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十數義證
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從一。
二:地之數也。從偶一。凡二之屬皆從二。
三:天地人之道也。從三數。凡三之屬皆從三。
四:陰數也。象四分之形。凡四之屬皆從四。
五:五行也。從二。陰陽在天地閒交午也。凡五之屬皆從五。
六:《易》之數。陰變於六。正於八。從入從八。凡六之屬皆從六。
七:陽之正也。從一。微陰從中衺出也。凡七之屬皆從七。
八: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凡八之屬皆從八。
九:陽之變也。象其屈曲究盡之形。凡九之屬皆從九。
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備矣。凡十之屬皆從十。
【一】
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從一。
〇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0101齊魯)
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從一。(於悉切)←
周易天一地二馥案本書二從偶一地之數然則一者天之
數也 繫辭傳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虞注一謂乾元萬物
之動各資天一陽氣以生故貞夫一 春秋元命包陰陽之
性以一起人副天道故一生子 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又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云昔之得一者天
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
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貞阮籍通老論道者法自然而爲
化易謂之太極春秋謂之元老子謂之道王弻注老子一者
數之始也物之極也 鬼谷子外篇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紀
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無形化氣先天地而成 莊子
天地篇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
生謂之德 鶡冠子環流篇有一而有氣有氣而有意有意
而有圖有圖而有名有名而有形有形而有事有事而有約
又云一之法立而萬物皆來屬 太平經一者數之始也生
之道也元氣所起也天之大綱也 子華子大道篇一之所
成萬紀以生一之所綱萬有以藏故曰通於一萬事畢 春
秋說題辭陽以一爲法 淮南天文訓道曰規始於一一而
不生故分而爲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萬物原道訓道者一立而萬物生矣是故一之理施
四海一之解際天地 漢書董仲舒傳曰一者萬物之所從
始也又律歷志天之數始於一又敘傳元元本
木數始於一 周禮天官疏一者數之始也←
惟初至萬物云云者太始徐鍇本作太極越絕書道生氣
氣生陰陰生陽陽生天地天地立然後有寒暑燥溼日月
星辰四時而萬物僃易繫辭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又云是
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正義云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
氣混而爲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故老子云道生一即此太
極是也又謂混元既分即有天地故曰太極生兩儀即老
子云一生二也乾鑿度夫有形者生於無形故有太易者
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
之始也素問鬼臾區曰積考太始禮記樂記樂著大始而
禮居成物鄭注大始百物之始生也阮籍大人先生傳登
乎太始之前張衡元圓元者無形之類自然之根作於太
始莫之與先曹植七啟夫太極之初混沌未分萬物純純
與道俱運張衡靈憲太素之前幽清元靜寂寞冥黙不可
爲象厥中惟靈厥外惟無如是者永久焉斯謂溟涬葢乃
道之根也列子天瑞篇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夫有
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
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
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
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埒易變而爲一一變而爲七
七變而爲九九者究也乃復變而爲一一者形變之始也
清輕者上爲天濁重者下爲地沖和氣者爲人故天地含
精萬物化生子華子陽城胥渠問篇夫混茫之中是名太
初實生三氣上氣曰始中氣曰元下氣曰玄玄資於元元
資於始始資於初太真剖割通三而爲一離之而爲兩各
有精專是名陰陽又云是故道立於一而萬物之變也百
事之化也散而爲萬殊奫淪而無涯廣雅太初氣之始也
生於酉仲清濁未分也太始形之始也生於戌仲清者爲
精濁者爲形也太素質之始也生於亥仲已有素樸而未
散也三氣相接至於子仲剖判分離輕清者上爲天重濁
者下爲地中和爲萬物禮記月令正義老子云道生一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易云易有大極是生兩儀禮運云
禮必本於大一分而爲天地易乾鑿度云大極者未見其
氣大初者氣之始大始者形之始大素者質之始此四者
同論天地之前及天地之始道生一者一則混元之氣與
大初大始大素同又與易之大極禮之大一其義不殊皆
爲氣形之始也一生二者謂混元之氣分爲二二則天地
也與易之兩儀又與禮之大一分而爲天地同也二生三
者謂參之以人爲三才也三生萬物者謂天地人既定萬
物僃生其閒易序卦有天地然後有萬物乾鑿度孔子曰
易始於大極大極分而爲二故生天地禮運是故夫禮必
本於大一分而爲天地哀公問天地不合萬物不生郊特
牲天地合而後萬物興焉王充論衡自然篇天地合氣萬
物自生猶夫婦合氣子自生矣賀述禮統天地者元氣之
所生萬物之所自班固典引太極之先兩儀始分絪絪縕
縕有沈而奧有浮而清潛夫論本訓篇上古之世太素之
時元氣窈冥未有形兆萬精合幷混有爲一莫制莫御若
斯久之翻然自化清濁分別變成陰陽陰陽有體實生兩
儀天地絪縕萬物化淳 凡一之屬皆從一者許氏自云
分別部居不相雜廁又云其建首也立一爲耑方以類聚
物以羣分同條牽屬共理相貫雜而不越據形系聯徐鍇
曰分部相從自許始也馥案始一終亥五百四十部文以
統字昔人稱爲
偏旁之學是也←
周易天一地二馥案本書二從偶一地之數然則一者天之
數也 繫辭傳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虞注一謂乾元萬物
之動各資天一陽氣以生故貞夫一 春秋元命包陰陽之
性以一起人副天道故一生子 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又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云昔之得一者天
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
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貞阮籍通老論道者法自然而爲
化易謂之太極春秋謂之元老子謂之道王弻注老子一者
數之始也物之極也 鬼谷子外篇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紀
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無形化氣先天地而成 莊子
天地篇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
生謂之德 鶡冠子環流篇有一而有氣有氣而有意有意
而有圖有圖而有名有名而有形有形而有事有事而有約
又云一之法立而萬物皆來屬 太平經一者數之始也生
之道也元氣所起也天之大綱也 子華子大道篇一之所
成萬紀以生一之所綱萬有以藏故曰通於一萬事畢 春
秋說題辭陽以一爲法 淮南天文訓道曰規始於一一而
不生故分而爲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萬物原道訓道者一立而萬物生矣是故一之理施
四海一之解際天地 漢書董仲舒傳曰一者萬物之所從
始也又律歷志天之數始於一又敘傳元元本
木數始於一 周禮天官疏一者數之始也←
惟初至萬物云云者太始徐鍇本作太極越絕書道生氣
氣生陰陰生陽陽生天地天地立然後有寒暑燥溼日月
星辰四時而萬物僃易繫辭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又云是
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正義云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
氣混而爲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故老子云道生一即此太
極是也又謂混元既分即有天地故曰太極生兩儀即老
子云一生二也乾鑿度夫有形者生於無形故有太易者
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
之始也素問鬼臾區曰積考太始禮記樂記樂著大始而
禮居成物鄭注大始百物之始生也阮籍大人先生傳登
乎太始之前張衡元圓元者無形之類自然之根作於太
始莫之與先曹植七啟夫太極之初混沌未分萬物純純
與道俱運張衡靈憲太素之前幽清元靜寂寞冥黙不可
爲象厥中惟靈厥外惟無如是者永久焉斯謂溟涬葢乃
道之根也列子天瑞篇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夫有
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
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
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
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埒易變而爲一一變而爲七
七變而爲九九者究也乃復變而爲一一者形變之始也
清輕者上爲天濁重者下爲地沖和氣者爲人故天地含
精萬物化生子華子陽城胥渠問篇夫混茫之中是名太
初實生三氣上氣曰始中氣曰元下氣曰玄玄資於元元
資於始始資於初太真剖割通三而爲一離之而爲兩各
有精專是名陰陽又云是故道立於一而萬物之變也百
事之化也散而爲萬殊奫淪而無涯廣雅太初氣之始也
生於酉仲清濁未分也太始形之始也生於戌仲清者爲
精濁者爲形也太素質之始也生於亥仲已有素樸而未
散也三氣相接至於子仲剖判分離輕清者上爲天重濁
者下爲地中和爲萬物禮記月令正義老子云道生一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易云易有大極是生兩儀禮運云
禮必本於大一分而爲天地易乾鑿度云大極者未見其
氣大初者氣之始大始者形之始大素者質之始此四者
同論天地之前及天地之始道生一者一則混元之氣與
大初大始大素同又與易之大極禮之大一其義不殊皆
爲氣形之始也一生二者謂混元之氣分爲二二則天地
也與易之兩儀又與禮之大一分而爲天地同也二生三
者謂參之以人爲三才也三生萬物者謂天地人既定萬
物僃生其閒易序卦有天地然後有萬物乾鑿度孔子曰
易始於大極大極分而爲二故生天地禮運是故夫禮必
本於大一分而爲天地哀公問天地不合萬物不生郊特
牲天地合而後萬物興焉王充論衡自然篇天地合氣萬
物自生猶夫婦合氣子自生矣賀述禮統天地者元氣之
所生萬物之所自班固典引太極之先兩儀始分絪絪縕
縕有沈而奧有浮而清潛夫論本訓篇上古之世太素之
時元氣窈冥未有形兆萬精合幷混有爲一莫制莫御若
斯久之翻然自化清濁分別變成陰陽陰陽有體實生兩
儀天地絪縕萬物化淳 凡一之屬皆從一者許氏自云
分別部居不相雜廁又云其建首也立一爲耑方以類聚
物以羣分同條牽屬共理相貫雜而不越據形系聯徐鍇
曰分部相從自許始也馥案始一終亥五百四十部文以
統字昔人稱爲
偏旁之學是也←
【二】
二:地之數也。從偶一。凡二之屬皆從二。
〇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4401齊魯)
地之數也者本書百下云二陰數易繫辭天一地二乾坤
鑿度地數二二者有偶也周禮典瑞兩圭有邸以祀地注
云兩圭者以象地數二也說苑二三四五之數取之天地
而制奇偶劉歆曰易繫辭天數五地數五天數一三五七
九地數二四六八十漢書律歷志地之數始於二終於三
十石渠禮議偶數起於二終於三十陰數之偶也三禮義
宗黃琮所以禮地其二尺以法地數唐歷十二議天數始
於一地數始於二司馬貞曰火是地正亦稱北正者火數
二二地數地陰主北方故火正亦稱北方王禕洛書辨云
論其數則一三五七九凡二十五天數也皆白文而爲陽
爲奇二四六八十凡三十地數也皆黑文而爲陰爲偶此
其陰陽之理奇偶之數生成之位推而驗之於易無不合
者 從耦一者小字本李燾本竝云從耦無一字本書凡
下云從二二偶也易繫辭陽卦奇陰卦耦注云陽卦二陰
故奇爲之君陰卦二陽故耦爲之主禮
郊特牲鼎俎奇而籩豆偶陰陽之義也←
古文
本書貳
從此←
鑿度地數二二者有偶也周禮典瑞兩圭有邸以祀地注
云兩圭者以象地數二也說苑二三四五之數取之天地
而制奇偶劉歆曰易繫辭天數五地數五天數一三五七
九地數二四六八十漢書律歷志地之數始於二終於三
十石渠禮議偶數起於二終於三十陰數之偶也三禮義
宗黃琮所以禮地其二尺以法地數唐歷十二議天數始
於一地數始於二司馬貞曰火是地正亦稱北正者火數
二二地數地陰主北方故火正亦稱北方王禕洛書辨云
論其數則一三五七九凡二十五天數也皆白文而爲陽
爲奇二四六八十凡三十地數也皆黑文而爲陰爲偶此
其陰陽之理奇偶之數生成之位推而驗之於易無不合
者 從耦一者小字本李燾本竝云從耦無一字本書凡
下云從二二偶也易繫辭陽卦奇陰卦耦注云陽卦二陰
故奇爲之君陰卦二陽故耦爲之主禮
郊特牲鼎俎奇而籩豆偶陰陽之義也←
古文
本書貳
從此←
【三】
三:天地人之道也。從三數。凡三之屬皆從三。
〇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0201齊魯)
天地人之道也。從三數。凡三之屬皆從三。(穌甘切)←
〇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0202齊魯)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說苑。發於一。成於二。備於三。 子華子。出於一。立於兩。成於三。連山以之而呈形。歸藏以之而御氣。大易以之而立數。←
天地人之道也者。本。書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又云。天大。地大。人亦大。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二謂天地。三謂天地人也。服虔左傳注。三者天地人之數。關子明大易衍義。夫數。兆於一。生於二。成於三。此天地人所以立也。三五歷紀。清輕者上爲天。濁重者下爲地。沖和氣者中爲人。月令。毋變天之道。毋絕地之理。毋亂人之紀。易說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數。素問岐伯曰。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文子。昔者聖人。仰取象於天。俯取度于地。中取法于人。風俗通。天地人之始。道之大綱也。道以三興。德以五成。子華子。三元之功。同立於无。縱而守之。是謂三極。衡而施之。是謂三紀。上下貫焉。是謂三才。易繫辭傳。易之爲書也。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易乾鑿度。天有陰陽地有柔剛。人有仁義。是爲三才。潘岳西征賦。廖廓恍惚。化一氣而甄三才。成公綏天地賦。三才殊性。五行異位。纂要。天地曰二儀。以人參之曰三才。潛夫論。天地絪縕。萬物化淳。和氣生人以統理之。是故。天者諸陽。地者諸陰。人者中和。三才異務。相待而成。各循其道。和氣乃臻。璣衡乃平。天道日施。地道日化。人道日爲。爲者葢所謂感通陰陽而致珍異也。書甘誓。怠棄三正。鄭注。三正。天地人之正道。太誓逸篇。毀壞其三正。馬注。動逆天地人。//
【四】
四:陰數也。象四分之形。凡四之屬皆從四。
〇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4730齊魯)
陰數也。象四分之形。凡四之屬皆從四。(息利切)←
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4730齊魯1281)
陰數也者。倍二爲四。倍四爲八。皆耦數。易繫辭。天三。地四。乾鑿度。孔子曰。陽三。陰四。位之正也。陸倕新刻漏銘。測於地四。參以天一。 象四分之形者。口象四方。鄭注。乾鑿度云。方者徑一而帀四也。說苑。發於一。成於二。備於三。周於四。八象其分。本書八下云。象分別相背之形。又六下云。易之數陰。變於六。正於八。←
【五】
五:五行也。從二。陰陽在天地閒交午也。凡五之屬皆從五。
〇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4732齊魯)
五行也者釋名五行者五氣也於其方各施行也昭三十
二年左傳天有三辰地有五行風俗通皇霸篇五行者品
物之宗也道以三興德以五成漢書藝文志五行者五常
之形氣也五行志引洪範初一曰五行顏注謂之行者言
順天行氣洪範正義云五行即五材也謂之行者若在天
五氣流行在地世所行用也說苑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道也者物之動莫不由道也是故發於一成於二僃於三
周於四行於五是故元象著明莫大於日月察變之動莫
著於五星天之五星運氣於五行其初猶發於陰陽而化
極萬一千五百二十新唐書五行志萬物盈於天地之閒
而其爲物最大且多者有五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
金五曰土其用於人也非此五物不能以爲生而闕其一
不可是以聖王重焉夫所謂五物者其見象於天也爲五
星分位於地也爲五方行於四時也爲五德稟於人也爲
五常播於音律爲五聲發於文章爲五色而總其精神之
用謂之五行昭九年左傳妃以五成注云五行各相妃合
得五而成洪範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
曰土禮運播五行於四時注云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
曰金五曰土漢書律歷志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
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鄭注中庸木神則仁金
神則義火神則禮水神則信土神則知淮南天文訓子生
母曰義母生子曰保子母相得曰專母勝子曰制子勝母
曰困 從二者徐鍇曰二天地也白虎通五行篇五行者
何謂也謂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爲天行氣之義也
地之承天猶妻之事夫臣之事君也謂其位卑卑者親事
故自周於一行尊於天也 陰陽在天地閒交午也者禮
運夫禮必本於太一分而爲天地轉而爲陰陽潛夫論古
有陰陽然後有五行徐鍇曰交午更用事也本書午啎也
五月陰气午逆陽冒地而出玉篇午交也史記律書陰陽
交故曰午大射儀若丹若墨度尺而午注云一縱一橫曰
午謂畫物也特牲饋食記心舌皆去本末午割之注云午
割從橫割之內則男角女羈注云午達曰羈也正義云今
女翦髮畱其頂上縱橫各一相交通達故曰午達范注穀
梁云羈貫謂交午翦髮以爲飾史記項羽本紀楚蠭起之
將集解如淳曰眾蠭飛起交橫若午索隱凡物交橫爲午
鄭元云一縱一橫爲午服虔曰堯作誹謗木於橋梁交午
柱頭崔豹古今注今之華表以橫木交柱頭形似桔槔西
京謂之交午也漢書霍光傳使者旁午如淳曰旁午分布
也顏注一縱一橫爲旁午猶言交橫也王觀國曰古篆五
字爲ㄨ象陰陽交ㄨ之義而午字亦取交互之義史言旁
午者四方八達皆通亦交午之義也通鑑裴垍得
風疾中使候問旁午於道注云一縱一橫爲旁午
子華子五居中宮數之所由生一從一橫數之
所由成本書悟古文作葢五古文又作
二年左傳天有三辰地有五行風俗通皇霸篇五行者品
物之宗也道以三興德以五成漢書藝文志五行者五常
之形氣也五行志引洪範初一曰五行顏注謂之行者言
順天行氣洪範正義云五行即五材也謂之行者若在天
五氣流行在地世所行用也說苑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道也者物之動莫不由道也是故發於一成於二僃於三
周於四行於五是故元象著明莫大於日月察變之動莫
著於五星天之五星運氣於五行其初猶發於陰陽而化
極萬一千五百二十新唐書五行志萬物盈於天地之閒
而其爲物最大且多者有五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
金五曰土其用於人也非此五物不能以爲生而闕其一
不可是以聖王重焉夫所謂五物者其見象於天也爲五
星分位於地也爲五方行於四時也爲五德稟於人也爲
五常播於音律爲五聲發於文章爲五色而總其精神之
用謂之五行昭九年左傳妃以五成注云五行各相妃合
得五而成洪範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
曰土禮運播五行於四時注云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
曰金五曰土漢書律歷志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
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鄭注中庸木神則仁金
神則義火神則禮水神則信土神則知淮南天文訓子生
母曰義母生子曰保子母相得曰專母勝子曰制子勝母
曰困 從二者徐鍇曰二天地也白虎通五行篇五行者
何謂也謂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爲天行氣之義也
地之承天猶妻之事夫臣之事君也謂其位卑卑者親事
故自周於一行尊於天也 陰陽在天地閒交午也者禮
運夫禮必本於太一分而爲天地轉而爲陰陽潛夫論古
有陰陽然後有五行徐鍇曰交午更用事也本書午啎也
五月陰气午逆陽冒地而出玉篇午交也史記律書陰陽
交故曰午大射儀若丹若墨度尺而午注云一縱一橫曰
午謂畫物也特牲饋食記心舌皆去本末午割之注云午
割從橫割之內則男角女羈注云午達曰羈也正義云今
女翦髮畱其頂上縱橫各一相交通達故曰午達范注穀
梁云羈貫謂交午翦髮以爲飾史記項羽本紀楚蠭起之
將集解如淳曰眾蠭飛起交橫若午索隱凡物交橫爲午
鄭元云一縱一橫爲午服虔曰堯作誹謗木於橋梁交午
柱頭崔豹古今注今之華表以橫木交柱頭形似桔槔西
京謂之交午也漢書霍光傳使者旁午如淳曰旁午分布
也顏注一縱一橫爲旁午猶言交橫也王觀國曰古篆五
字爲ㄨ象陰陽交ㄨ之義而午字亦取交互之義史言旁
午者四方八達皆通亦交午之義也通鑑裴垍得
風疾中使候問旁午於道注云一縱一橫爲旁午
子華子五居中宮數之所由生一從一橫數之
所由成本書悟古文作葢五古文又作
【六】
六:《易》之數。陰變於六。正於八。從入從八。凡六之屬皆從六。
〇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4733齊魯)
易之數。陰變於六。正於八。從入。從八。凡六之屬皆從六。(力竹切)←
易之數陰變於六正於八者易乾鑿度陰得位以六八六
八者四六四八也又云陽變七之九陰變八之六鄭注陽
動而進變七之九象其氣息也陰靜而退變八之六象其
氣消也易乾卦正義云張氏以爲陽數有七有九陰數有
八有六但七爲少陽八爲少陰直而不變爲爻之本體九
爲老陽六爲老陰文而從變故爲爻之別名王禕洛書辨
四爲太陰之位六爲太陰之數故四與六對二爲少陰之
位八爲少陰之數故二與八對劉禹錫稱董生之說曰揲
蓍者九與六爲老老爲變爻七與八爲少少爲定位歐陽
修曰乾爻七九九變而七無爲易道占其變曰用九釋所
以不用七坤爻八六六變而八無爲曰用六釋所以不用
八王觀國曰一三五爲九九者老陽之能變者也二四爲
六六者老陰之能變者也乾純陽故乾言用九坤純陰故
坤言用六老陽生少陽七是已老陰生少陰八是已九六
七八乃揲蓍之變而爲卦者也龍八十一鱗九九之數也
鯉三十六鱗六六之數也龍在天而能變者故得九九之
數鯉在地而能變者故得六六之數大抵得九六之數者
皆有變之理葢天地自然之道也夢溪筆談象數一易象
九爲老陽七爲少八爲少陰六爲老舊該陽以進爲老陰
以退爲老九六者乾坤之畫陽得兼陰陰不得兼陽此皆
以意配之不然也九七八六之數陽順陰逆之理皆有所
從來得之自然非意之所配也凡歸餘之數有多有少多
爲陰如爻之偶少爲陽如爻之奇三少乾也故曰老陽九
揲而得之故其數九其策三十有六兩多一少則一少爲
之主震坎艮也故皆謂之少陽(少在初爲震中爲坎末爲艮)皆七揲而
得之故其數七其策二十有八三多坤也故曰老陰六揲
而得之故其數六其策二十有四兩 少一多則多爲之主
巽離兌也故皆謂之少陰(多在初爲巽中爲離末爲兌)皆八揲而得之
故其數八其策三十有二物盈則變(純少陽盈純多陰盈)盈爲老故
老動而少靜吉凶悔吝生乎動者也卦爻之辭皆九六者
惟動則有占不動則無朕雖易亦不能言之國語謂正屯
悔豫皆八遇泰之八是也 從入者鄭注乾鑿度四者西
方之數西方
日所入也←
【七】
七:陽之正也。從一。微陰從中衺出也。凡七之屬皆從七。
〇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4734齊魯)
篆文七。與十相似。惟直畫屈中。書者易誤。故沈存中謂。史記律書所言。律之長短凡七。皆當作十。誤屈其中畫耳。←
陽之正也者。陰數。變於六。正於八。陽數。變於九。正於七也。易乾鑿度。一變而爲七。鄭注。七主南方。陽氣壯盛之始也。王禕洛書辨。三爲少陽之位。七爲少陽之數。顧三與七對。 從一微陰從中衺出也者。本書丙下云。陰氣初起。陽气將虧。午下云。五月陰气午逆。陽冒地而出。申下云。七月陰氣成體。馥謂。陽立於七。故七爲陽正。陰生於陽故陰從陽出。七與屯同意。←
【八】
八: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凡八之屬皆從八。
〇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0501齊魯)
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凡八之屬皆從八。(博拔切)←
尚書大傳堯八眉八眉者如八字者也抱朴
子祛惑篇堯眉八釆不然也頭甚豎似八字←
別也者本書柬從八分別也兆從重八八別也 象分別
相背之形者本書平下云八分也𠔯下云八分之也公下
云八猶
背也←
【九】
九:陽之變也。象其屈曲究盡之形。凡九之屬皆從九。
〇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4735齊魯)
陽之變也者。易乾卦初九。正義云。老陽數九。老陰數六。老陰老陽皆變。周易以變者爲占。所以老陽數九。老陰數六者。以揲蓍之數九。遇揲則得老陽。六遇揲則得老陰。 象其屈曲究盡之形者。九究聲相近。廣雅。九。究也。白虎通禮樂篇。九之爲言究也。子華子。數登於九而究矣。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易乾鑿度。九者氣變之究也。漢書律歷志。九者所以究極中和。爲萬物元也。←
【十】
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備矣。凡十之屬皆從十。
〇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0708齊魯)
王制度量數制註云數百十也
唐歷十二議天數五
地數五五位鄉德而各有合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數之具也者本書算數也從具章下云丨數之終也上下
云數始於一終於十春秋繁露數天地陰陽篇數者至十
而止書者以十爲終莊十六年左傳不可使共叔無後於
鄭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數焉杜云數滿於十正義
易繫辭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
地十至十而止是數滿於十也
一爲東西丨爲南北者
所謂縱橫十萬里也本書袤
下云南北曰袤東西曰廣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