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律舉要
明 朝邑韓邦奇汝節輯
叢書集成初編1661
[]
易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盛也)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Δ
雷出地奮。和之至也。先王作樂。既象其聲。又取其義。作爲一代之樂。以褒崇功德。其殷盛至於薦之上帝。推配之以祖考。//
[]
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
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
Δ
心有所之必形於言
故曰詩言志既形于
言則必有長短之節故曰歌永言既有長短則必有高
下清濁之殊故曰聲依永人聲既和乃以其聲被之八
音而爲樂則無不諧協而不相侵亂
可以奏朝廷薦郊廟而神人以和矣
[]
禹曰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
九歌俾勿壞
Δ
九功者合六府與三事也敘者各得其理
也歌者以九功之敘而詠之歌也其勤于
是者則戒喻而休美之其怠于是者則督責而懲戒之
然又慮其不能久故復即其前日歌詠之言協之律呂
播之聲音以勸相之使前日
之功得以久存而不壞也矣
[]
周禮大司樂掌成均(五帝樂名)之法以治建國之
學政而合國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以樂
德樂語樂舞教國子以致鬼神示(奏之郊廟)以和
邦國(頒之諸侯)以諧萬民(用之鄉射)以安賓
客(用之燕享)以說遠人(四夷之君)以作動物
(索萬物而享之)
Δ
按教之德則異時居位足以輔德而長人教之語則
異時蒞任足以宣辭而專對教之舞則異時出入朝
著臨蒞大眾周旋動容足以著表儀而華國體
[]
太師掌六律六同以合陰陽之聲皆文之以五聲播之
以八音
[]
樂記曰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
政乖忘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
[]
禮記曰宮爲君商爲臣角爲民徵爲事羽爲物五者不
亂則無怗懘之音矣
Δ
按君臣民事物五者該盡天下之理先王作樂以一
聲寓一理於其聲之高下而驗其理之得失如宮音
有失則求之於君以至商角徵羽之失而求之臣民
事物者皆然如此則樂音與政事常相流通而凡一
世之君臣民事物皆止其所而天下和平矣前代萬
寶常張文敏皆能以音樂而知時政之得失非虛語
也
[]
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
矣然後發以聲音而文以琴瑟動以干戚飾以羽旄從
以簫管奮至德之光動四氣之和以著萬物之理
[]
是故清明象天廣大象地終始象四時周旋象風雨五
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奸百度得數而有常太
小相成終始相生倡和清濁迭相爲經
[]
魏文侯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聽鄭衛之音則
不知倦
[]
家語孔子曰昔者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惟修此
化故其興也勃然德如泉流至於今王公大人述而弗
忘殷紂好爲北鄙之聲其廢也忽然至於王公大人舉
以爲誡夫舜起布衣積德含和而終以帝桀爲天子荒
淫暴亂而終以亡
Δ
南者生育之鄉故舜歌南風而終以
帝北者殺伐之域故桀好北鄙而終
以亡人君之於樂烏
可不慎所好惡乎
[]
漢書志曰黃帝使伶倫自大夏(西戎)之西崑崙之陰
取竹之解谷(解溪之谷)生(治也)其竅(孔也
)厚薄均(孔與肉等也)者斷兩節閒而吹之以爲
黃鐘之宮制十一筩以聽鳳之鳴其雄鳴爲六雌鳴亦
六比(合也)黃鐘之宮而皆可以生之是爲律本至
治之世天地之氣合以生風天地之風氣正十二律定
Δ
按十二律皆以銅爲管轉而相生黃鐘爲首其長
九寸各因而三分之上生者益一分下生者損一
分於是文之以五聲播之以八音而大樂和矣以之候
氣則埋之密室上與地平實以葭灰覆以緹素以候十
二月之中氣冬至氣至則黃鐘之管飛灰衝素大寒以
下各以其月隨而應焉而時序正矣以之審度則以子
谷秬黍中者九十度黃鐘之長而以一黍之廣爲一分
十分爲寸十寸爲尺十尺爲丈十丈爲引而五度審矣
以之嘉量則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龠以井
水準其概合龠爲合十合爲升
五量嘉矣以之謹權衡則以黃鐘一龠千二百黍之重
爲十二銖兩之得二十四銖而爲
十觔爲鈞四鈞爲石而五權度矣此黃鐘所以爲
律呂之本而天下之萬事萬物皆由是而出焉
₡
按朱熹律呂新書序謂黃鐘圍徑之數則漢斛之積
分可考寸以九分爲法則淮南太史小司馬之法可
推變律半聲之例則杜氏之通典具焉變宮變徵之
不得爲調則孔穎達之禮疏因亦可見
8
[]
淮南子曰規始於刮雀生掖分而爲陰陽雲陽合和而萬物生設丑叫生一一生一一生萬物亡參物一斗加九放黃鈍之九寸而宮普調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散昔鏡之敷立
[]
周濂溪曰古者聖于制禮法修教化一綱正九疇敘百姓太和萬物成軒乃作樂以宣八風之氣以平天下之情詐樂聲淡而不傷和而不淫淡則欲心平和則躁心禪德盛治至道配天地古之極也復世謂古樂不足聽也代蠻新聲妖淫愁怨導欲增悲不能自止嗚呼樂者古以平心今以助欲古以宣化今以長怨水復古禮不蠻今樂廁欲至治者遠矣
[]
程明道曰律取造鍾貨鐘之聲亦不難定世自有知普者參上卜聲攷之自得其正
[]
張橫渠曰今八求古樂太深殆以古樂爲不可知律呂有可求之理惟德性淳厚者能知之
Δ
按三儒之謚周氏以復古禮爲先程氏以攷聲音爲正張氏則以合德性禘本訓人者可謂窮本知蠻違樂之要者矣
10
[]
蔡元定曰律呂散亡其器不可復見然古人所以制作之意則猶可攷也太史公曰細若氣微若聲聖八因神而存之雖妙必郊言黃鐘始於聲氣之元也班固所謂黃帝使倫倫取竹斷附節閒吹之以爲黃鐘之宮劉昭訓伏羲紀湯氣之初以爲律法皆以聲之清濁氣之先後求黃鐘者也是古人制作之意也夫律畏則聲濁而氣先至極長則不成聲而氣不應律短則聲情禍氣後至極短則不成聲面氣不應此其大凡也今欲求聲氣之中莫若多截竹以擬黃鍾之管長短之付各差一分川爲一管皆即以其捷權爲九寸師度其圍徑如黃鐘之法焉加岸酣更送以吹則巾薛可得淺深以列則巾氣可驗苟聲和氣應則黃鋪之爲黃鐘者信矣黃鐘信則十一律與度量懼衡音得矣後世不知出此而惟尺之求骨氏而下則多求之金石梁隋以來乂參之秬黍夫金石真偽固難盡信若秬黍則歲有凶豐地有肥瘠種有長短小大不叫尤不可恃況古人所謂子穀種黍巾者實其黯則是先得黃鍾而後度之凶黍非律生於黍挫面世之下欲求百世之前之律者其亦求之聲氣之元而川必之於秬黍則得之矣又曰律之理在聲爲中聲在氣爲中氣在人則喜怒哀樂未發與發而巾節也此聖人所以例天八贊化育之宣王
霆牡
按朱熹謂蔡元定著爲律呂新書明曰而淵深瞑密而通暢可無率合附會之議其後朱氏考訂禮書又定鐘伴討樂樂制樂舞等篇皆聚古樂之根源而鍾律分前後篇與元定所著屯互演繹尤爲明蓬緩有作者合目書而求思過半矣
[]
考禮樂之制作其微也久矣而樂爲甚非其情義
之難明也而其所謂制度者失其傳焉耳在漢之
世文帝資雖近道而謙讓未遑武帝慨然有志於
樂而所樂者世俗之樂故雖樂家有制但能紀其
鏗鏘鼓舞而不能言其義論者惜之魏用杜夔隋
用鄭繹宋用和峴胡瑗輩非不留心於鐘律也然
不過得其情於編簡之中若夫所謂鏗鏘鼓舞者
則知之者蓋已鮮矣蓋樂不徒文而又有其容不
徒器而又有其聲習樂者既失其傳造作者又失
其製此古樂之所以不復也今請明示詔天下求
知音律者俾其各就所知用今世所奏之樂今日
所謌之詞度其腔調按其節拍先求世之所謂正
宮越調之類以正古人清宮清商之調然後披之
於絲吹之以竹宣之以金收之以石合作於一堂
之閒而有和應之美然後按古人鐘律之法即蔡
元定之律呂新書朱文公之通解鐘律依其說按
其法而講究其所以然之故築室布灰如其候氣
之法截竹爲管以求黃鐘之聲則雖不能盡善盡
美如章韶獲武之純全然視後世之因循苟且者
則有閒矣//
[]
又考季札觀四代之樂而能知其德可謂達於聲
歌矣王通謂其不知樂者特以小雅非周之衰耳
荀勖以十有二笛調正律呂自謂宮商克諧矣阮
咸謂其不合雅者特以新律聲高不合中和耳王
令言聞安公子曲知煬帝之巡遊不回以宮聲住
而不返知之也李嗣真聞寶慶曲知高宗父子之
不協以宮商不和驗之也師曠聞濮上新聲而知
衛國之必削以音之悲哀知之也//
THEE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