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周易時論合編圖象幾表卷之一

周易時論合編圖象幾表卷之一

皖桐方孔炤潛夫授編


中惠中履中通中泰編錄

潭陽後學游藝再較



[]

朱子啟蒙以圖書卦畫蓍策變占四者約之序曰自本而幹而支

自不能已分合進退縱橫逆順无徃不相值是豈聖人心思智慮

之所得為哉張子所以歎秩序之天也嗟乎一在萬中至動賾也

泯有无而約言太極則冒耳極深研幾惟此圖象為格通萬一之

約本無言語無文字而天下理得秩序歷然隨時隨位開物成務

而於穆其中此邵子所以終日言而不離乎僅因楊本推廣諸家

俟人引觸會通神而明之命兒侄輩編錄題曰幾表謂費隱交輪

之幾難以指示不得不于時位旁羅之象數表其端耳崇禎癸未

潛夫方孔炤識

Δ

訓詁習膠一執名字則不能會通雖語之亦不信也急于破執

因用掃除之權而巧遁洸洋者又借掃除以掩其固陋已矣故

以此河洛象數為一切生成之公証全寔全虛之冒本末具焉

物物互體互用之紬本末具焉綱維統治之宰本末具焉聖人

隨處表法因形知影而隱用於費知體在用中乎知至體大用

在質體質用中乎則不落而並不落其不落矣立象極數總謂

踐形猶之目視耳聽手持足行也時序之交輪可得而數矣事

物之節限可得而徵矣既不為文字所膠而又豈為洸洋所蕩

乎故作冒示密衍極倚諸圖依然辟喻耳在研幾者自得之不

肖智記



【冒示】

太極圖說


Δ

野同錄曰不可以有無言故曰太極太極何可

畫乎姑以圜象畫之非可執圜象為太極也中

庸曰於穆不已天之所以為天也善哉子思之

畫太極乎所以然者倫序于卦爻時位宜民日

用謂之當然當然即所以然然不聳之于對待之上而泯之于對

待之中能免日用不知耶潛老夫曰不得不形之卦畫號曰有極

而推其未始有形號曰無極因貫一不落有無者號曰太極易教

潔靜精微使人深窮反本逆泝而順理之不至此豈信所以然之

大無外細無間乎微之顯者常無常有費而隱者即有即无惟恐

人以有為有無為无又恐人以有无玄蔓故正告微顯費隱也諸

子各高其幢情偽日出因有酷塞以愚民者因有離畸以詑民者

匿則大惑學士巧遁安得不明此不落有無之確徵使人安天地

之當然哉有開必先時也周子合無極與陰陽而明太極人未親

切也邵子合無極與有象而明道極為无體之一又曰有無之極

又曰心為太極而人猶未親切也程子曰體用一原微顯無間有

親切者乎朱子曰自一陰一陽而五行之變至不可窮无適非太

極之本然太極不襍乎陰陽不離乎陰陽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有

親切者乎自有而推之于無自無而歸之于有此不得不然之示

也然必表寂歷同時之故始免頭上安頭之病必表即歷是寂之

故始免主僕不分之病于是决之曰不落有無之太極即在无極

有極中而無極即在有極中人值此生為不落有无之有猶時值

日中為不落日夜之日聖教惟在善用其當有者有物有則即無

聲臭何容作有無之見乎故深表兩間之所以然曰太極而太極

之所以然原自歷然止菴以丨指其中惜未暢耳駁者曰太極即

中而又中其中乎曰從對待而顯其絕待又合絕待與對待而顯

其寂歷焉無統辨而有統辨主僕歷然安得不一指其主中主乎

駁者曰謂主在中而中不定中定中則執矣曰中不定中而不得

不因中以指之猶太極之圓方觚皆圓也而不得不以圓指之駁

者曰執生為性如謂指是月外理于氣如謂水非氷今猶二之乎

曰不得二之不得混之此合一萬之大一也正謂一在二中二中

之主僕歷然則一中之主僕歷然明矣一樹之根枝歷然則仁中

所以為根枝者歷然鳥鷇之首足歷然則卵中所以為首足者歷

然克兩間之虛貫兩間之實皆氣也所以為氣者不得巳而理之

則御氣者理也泯氣者理也泯理氣者即理也以泯理氣之氣而

專言氣則人任其氣而失理矣提出泯理氣之理而詳徵之則人

善用于氣中而中節矣誰非緣而必尊真心于緣之外誰非緣而

必名其理于氣之中儒者治心治世一貫始終正本其所以然之

理以正告也一以貫之豈莾貫乎豈奔貫乎喻以水氷謂氷是水

可而謂水非氷未嘗不可也請更喻之有水一坑水彌此坑氷有

不彌此坑者矣水之丼則未有不彌此坑者矣今當稱水之丼使

人知味烏可但稱水而禁人之稱甘乎丼在水中無適非甘非若

太極指點也不得已而指其極在太中在人會通焉爾下方所列

總曰冒示

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皇極經世書觀物外篇衍義

皇極經世書觀物外篇衍義

宋 張行成



【提要】

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術數類一數學之屬

臣等謹案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九卷宋

張行成撰是書專明皇極經世外篇之義亦

所進七易之一也皇極經世內篇前四卷推

元會運世之序後四卷辨聲音律呂之微外

篇則比物引類以發揮其蘊奧行成以內篇

理深而數畧外篇數詳而理顯學先天者當

自外篇始因補缺正誤使其文以類相從而

推繹其旨以成是篇上三篇皆言數中三篇

皆言象下三篇皆言理葢行成以意更定非

復舊第然自明以來刻本率以外篇居前題

為內篇未免舛互失序賴行成此本尚可正

俗刻之訛且原書由雜纂而成本無義例行

成區分排比使端緒易尋亦頗有條理雖乾

坤闔闢變化無窮行成依據舊圖循文生義

于造化自然之妙未必能窺至于邵氏一家

之學則可謂心知其意矣魏了翁嘗稱其能

得易數之詳而書不盡傳則宋代已不免散

佚朱彝尊經義考但載皇極經世索隱而不

及此書則沈湮已久惟永樂大典所載尚為

完本今據原目仍釐為九卷著于錄

乾隆四十六年七月恭校上



【原序】

康節先生觀物有內外篇內篇先生所著也外篇門人

所記先生之言也內篇理深而數畧外篇數詳而理顯

學先天者當自外篇始外篇行于世久矣闕數者三節

脫誤者百餘字今補其闕而正其脫誤分數象理類相

從為九卷輙衍其義以俟同志者擇焉蜀臨卭張行成




《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卷一》

宋 張行成 撰



【觀物外篇上之上】

先生詩云若無揚子天人學安有莊生內外篇以此

知外篇亦是先生之文門人盖編集之爾



[]9

天數五地數五合而為十數之全也天以一而變四地

以一而變四四者有體也而其一者無體也是謂有無

之極也天之體數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也地之體數

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也是故無體之一以況自然也

不用之一以況道也用之者三以況天地人也

Δ

天數五地數五以奇偶言則一三五七九為天二四

六八十為地以生成言一二三四五為天六七八九

十為地故曰數之全也天生乎動得太極之奇一氣

之動靜始終分而為陽陰太少故曰天以一而變四

也地生乎靜得太極之偶一氣之靜動始終分而為

柔剛太少故曰地以一而變四也太陽為日太陰為

月少陽為星少陰為辰以成天體四時行焉太極之

奇退藏四者之間而不自見所以日月星辰與天而

五除日月星辰則無天故曰四者有體一者無體也

太柔為水太剛為火少柔為土少剛為石以成地體

四維具焉太極之偶退藏四者之間而不自見所以

水火土石與地而五除水火土石則無地故曰四者

有體一者無體也日月星辰天之體盡矣水火土石

地之體盡矣八象既全萬物咸備是謂有之極者謂

天地之四也天以奇變四四成則一退居五地以偶

變四四成則二退居十以一統四除四無一是謂無

之極者謂天地之一也大抵太極居一萬化之本功

成藏密用故不窮雖天地之大亦須藏一惟數無定

象隨理圓通故或指一為一或指五為一或指十為

一指一為一者原天地之始生也指十為一者總天

地之既成也指五為一者分天分地各以一而變四

故揚雄謂五五為土也然言五者必歸之天言十者

必歸之地五當為無之極十當為有之極五為太虛

冲氣十為大物元形有之極亦曰無者除四無一也

天之體數四不用者一故天辰不見地之體數四不

用者一故地火常潛天有四時冬不用地有四方北

不用人有四體背不用雖不用而用以之生故無體之一

以况自然不用之一以况道用之者三以况天地人人法

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出之序由乎自然之理也

凡物未生之初必因無體之一以為本既生之後當

存不用之一以為本不用之一即無體之一降而在

我者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爾是故一止不動則

三用無窮楊子雲以北為玄而統三方以三方為天

地人北方有罔有冥亦五數也冥當不用之一三者

之所息藏乎密也罔當無體之一四者之所生出乎

虛也冥終罔始息而復生有本者如是也二者皆係

乎北別之則冥當為北罔當為中天之中在北是為

辰極萬物之所生也故水土同包元胃相養而以數

言之一即五五即一是故陽用雖一裂之則三陰體

雖兩通之則一也



[]15

體者八變用者六變是以八卦之象不易者四反易者

二以六卦變而成八也

Δ

老陽九少陽七共十六少陰八老陰六共十四陽與

陽偶失之太過陰與陰偶失之不及九而六七而八

皆成十五者太極三五之中也九六七八是謂四象

九六之數各止一變(揲蓍數)故乾一坤一為二 也七八

之數一少一壯一究陰陽各有三變故男三女三為

六也(是謂八卦)六變之中止有四變其二變大同小異故

六卦反復視之亦共四卦而已不易者四乾坤坎離

反易者二震巽艮兌體有八而用有六卦有八而爻

有六所以天統乎體則八變而終于十六地分乎用

則六變而終于十二也此造化之端倪天地之妙用




[]17

重卦之象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以三十六變而成

六十四也

Δ

十者形之一一之數至十而後足十者坤之一而百

者坤之十也卦數圖坤之位上得三十六下得六十

四者體用足乎百數也易者變也足則無變矣故百

數之中以六十四為卦體(十之八也)以三十六為爻用(八之六也

)六十四卦反復視之三十六卦而已此則八中藏

六體中藏用也三十六者四九也二十八者四七也

天道盈于七而極于九極則退變故乾雖用九易不

用九而用七其三十六卦之中不變者八變者二十

八變者反復視之乃為五十六用此則九中藏七用

之中亦以體藏用也以體藏用用必存本每使有餘

以為變化之地是故自六十四而言常有二十八不

用自三十六而言常有八數不變也易用七者蓍自

七起從天盈數每一卦重為八卦凡七變自乾之六

畫至坤之十二畫凡七數故一卦六爻直六日七分

而成七日也



[]19

故爻止于六卦盡于八策窮于三十六而重卦極于六

十四也卦成于八重于六十四爻成于六策窮于三十

六而重于三百八十四也

Δ

爻止于六用者六變也卦盡于八體者八變也策三

十六者六六也用自變也卦六十四者八八也體自

變也爻重于三百八十四者六十四卦各用六也用

陰體變體用合一如四時各用三月也周易上經三

十下經三十四反復視之各十八卦此三十六卦成

六十四卦之理自漢以來未有言之者而文王孔子

實先示之觀上下經用卦與所分陰陽之數則可知

矣太玄潛虛或以四十五變八十一或以五十五變

一百其數亦然而用各不同



[]20

天有四時一時四月一月四十日四四十六而各去其

一是以一時三月一月三十日也四時體數也三月三

十日用數也體雖具四而其一常不用也故用者止于

三而極于九也體數常偶故有四有十二用數常奇故

有三有九

Δ

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天地摩盪說

天地摩盪說

Δ

以摩的方式來擺盪

以摩的方式來搖晃振動

它是往返於一定位置間

所謂天與地間日與月間

天高地厚這有夠你想像的了

淺層or深層地震這容易理解

天要來擺你一道

除非天風天雨天雷天冰雹ㄅㄠˊ

外加一個日月黃赤

撫摸也

天地相互撫摸搖擺震這個有意思

說文曰摩研也

相互研磨粗入成細

天地擺盪中

有一物or數物被精製了

變精變細

天地日月變成十足的研磨機

人類將化為粉層

和著水當餃子皮去了





觀易外編卷一

紀大奎撰



[]

易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

有常剛柔斷矣又曰剛柔相摩八卦相盪是故動者

天也靜者地也動者剛也靜者柔也地道至柔故凝

聚于中而不散天道至剛故健行于外而不已一以

動施之一以靜受之此剛柔之相摩也剛柔相摩則

八卦相盪矣且夫太極分而後有剛柔剛柔合而後

有變化故曰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剛

摩于柔而柔中有剛矣柔摩于剛而剛中有柔矣剛

中有柔而柔能化剛矣柔中有剛而剛能化柔矣是

故動而施之者靜而與之絪縕也靜而受之者動而

與之充周也夫天以至動者摩盪乎地之外以貫注

乎其中而地以至靜者翕之翕斯闢焉故曰動也愈

盪而愈翕也愈翕而愈闢也愈靜而愈動也天以動

動地以靜動兩動无間而雷霆出焉風雨生焉其鼓

也相摩相盪者之以之而鼓之也其潤也相摩相盪

者之以之而潤之也夫雷霆風雨者天地之氣也氣

之隱見者不常日月者天地之精也精之融結者不

變何也相摩相盪之初天以其至陽之精感乎地地

以其至陰之精感乎天交相感也交相結也而日月

生焉日至陽而含至陰也月至陰而含至陽也日以

其光施于月如天之摩盪乎地也月以其魄受日光

而吐之如地之翕而闢靜而動也天地摩盪而不已

則日月運行而无間使天地不摩盪則日月毀矣故

曰乾坤毀則无以見易易者日月也月以其運行之

道而出入于黃道之內外則月之運行統于日日以

其運行之道而出入于赤道之內外則日之運行統

于天是故赤道者天與地相摩相盪之道也黃道者

日與月相摩相盪之道也月統于日故以黃道之東

西遠近而一月之晦朔弦望分焉日統于天故以赤

道之南北遠近而一歲之春夏秋冬分焉日月運行

于天地摩盪之中而萬古之一寒一暑定矣寒暑定

而六十四卦一剛二柔之分合无窮乾道坤道成男

成女之變化莫測矣是故日月者剛柔之精也坎離

者剛柔之用也大哉乾坤之知能也剛柔動靜之理

也易簡之德也其至矣乎(天地摩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