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石泰還源篇──鉛汞成真體
[01]
鉛汞成真體,陰陽結太元。
但知行二八,便可鍊金丹。
Δ
鉛汞
柴元皋ㄍㄠ清庵瑩蟾子語錄云:
所謂鉛汞者
非水銀朱砂硫黄黑錫草木之類
亦非精津涕唾心腎氣血
乃
身中元精
心中元神
身心不動精炁凝結喻之曰丹
所謂丹者丹身也
成
二物成團結胎
真體
還源到事物原來的真實模樣
(實則虛無混沌)
(真共其一)
陰陽
表、半表半裏、裏
結
三元輻輳謂之結
太元
聚合成爲一物曰太元
元 一也 始也 最初也
當爲臍上兩寸上腹部
ΔΔ
但知
只要覺知 覺察到
行
施行實踐
二八
烏肝兔髓兩平
行二八
踐履金烏玉兔兩弦之氣
將使坎精離神交媾得藥成丹
便可
即可
鍊
修煉
金丹
長生不老之藥
₡
〇性 說文曰
性。人之陽气性善者也。從心。生聲。(息正切)←
〇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3203齊魯889)
廣雅。性。質也。 孝經援神契。性者生之質。
論語孔注。性者人之所受以生也。鄭注。性謂人受血氣以生。有賢愚吉凶。
←
人之陽气性善者也者。本書。魂。陽气也。論衡本性篇。董仲舒覽孫孟之書。作情性之說曰。天之大經。一陰一陽。人之大經。一情一性。性生於陽。情生於陰。陰氣鄙。陽氣仁。曰性善者。是見其陽也。謂惡者。是見其陰者也。白虎通。人之六情。所以扶成五性。六情喜怒哀樂愛惡。五性仁義禮智信。性屬陽。所以五。五陽數。情屬陰。所以六。六陰數。←
本章言性
說
精氣凝成之身爲元命所憑
神氣凝結之心爲元性所托。
元神遂上浮於上谷泥丸而爲性所托。
性命完全
精氣日滋
身心性命
神既憑於心而屬乾 氣既依乎身而屬坤
心中之精
既爲外物所引誘 不受元性之主持 常逐於外而不養其心
當知心性身命
憑於心 神←←乾性
依乎身 氣←←坤命
七情六慾→→損精 害性 傷神
(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六慾:生、死、耳、目、口、鼻)
₡₡
〇命 說文曰
命。使也。從口。從令。(眉病切)←
〇〇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0532齊魯125)
使也者。廣雅同。釋詁。命。告也。馥案。易泰卦。自邑告命。書說命。臣下罔攸稟令。傳云。令亦命也。論語。使於四方。不辱君命。←
依於命
存乎性
先有身
後有心
心不亂使
稟令修性
致命還真
₡₡₡
〇精者何物
本章云
受氣之初,先成一竅,內含精氣神
虛谷關元,以爲後來藏精之府
元氣動而生陽,始流注于下谷關元而爲精
元精遍播周身
鉛指身中氣
汞指心中精
中氣先下關元
爾後
元精元氣凝結成神
神朝元靈之泥丸
遂成妙境矣!!!!!
〄〄〄小艮闡微云〄〄〄
鉛汞成真體,陰陽結太元。
Δ
師曰:「鉛指身,汞指心,時而會元,是爲上品丹道。」
愚按:人於未生受氣之初,先成一竅,內含精氣神,三者混而爲一,氤氳於中,日滋夜長;及至十月胎足,㘞地一聲,元竅頓開,通乎七竅,遂有呼吸。身中遂有三穀—一上有天穀泥丸,藏神之府;中有應穀絳官,藏氣之府;下有虛谷關元,以爲後來藏精之府。其時,元精已遍播於周身實處而運行,元氣已歸集於中谷絳宮而爲命所憑,元神遂上浮於上谷泥丸而爲性所托。俄而,元氣動而生陽,始流注于下谷關元而爲精——故下穀又名爲氣海。然其精尚是元精,仍隨氣轉,常自周流於身,每到靜極之際,七竅仍並成一竅,身中即騰起一點真陽之氣,上朝元神——丹道名之爲真鉛。故師指身爲鉛。元神靜而生陰,亦布注于中谷絳宮而爲氣——故中穀又名爲神室。然其氣尚是元氣,仍與神凝,常生液以養心,每遇陽動之際,一竅將發爲七竅,心中先瀉出一點真陰之精,來會陽氣——丹道名之爲真汞。故師指心爲汞。鉛氣得汞精以周流,則形體長成,故曰「鉛汞成真體」;陰精兼陽氣以上達,則元神凝結,故曰「陰陽結太元」。
其實鉛指身中氣,汞指心中精,即先天陽神陰精之落於後天者——象坎離中藏有先天乾坤也。陰指海中氣,陽指室內神,乃後天鉛氣汞精之還於先天者——象後天離坎之復爲乾坤也。只此顛倒坎離,以後還先,神遂藏於心而象乾,氣遂依乎身而象坤。坤資生,故稱體;乾資始,故稱元。曰真體者,以明體尚未漏,猶是真一之體也;曰大元者,以明元尚未漓,猶秉太極之元也——皆生身時自成自結初無待乎作爲者也。
此章開宗明義,特指明本源,示人以精氣凝成之身爲元命所憑,神氣凝結之心爲元性所托。身心既得,性命完全,精氣日滋,藥火俱備,只須人日返還真一而已。//
但知行二八,便可煉金丹。
Δ
言人得此身心性命,神既憑於心而屬乾,氣既依乎身而屬坤,果能常清常靜,七竅長歸爲一竅,猶是一個成形之太極;性向未嘗滲失,渾似一丸有質金丹。只須還虛合道,遂合真元,何須用意修煉有復性復命之煩?只因生身之後,七竅已竅竅通靈,不能常歸於一竅,以致混沌破而爲知,知複轉而成識。從此,心感於物而有好有惡,身接於物而有喜有怒。心中之精,既爲外物所引誘,不受元性之主持,常逐於外而不養其心,元性因無所托而遂汨,前所取象乎乾之元神,茲即中虛而爲離矣!身中之氣,既爲陰精所動搖,亦不順元命以周行,常漏於外而不充其身,元命亦因不足憑而日促,前所取象乎坤之元氣,茲又中實而爲坎矣!
夫元神本實也,因常逐於氣而日見其虛;元氣本虛也,因常流爲精故返象爲實。卒之虛者益虛,實者又複失其實,乃有老病死苦之厄。此非其本其源之不善,本逐於末、源故爲流之弊也。
夫神失其實,故心遂變象爲離;氣失其虛,故身亦變象爲坎。則是後天坎身中一點之陽,即先天之元氣,於卦德象水中之火,故曰陽氣;後天離心中一點之陰,即先天之元神,於卦德集火中之水,故曰陰精。所謂二八者,以卦中象數言之。坎水爲已成之水,數居地六,水中之火乃初生之火,數居地二,六與二皆屬地,爲在地之一八,即我先天之元氣從吾身中出者也,喻之爲鉛;離火爲已成之火,數居天七,火中之水乃初生之水,數居天一,七與一皆屬天,爲在天之一八,即我先天之元神從吾心中出者也,喻之爲汞。故凡言藥言火者,必須謂之二八,不可以他數言也。
曰「行二八」者,即師所云「時而會元」之道——只以清靜自然爲運用也。今知其流末之弊而欲返還乎本源,若不肯懲忿窒欲則斷斷無從下手。若欲已窒而忿已懲,將此二八會合行之,則神即火也,氣即藥也。採時謂之藥,猶是後天陰精陽氣也;煉時謂之火,即屬先天——神爲陽而氣又屬陰也。但知神以禦氣,便是火以煉藥,可以成金液大還丹也。
夫所謂煉者,寓有防危慮險之意,亦只以清靜自然爲運用也。蓋吾身中陽氣,今從寄宮虛谷初還,苟不得神以凝之,則此氣正防其散漫;吾身中陰精,今由寄宮應谷初返,倘不兼氣以行之,則此精尚慮其舊沒。夫惟常情靜以立道之體,斯得真鉛汞以爲道之用。及用鉛汞二物會元,結成一個,正念登時退藏,凝然大定。念中無念,則是片響間,便可凝結,還我生身受氣之初矣!
孔子曰「精氣爲物」,即指此鉛汞凝成之真體乎?老子曰「有物渾成」,即指此陰陽凝結之太元乎?紫陽張子曰「會得坎離基,三界歸一身」,即指此行二八以煉金丹之樞要乎?是知鉛汞即陰陽也,陰陽會一即太元也,太元即真體也。真體大元,即吾先天之一而二者;時而會之,即二而一之矣。夫已可以恍然悟矣!
☆☆☆
上第一章。此通篇之綱領,揭出身心、性命、神氣、藥火皆備於有生之初,是以不憚煩言,將人生本源明白注述,以便學人身悟。以後八十章,悉屬此篇注腳矣!其下七章,系將採取、交結、烹煉之法,逐一發明。其第九章至十五章,教人下手用功之訣。其第十六章至二十四章,發明關竅,詳論烹煉、沐浴、防危、慮險以及分胎、溫養成丹之道。其第二十五章至四十八章,重標正旨,闡發真機,令人讀之疑竇齊銷。自四十九章至六十八章。分明教以後天精氣還返先天神氣而成穀神,遂由穀神煉出陽神,即從陽神煉還元神,乃以元神還返乎無極之真而成真人——是爲與道合真。金丹了當直洩,先聖窮理盡性以致於命之旨,諄諄囑咐,步驟精詳。末後三章,複引証於古聖心傳,並丁寧夫神氣、身心、性命二必合一,遂以總結通篇之意。學者果然煉己功深,專其氣,壹其神,端秉靈然獨存之正念,對著此篇,自然得見法甚簡易,可以即時坐進於道也。//
論證1
經穴庫有云結者
有三結交 腹結or腸結
三結交→→任之關元(本章所云虛谷
以爲後來藏精之府)
腹結(腸結)→→指右側闌尾點(足太陰脾經)
如此說來
結 當有實處
後以爲精藏處言臍下三寸 虛谷藏精
故虛谷者 下腹腸也 下三寸 當知
論證2
結
說文曰
結。締也。從糸。吉聲。(古屑切)←
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4111齊魯)
締也者漢書五行志帶
有結注云締結之結 ←
玉篇云 縎結不解
廣雅云 結縎不解
楚辭補註云 心鬱鬱之憂思兮哀憤結縎 慮煩冤也。
當知縎ㄍㄨˇ亦結也
盤據於心 肝腸寸斷
化不開也
精氣亦復如是!!!!!
本章云
元氣動而生陽 始流注于下谷關元而爲精
其精會至 曾是爲元精 仍隨氣轉 常自周流於身
每到靜極之際 七竅仍並成一竅
身中即騰起一點真陽之氣 上朝元神
丹道名之爲真鉛
真鉛真身也
當在臍下三寸
夜深人靜時
七竅並成一竅
守精氣朝元神是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