謂。然彼日騁大明。容光必照。流珠炫彩。直入萬虚。則夫日之以爲離女也。是蓋則以內陰外陽而言也。//

 

[]

然金爲月精。以據陽位。汞合離氣。以應陰爻。

Δ

坎內之金則爲陽。離中之火則爲陰。夫月精內陽。正位中德。日魂離氣。灋義陰爻。內陰以合外陽。外陽以合內陰。陰陽之玅。得非煉聖之至階乎。//

 

[]

以天地之靈。孕日月之精。否極泰來。陰盡陽生。

Δ

天地之靈在日月也。日月之精在金火也。故天地未交則爲乾坤。天地既交則爲開泰。然而。日月分形則爲坎離。日月既合則爲既濟。夫當坎離之未濟也。上無以濟下。水無以濟火。是名爲否。否者閉塞不通也。金焉月精結離。靈明有據。汞氣合坎。陽爻應符。豈不陰盡陽生。以孕太虚之氣。物剝陰體以。積太陽之精。則造化在天。而今可以在我矣。然金華尤滯坎氣也。流珠尤怪離精也。但餌之於腹。尚贅贊形聲。特被之金石。無不化寶。君子當此時也。不假神室。何以返太上之至神。入玄天之九極哉。將又水火烹煉。轉制分胎。而太乙之清華。則日凝成於九鼎之天樞矣。然有說者。或謂光景明威。可悉論哉。愚蓋誦攷僊函。體驗空玄矣。夫鬱羅天都。謂爲上清三洞。子氣含弘。是即圓証十方。今以眇然之身。父母所遺肉體。欲至其境。不亦難哉。以况不久之軀。將欲返之於大化陶冶。至濁浮幻。豈能換白骨而化神光哉。古人嘗證金僊矣。華嚴顯灋。圓照神通。慧覺彌綸。大定剋滿。惜乎道會廣大。空極不生。不屬任滅。汪洋俱化。惟夫金丹之入聖也。空而不空。神化無方。有而不有。聚散莫礙。歷刼超塵。形神俱玅住。一身皆理命之精輝。靈入水火金石。道之常存。豈又暇計日月飛流。五行虚實乎。//

 

[]

故金入猛火。色不奪精光。自開闢以來。日月不虧明。是金木營於內。水火應於外。乾健不息。所以致用也。日彩不爍。所以益振也。

Δ

金者。五行之結聚也。日月者。天地之魂魄也。真金含五色雲光。日月具九靈真性。是故金木營內。內體實而不虚。水火應外。外用虚而不耗。故金入猛火。不奪精光之色。日月照耀。繼萬古常明。使其偏一五行。則不免生剋相續。倚於一象。尤不利於久常。是以五氣旋化。八風奏功。至精之靈。極備陰陽之用。至神之氣。盡合剛柔之中。在天日月貞明。光華不爍。日彩所以益振也。在地真金不渝。威赫無改。健體所以致用也。然則乾金健而不息。日彩運而不窮。非稟至德。豈能正而不奪哉。非鬱至神。又豈能悠久無疆而已哉。//

 

[]

唯天地日月能長且久。與萬物終始。

Δ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日月得一而照耀今古。則此能長且久。而與萬物終始者。亦以其各得一全太極。各會一全至理。故不與品物流末。而相爲生死也。是蓋統全一極者。萬本於一之父母也。百物之有死生者。小大各正之子孫也。此雖無微不入之實理。抑亦未全造化之庶形耳。惟其天地日月。金木營內。水火應外。根本終始。此其能長且久也亦宜。//

 

[]

爲龍虎配合。爲道樞柄。與天地凖。合陰陽數度。俾元化潜應。如連珠合璧。以軫於無窮。

Δ

金丹之理。配合龍虎。爲道樞柄。其故何也。蓋天地之含萬物。其渾淪無虧。紀綱造化。所以惟一之能長且久矣。自餘百物。淆於二氣。狃於四象。偏殘於五行。則其生殺終窮。亦稟有限而生氣有巳也。惟此丹砂爲道之樞。爲理之柄。於是灋天凖地。以取白黑之源。配合陰陽數度。以擬闔闢之機。使元化之理。再生而再續。俾精氣之微。重立而重增。潜應升沉。不殊大化。與天合軌。星宿昭回。故起度之端。開闢之始。兩曜合璧。五星連珠。今則自末返本。暗合天機。自流返源。相侔天度。則亦如連珠合璧。同一躔布而合和。並一太極而闡化。於是天地無窮。則此龍虎之金丹亦無窮。日月精氣。自爲一終始。則此真汞真砂。亦一專爲一無終始矣。是此至神之靈。乃以爲樞柄造化。而軫運日月。寧有窮乎。//

 

[]

前聖修之。甄陶萬靈。故能生天地。首萬物。獨立長世。而形神不化。

Δ

前聖皆成大道之人也。以其能修金水之節。變通水火之用。故能甄陶萬靈。會融天德。是以生生天地。首出萬物。然而道通天地。建灋民物。睿哲通明。皆謂之曰聖也。惟其獨立於羣類之中。長生於無涯之世。且形駭不化。又能混合虚無。至神通靈。常住金剛三昧。是蓋昔之修也。以天地精氣以衍元真。今也生天地不息。而首建萬物。然則躋此聖効。變化無方。亦惟灋用坎離。採納銀鉛以凖物也。然不識真僞。又屬猜疑。不喻先後。終爲荒落。是故銀鉛非凡間之銀鉛也。是乃玄元衍化。太一初生之銀鉛也。人能詢而測之。體而求之。則玄英玉髓。化生天地之靈。真極虚無。乃得紅璃透景。此又方外別傳。不敢易言而泛論也。//

 

[]

亮夫玅用弘深。希代莫測。得之者者天地在乎手。造化由乎身。自凡躋聖。名列金簿。與黄帝老君爲先後達。亦所以顧茲門而無別徑也。

Δ

金丹妙用。無極最上。能測之者。豈惟神瑩形和。可以久駐。豈特氣澈精完。可以通靈哉。蓋得之之者。天地在手。此身即天地之源。造化滿襟。此形即造化之府。故希代莫。寧弘深。自凡躋聖。僊都列券。故嘗稽檢先達。皆有巍巍之功。濟世長民。亦多統天之大。然此獨言。與黃帝老君爲先後達者何哉。蓋旁谿曲徑。固不可論。然正德統宗。頗有小大。如世以謂外丹內丹之説也。內丹之用。本與外丹同行。外丹之效。自與內丹殊異。然未悟外丹。先宜養內。未証內丹。何冀外成。故內能全神。外能全形。全形則神氣一宗。全神則形離氣裂。由此觀之。則出身小大。造就精粗。又可明矣。今人獨以己見。是內者以謂外丹爲假合也。是外者以謂內丹爲偏枯也。殊不知機分有大小之別。故其所知所聞者。各從耳目所悟。宿根所生。而以爲有彼此也。故希代莫益見弘深人隨一心難以非毀故別卷陳入藥鏡者所以盡內丹之真宗爾此卷釋還金術者所以極外丹之玅用也。是故內外本屬一塗也。精粗本無二道也。能測內之至極。不盡外之至微。不免有是內而非外之偏。有陰神之顯。而無真陽之神化矣。能測外之至精。不兼內之至隱。亦不免有是外而非內之差。有陽神之玅。而無真陰之圓融矣。然測知外丹。能獲真陽神玅。雖不求內定。而內神無不兼通矣。測知內丹。能獲真陰神化。雖拒而不信外玅。乃能大有成功。故其所躋實諦。亦自而有別也。今能顧茲灋度。遵行其序。則可以巧力俱立。由別徑而他圖者。適足以訛度歲時。悖戾人倫。反誤僊宗之有錯雜矣。故知真爲始。時得自終。所志蝸角。又豈能成龍鳳之膏膘乎。此金丹大道。獨踰諸説也。//

 

46

[]

凡我同志。庶幾於此者。要在細求真訣。務以師授。不可以諛聞淺説。多言失中之義。所希企及矣。

Δ

真訣乃至理無二之真訣也。人各有所見。則以真爲妄。以妄爲真者多矣。故細求真訣。所以求真師以相授受也。特以居高處貴。自以爲能。恥於下問。恬静者遠。於市面諛謟言。苟圖契合。蓋不慮富奢終非久物。貴極難可超凡。勉旃下求。尤懼或失。而况淺説小聞。曲徇時俗。失中謬正。希企大乘。此所以貧窮下賤。爲飢渴之侵。崇高富有。陷驕吝之弊。故企及大道。希望真風。不極道心。難測真訣。誠不動天。聖師莫遇矣。//

 

[]

噫。今之人不達神明之義。未通天地之理。但按文責實。以意推校。殊不知古人與其不可學者棄矣。徒議枝葉。不得根本。迷迷相指。詎可復追。

Δ

天地之理。貞觀者也。神明之義。貞夫一者也。貞觀貞一。立極交會。與道合真。則此大丹之道幾矣。然今之人。按文探賾。則其所知者皆糟粕之粗。以意校量。其所明者皆疑似之得。未會道源。以謂玄機已協。未辯堂奧。以謂玅音已孚。徒爾呶呶自負。殊未達古人與其不可學者。皆棄之矣。今之所讐校者。皆枝葉之繁。而所群議者。俱浮譁之末。迷迷相指。懵騖相叅。不得本根。卒成飄散。是蓋前人之覆轍。不可及追。而今人之迷津。兹可匡救。然不思真理易授。大道難聞。所志不弘。焉通天竅。故言有傳而道不虚行。天無私而惟德是輔。同志者詳焉。//

 

[]

埴。林野鯫儒。豈曰先覺。常給事長者。側聆斯義。以爲砂汞無乾坤不可得也。龍虎舍金木無自入也。故陳梗槩。以備錯悞焉。

Δ

埴。陶公之諱謙德之光見於辭表大丹真秘發於意叢其言給事長者乃見道不虚授亦必待人而后可行也故辭命之下則心執虚卑可知矣其言側聆斯義又可見不自持滿則非凡陋之夸張也故引誘之切則衍傳僊教可想矣然緒言已盡而末復叮嚀真機已彰而指示不吝者蓋恐今人惑於邪故又揭言以謂砂汞無乾坤不可得也。龍虎舍金木無自入也。愚謂金木乃攝神之至寶。乾坤乃造化之樞基知白守黑神明自來矣此固一言曲蔽之大要也其爲金丹梗槩抑豈聊備錯悞已哉特以一真無上極簡極明然毫釐有差則千里之謬豈非錯悞者舉世皆然而明悟錯悞者又千萬中而無一人矣愚荷威恩溥洽無以報處重釋斯文將以來聖師而效給事也其或不爲無據再賜桃竿倘獲玉成必願負曝背而獻所重矣故錯綜天道以會一元比合物情而述玄旨幸同志者取焉蓋常覆攷其義又爲之疑曰神僊之學文辭盈於天下而徵驗昭於古今似若不爲誣矣然而間有潜心於此多不能成其功者何哉特以十州三島員嶠蓬壺莊列寓言以極物變之辭也信其説而必求其有神僊焉則亦徒斃精力虚耗神想適無益於學耳又何望真人脱度引接玄樓哉蓋心乃希蹤之管也德乃作聖之樞也修其心則曠無遺事凝其德則太乙攷功不盡綱常難逃天典不解塵縛奚証玄資故無位之士務實之勝則凡襟可豁志道之專則疑旨可通是以欲修僊道先修人道人道未修僊道遠矣能知此者則反掌之明可不必離彝倫而訪絕學也彼有位之士既歷紀綱須盡帝則清廉介白自可通神剛正明威乃澄靈覺由是富貴之餘可以静默玄音清明之頃則能弘開邃府故不出戶而流汞常依不大耗而藥物自足如或偏信鄙人誑亂宗理過爲執着舍邇求遐此又不得不與同志者論而真僞邪正茲可辯矣故言也者闡道之文也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文史太工又恐方外尚質之友不能坦然而手舞足蹈也是以言辭直率文理庸平繁複不截尚亦有所未深解者也而觀言者又當有所亮之可也。//////

陶公還金術終

俞琰云

者之器也

虚而圓

故可以成器

陶埴

唐末五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