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日 星期五

易學闡元──前言、贊元第一


易學闡元──前言、贊元第一

旌德姚配中撰

 

【前言】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

十何也一也一者元也元者易之原也是故不知

一者不足與言易元藏于中爻周其外往來上下

而易道周是故不知周者不足與言易日月爲易

坎離相推一陰一陽窮理盡性是故不知太極之

始終者不足與言易爻畫進退變化殊趣差之毫

氂謬以千里是故不知四象之動靜者不足與言

易聖人設卦觀象繫辭擬議動賾言盡意見是故

不知繫辭之旨者不足與言易樂詩禮書春秋五

者五常之道而易爲之原是故不通羣籍者不足

與言易師儒授受別派專門見知見仁百慮一致

是故不深究眾說之會歸者不足與言易以十翼

爲正鵠以羣儒爲弓矢博學以厚其力思索以通

其神審辯以明其旨則庶幾其不遠也夫覽總大

要論附篇首。//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何也。一也。

一者元也。元者易之原也。是故不知一者不足與言易。


〇元者易之原也

〇易之原頭上找元


第一篇贊元

第二篇論數

第三篇定名

數其元之名象

論定象數之學也

 

元藏于中爻周其外往來上下而易道周。是故不知周者不足與言易。

日月爲易坎離相推一陰一陽窮理盡性。是故不知太極之始終者不足與言易。

爻畫進退變化殊趣差之毫氂謬以千里。是故不知四象之動靜者不足與言易。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擬議動賾言盡意見。是故不知繫辭之旨者不足與言易。

樂詩禮書春秋五者五常之道而易爲之原。是故不通羣籍者不足與言易。

師儒授受別派專門見知見仁百慮一致。是故不深究眾說之會歸者不足與言易。

以十翼爲正鵠。以羣儒爲弓矢。博學以厚其力。思索以通其神。審辯以明其旨。則庶幾其不遠也。夫覽總大要論附篇首。//


〇四不一沒有

〇變成五不二深究

〇還畫個靶讓人來射

〇射中了 厚力通神明旨

〇也大概老酷酷了

〇庶幾其不遠末後撒冥紙

〇落地歸根

〇又回到本元處

〇一場空乎

〇圖個暢快好死而已

 

【贊元第一】

 

[]

元發爲畫。畫變成爻。爻極乃化。

Δ

一一謂之畫。卦首六畫是也。九六謂之爻。畫之變也。伏羲之易有畫。无九六之爻。文王發揮剛柔。乃增以九六之爻。諸所稱初九初六皆是也。乾鑿度云。夫八卦之變。象感在人。文王因性情之宜。爲之節文。鄭康成注云。人情有變動。因設變動之爻以效之。楊雄解難云。宓羲氏之作易也。緜絡天地。經以八卦。文王附六爻。司馬季主云。伏羲作八卦。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漢書藝文志云。文主重易六爻。作上下篇。淮南子要略云。伏羲爲之六十四變。周室增以六爻。高誘注云。八八變爲六十四卦。伏羲示其象。周室謂文王也。據此是文王增爻。故鄭以爻辭爲文王作。爻者畫之變也。六十四卦。皆八卦之經緯。故楊雄等但言八卦。義與淮南子同。

 

[]

鄭氏用九注云。六爻皆體乾。羣龍之象也。舜既受禪。禹與稷契咎繇之屬。竝在於朝。是鄭氏以六爻爲禹稷諸人。而舜則用九者。不在六爻之數。所謂乾元也。

 

[]

虞氏坤彖注云。坤含光大。凝乾之元。終於坤亥。出乾初子。謂乾元藏於中。坤含光大。凝乾元則坤元也。坤元亦不在六爻之數。而復德之本也。

 

[]

虞注云。復初乾之元者。以元不可見。終亥出子。藏於中宮。因其始動以目。其未動。故獨繫之復初。復初。陽始來復。天地之心也。(虞所謂隱初入微。陽始來復。未著成爻也。)是虞義與鄭同。

 

[]

荀氏大衍之數五十注云。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凡有五十。乾初九潛龍勿用。故用四十九。其說五十。雖似與鄭異。(鄭義以天地之數五十五。五行減五故五十。似與荀異。但既減五。即以象八卦爻數及二用義。互相濟也。)而云加乾坤二用。則亦以乾元坤元。不在爻數。用九用六。實有用之者矣。云初九潛龍勿用。故用四十九者。蓋亦以乾元隱初入微。義與虞同。

 

[]

文言傳云。陽氣潛藏謂元。

Δ

龍蛇之蟄以存身喻元。虞注云。陰息初巽爲蛇。陽息初震爲龍。亦即復初乾元之義。乾元隱於復初。則坤元隱於姤初可也。

 

[]

下也。釋爻。(乾元隱初。乃中宮非下。)。自初至終。无非元之所爲。元實起於一卦之始。而舉其義於一卦之終。以見元无不在。非上九之後。又有用九也。故既云加乾坤二用。又云潛龍勿用。指元爲說。(即用九乾元。元藏中宮。萬物之始。)非謂元用。而初爻不用。(惠氏棟因荀義。而以初九爲元爲太極。未之審也。)馬以一爲北辰。京以一爲天之生氣。辭異而義悉同也。夫資始者天。

資生者地。乾元資始。父道也。坤元資生。母道也。娠身者母。致養者坤。故坤元獨包四十八。而爲之母。萬物資始於乾元。而致養於坤元。故合五十爲大衍太極之全數也。

Δ

京房云其一不用天之生

氣將欲以虛來實馬融云

易有太極北辰是也北辰在中不動其餘四十九

轉運而用也鄭氏云極中之道湻和未分之氣也

鄭義蓋兼五十爲說京馬則言其一策崔憬云四

十九數合而未分是象太極也今分爲二以象兩

儀矣是崔以四十九爲太極案資始資生乾元一

策不與而實與焉鄭總五十義兼諸說諸說合義

始備故崔又云捨一不用者以象太極虛而不用

也至崔以天一地四爲大衍所不管則失之李鼎

祚駁之

是也 

 

[]

許氏說文云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

萬物此則元之所以爲元也

Δ

董子春秋繁

露重政云元

猶原也何休公羊注云元者氣也無形以起有形

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乾鑿度云夫有形生

於無形乾坤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

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

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離

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成而未有離視之

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

易無形畔觀此諸義可以知元矣 

 

[]

漢書律歷志

云十一月乾之初九陽氣伏於地下始著爲一萬

物萌動鍾於太陰故黃鐘爲天統律長九寸九者

所究極中和爲萬物元也云始著爲一云究極中

和爲萬物元則其所謂元非初九明矣其所謂太

陰即坤元藏乾元者也

Δ

合乾坤之元謂之太極故

志又云太極中央元氣 

 

[]

蓋元者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範圍不過曲成不遺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皆

元也

Δ

參同契云用九翩翩爲道規矩陽數已訖訖

則復起推情合性轉而相與循環璇璣升降

上下周流六爻難可察

覩故无常位爲易宗祖←

 

[]

故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

矣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彖者言乎象卦畫

者元之象也爻者言乎變九六者畫之變也

Δ

亦即

元之

變乾鑿度云易有六位六位之變陽爻者制於天

也陰爻者繫於地也案六位之變謂六畫變成爻←

 

[]

謂之變者畫變而爲爻謂之爻者效天下之動者

也乾鑿度云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者氣變

之究也又云陽動而進陰動而退故陽以七陰以

八爲彖陽動而進變七之九象其氣之息也陰動

退變八之六象其氣之消也鄭注云彖者爻之不

變動者(即畫)九六爻之變動者

Δ

大過九五虞注云

荀公以初陰失正

當變數六爲女妻二陽失正數九爲老夫以五陽

得正位不變數七爲士夫上陰得正數八爲老婦

案荀雖以六爲女妻八爲老婦失老少之義然觀

其當變不變之旨則亦以七變九八變六由七八

而變爲九六與乾鑿度同非陰變陽陽變陰之謂

也革九五大人虎變宋衷注云九者變爻亦謂九

爲七之變若云變之陰則五

失位矣何大人虎變之云乎←

 

[]

一變而爲七是今陽爻之象

Δ

畫是也繫辭傳云爻象動乎

內爻之本象卦首六畫是也←

 

[]

七變而爲九是今陽爻之變

Δ

爻爲畫所變諸稱

九六皆由畫變也

 

[]

八變而爲六

Δ

八今本誤作二據乾

鑿度正文改正

 

[]

是今陰爻之變二變而爲八

Δ

二今

本誤

作六據乾鑿

度正文改正

 

[]

是今陰爻之象然則畫者七八由七

八而變爲九六是之謂變由變而通陰陽易乃謂

爲化卦畫一一而以爲七八者繫辭傳云聖人有

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

之象畫一一象其賾也所謂剛柔立本一變爲七

二變爲八七八之義即在是矣

Δ

乾用九傳云乾元

用九象傳云大哉

乾元坤彖傅云至哉坤元虞以復初爲乾元荀以

潛龍爲不用之一策皆推本言之爻畫之所由生

也唐志一行議陽七之靜始於坎陽九之動始於

震陰八之靜始於離陰六之動始於兌案冬至陽

生爲陽之始一變爲七是爲正東故陽七之靜始

於坎至正東則陽已成七七爲變之始七變而九

是爲東南故陽九之動始於震由一而七由七而

九也三微成著正東陽乃著見成畫七也冬至之

陽是爲賾元也正東陽已出地乃有形容七也故

曰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

宜是故謂之象此由元而成畫者也陽九之動始

於震由正東至東南七變成九此由畫而成爻也

夏至陰生陽極將化陰盛西北陽化而伏矣陰八

之靜陰六之動義亦如此以此推之賾與爻畫昭

然可

知矣←

 

[]

擬諸形容是爲人天下之賾則心也

Δ

太玄礥

初一黃

純於潛不見其畛藏鬱於泉測曰黃純於潛化在

嘖也亦即元藏不見藏於中宮之義玄告云天以

不見爲玄地以不形爲玄

人以心腹爲玄玄即元也←

 

[]

有是人當有是事是曰

物宜宜如此而未如此者也故君子居則觀其象

喜怒哀樂之未發爲中也及其動則典禮行焉君

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各行其所當行故耳聖人

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

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典禮行則得失著故

吉凶斷也

Δ

乾鑿度云夫八卦之變象感在人文王

因性情之宜爲之節文鄭注云人情有

變動因設變動

之爻以效之 

 

[]

蓋九六之爻根於畫如人喜怒哀

樂之發本於性而得失則斷以禮性偏者發亦偏

性正者發亦正偏則失正則得吉凶之斷以是分

焉所謂爻象動內而吉凶見外者也畫之未動也

其吉者是曰吉人其凶者是曰凶人吉凶者宜也

未來之吉凶也吉人動而爲吉事吉報焉凶人動

而爲凶事凶報焉已來之吉凶也所謂見乎外生

乎動也此畫之變而爲爻者也若凶人遷而之善

吉人而反爲不善則皆化矣得位之化由內而外

其基深其化難根於六畫之定位也失位者其化

易所當化者即伏於本位也得位之化化之外失

其本也失位之化化之內反其常也是故彖辭或

言其人(卦畫)或言其人本其生(元)或即

其人度其事

Δ

動也如屯利建侯傳申之云宜

建侯則是度之可知所謂宜也←

 

[]

爻辭或言其變(九六)

或本其畫以及其變或即其變以溯其畫或由其

變以推其化是以道立於一以一函三

Δ

元是也太

極元氣函

爲一有天

地人道焉 

 

[]

發爲六畫是爲三才才材也始也

Δ

故曰才彖者材也六畫者三

才之道天地人材始之道也←

 

[]

六畫既變則曰爻爻效天下之動也是爲三極

Δ

六爻之動三極之

道由才而極也 

 

[]

陽極

於九陰極於六也問者曰元發爲畫爲爻爻畫不

得直謂之元則元安在答曰在坤中於辰爲戌亥

乾元藏於坤元中也乾元爲精陰凝焉謂之血

Δ



傳戰乎乾乾西北戌亥之交也乾鑿度云乾坤相

並俱生又云乾坤氣合戌亥謂坤元藏乾元也此

即太極繫辭傳男女搆精虞云乾爲精坤上六龍

戰于野其血玄黃文言傳云猶末離其類也故稱

血焉陽爲陰所凝故曰血荀九家云血以喻陰也

此乾元伏藏胎養之始也唐志一行議乾盈九隱

乎龍戰之中故不見其首蓋亦

以坤上龍戰爲乾元之藏也  

 

[]

虞氏所謂坤含光大凝乾之元以坤牝陽者也

Δ

坤文言虞注云以坤

牝陽滅出復震爲餘

慶又其衰世之意邪注云乾終上九動則入坤陽

出復震入坤出坤又言陰陽相薄也注云薄入也

坤十月掛乾消剝入坤鄭七日來復注云建戌之

月以陽氣既盡建亥之月純陰用事至建子之月

陽氣始生是亦謂建亥之月陽氣伏藏也參同

契云化氣既竭亡失至神道窮則反窮乎乾元←

 

[]


於爻則伏於初初者卦之極下而極中者也伏而

未發是爲幾爲賾虞氏大過象傳注云初陽伏巽

中體復一爻潛龍之德

Δ

據此可知陽氣

潛藏謂元矣  

 

[]

又其益无

方注云陽在坤初爲无方寂然不動注云隱藏坤

初機息矣專故不動者也據虞諸注則其所謂復

初乾元謂始伏復初非已著成爻象明矣所謂在

坤初伏巽中也姚信精義入神以致用也注云陽

稱精陰爲義入在初也陰陽在初深不可測故謂

之神變爲姤復故曰致用也夫曰深不可測曰變

爲姤復則所謂在初者亦入而伏於初未成復姤

時也

Δ

荀復其見天地之心乎注云復者冬至之卦

陽起復初爲天地心亦謂陽方來復非謂已

著成一爻義

與虞姚同  

 

[]

是故全卦之氣隱伏於初探賾索隱

鉤深致遠探索此鉤致此也易氣從下生實從中

生據畫云下耳全卦之氣罔不畢具是之謂元故

聖人得而擬議之

Δ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虞注云

賾謂初象謂三才八卦在天也

庖犧重爲六畫也據此是虞以賾爲全卦之氣所

伏聖人因從而擬議之以成六畫也又探賾索隱

注云賾初也初隱未見故探賾案未見亦謂伏又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亞也注云至賾无情陰陽

會通品物流形以乾簡坤易之至也元善之長故

不可亞蓋虞實以爲全卦之氣伏於初无有遠近

幽深遂知來物者以此定吉凶成亹亹者亦以此

以其雖賾而全卦之氣畢具故可得而擬議也  

 

[]

元者一也故曰天下之動貞夫一

Δ

虞注云一謂乾

元萬物之動各

資天一陽氣以生案全卦之氣

伏於初六畫六爻悉由以生  

 

[]

發爲六畫變爲六爻一以貫之耳

Δ

時乘六龍荀九家云時之元氣以

王而行履涉眾爻是乘六龍也乾

初九干寶注云初九乾元所始也謂初爲乾

元著見之始則六畫六爻罔非元之所爲矣←

 

[]

知幾其神見其賾也聖人蓋有所以知之者矣

Δ

虞知幾

其神乎

注云幾謂陽也陽在復初稱幾又非天下之至神

注云至神謂易隱初入微知幾其神乎案初隱未

見幾即

賾也  

 

【釋數第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