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

中庸傳註

中庸傳註

蠡縣李塨著



【中庸】

中庸二字見於論語子思取以名篇而明道也孔子承舜禹湯文周以立

教惟言孝弟忠信篤敬詩書禮樂而罕言性天謂上達非下學可躐也然三

代文明既久士子必索高深必趨繁辭運會則然故當時論性測天處士橫

議之禍已萌(如談天威三耳諸家)子思恐道之岐也不得已作中庸明性天之正以杜

羣妄見堯舜以來所傳執中用中不外喜怒哀樂子臣弟友三重九經庸常

之道無須怪異是子思之旨也子思名伋孔子之孫○中一在中也不賭不

聞喜怒哀樂之未發也戒慎恐懼齊明其功也一時中也獨之隱微身與國

家天下之見顯皆有一中道焉慎獨行達道達德三重九經當隨時處中也



[]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Δ

天以元亨利貞之德命之人而為仁義禮智是之謂性人率其仁義禮智之

性而之於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是之謂道聖人慎修五典而制為禮樂

政刑是之謂教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成之者性言天道一陰一

陽流行相繼而不息天道本然之善也於是大生廣生賦之於人陽德為仁

禮陰德為義智凝成於心者則性也是天命之性也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

義也達之天下也言愛親即性之仁敬長即性之義良知良能達之天下無

不同也是率性之道也率循其自然也孟子所謂利也周禮周官修道之教

也性即後文三達德道即五達道教則三重禮樂也皆中也民受天地之中

以生性也發而皆中節道也用其中於民教也而皆庸也



[]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

不聞

Δ

道出於性成於教豈可須臾離哉若其可離則非共由之道矣夫人之心喜

怒哀樂念念循環動與物接其閒寂然不發己心一無所賭一無所聞之時

乃須臾也(陸運成說)然此須臾之未發性之本體在焉是天下之大本也此時昏

忘則道離而本隕矣故君子存存然敬以直內以立其大本焉此存心之功




[]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Δ

己之所不賭不聞念所不在易忘也人之所不睹不聞事莫人知易飾也然

而不可也莫曰隱匿莫曰細微人之所見尚屬揣度己之自知莫可掩飾是

莫見莫顯於此矣故君子於獨念獨處之地不以昭昭信節不以冥冥惰行

而必曰明曰旦以慎其獨則發皆中節而天下之達道行矣此敬事之功也

按戒慎不賭恐懼不聞即大學之正心而微不同大學正心統動靜言也此

之其所不賭不聞則專指靜言至致中則該動靜矣慎獨與大學慎獨同而

意不同大學之慎獨謂慎則不敢欺以誠意也此之慎獨謂慎則不乖於節

以致和也



[]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Δ

喜樂為陽怒哀爲陰天道之陰陽所賦也喜怒哀樂愷惻及物卽仁有節文

即禮有斷制卽義知當喜怒而喜怒當哀樂而哀樂即智凡願為者皆喜之

類也不願為者怒之類也快意者樂之類也不快意者哀之類也發謂形於

念見於事也中訓未發也天下之道皆從中出是天下之大本也和訓中節

也天下之所共由猶大路然是天下之達道也故中和不可以不推致而致

之即通於天地萬物焉戒慎不賭恐懼不聞以至於共賭共聞無時不存其

心使心齊明如神居中肆應是致中也慎隱微之獨以至於見顯之處無在

不敬其事使動容周旋中禮成己成物時措咸宜是致和也以之乾坤潛孚

品彙咸若感化之位育也官天分地左右愛養政事之位育也修道之極功

也致中卽論語造次顛沛心不違仁也



[]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

人而無忌憚也

Δ

上文中庸之道大端已盡而未指言中庸故引仲尼之言以明中庸之所以

名篇而歸之君子也君子即下舜回文武周公至聖至誠小人即後文的然

日亡之小人鄉愿華士也蓋君子之外有三類一賢智而流於異端素隱行

怪過於中庸者也一愚不肖自暴自廢不及中庸者也猶易辨也一小人在

彼自以為中庸孟子所謂自以為是也故曰小人之中庸而實與中庸反所

謂不可與入堯舜之道也故曰小人反中庸似道非道為道之賊故並立而

首辨之時中無忌憚子思疏孔子之言也時中戒懼慎獨而隨時處中也無

忌憚者色取行違閹然媚於世正戒懼慎獨之反也○通篇十九述孔子之

言以成文而此與祖述節獨書聖字者前以見中庸之道發於仲尼後以見

中庸之道備於仲尼



[]

子曰中庸其甚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Δ

至者無過不及至善也民即下智愚賢不肖上斥小人此又歎民也子思引

論語而去德字者明道也道正則德正矣益一能字者以起下文不可能聖

者能果能此道至聖至誠為能與非聖執能知也



[]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

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Δ

此正言民鮮能之故以起下文也知愚胥不知故道不行賢不肖皆不行故

道不明日在道中日出道外其如飲食之人何哉



[]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以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

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Δ

此歎道不行必如舜之大知而後道行也好問好察邇言取善於人也隱惡

揚善啟人之來告也執執而度之兩端謂善言有輕重厚薄之不同者用中

於民知其中而行之也斯通指上文



[]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

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

失之矣

Δ

此歎人知道而不能守必如回之能守而乃為知道也自謂知足料事而卒

麗禍不可言料事自謂知足見道而卒失守不可言見道擇學問思辨之事

也守即行也動必以禮謂之行非禮不動謂之守一也期月周年也失放失

也質過者他遷質不及者中輟也拳拳守之堅也孔疏曰罟網也擭機楹也

陷阱穿地陷獸也服猶著也膺胸也


或問顏子三月不違仁是三月之後尚

或有違較之不能期月守何如曰三月

後之違對至誠無息言偶一問耳其功細

不能期月守即失也其功粗不可同論



[]

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子路問強子

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

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

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Δ

此歎中庸不可能必如君子之強而後能知能行也均天下國家大業也辭

爵祿高行也蹈白刃殺身也亦皆中庸所有然才足幹濟氣能奮激尚可取

辦一時若中庸則履之平常詣之精粹無息可違無地可間非全體性命自

強不息不可能也和處眾也中立自處也有道無道應世也不流不倚不變

強也後文經綸大經立大本知化育夫焉有所倚中立而不倚之至也知智

守仁強勇即後三達德也寬柔以教以寬柔率人也君子氣質含容之人非

不流不倚之君子也強者氣資剛果之人非強哉矯之強也而汝也汝知所

常強也衽視兵革如衽席也(鄭註)不變塞不變未達之所守也矯強貌詩曰矯

矯虎臣(朱註)



[]

子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

Δ

此接上文而一束也素隱行怪過也遵道而廢不及也依乎中庸遯世不悔

知仁勇也聖人所知所行情不過喜怒哀樂倫不過子臣弟友事不過禮樂

文物而下學上達超出儔類直與天遊智愚賢不肖皆不見知而中以行願

樂在其中安有悔哉孔子弗為弗已是能中庸矣而歸之聖者言聖者能而

吾願學焉自謙以勉人也鄭註曰素讀為攻城攻其所傃之傃向也(正義門攻其所傃司馬甘文)

言向隱僻之處求索而行怪異之行也述傳述也



[]

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

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猶有

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詩云鳶飛戾天魚躍于

淵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Δ

此以下詳論君子之中庸也費如禮記不辭費之費隱如論語以我為隱之

隱言君子所由之路於常行者盡其材力以措用於身世何其費也而於不

當言者則隱而不宣不啟隱怪之門焉是何故也以知言之夫婦之愚皆可

與有知覺若由知而及其至以至無不知則雖聖人亦有所焉不知以行言

之夫婦之不肖皆可能有由行若由行而及其至以至無不能則雖聖人亦

有所焉不能所處所也夫聖人窮於知矣窮於能矣能無隱乎豈惟聖人即

大至天地而人尚有所憾是天地知能亦有所窮矣故使君子而語大則天

地何依何附天下尚有能載之者乎使君子而語小則一塵一漠至纖至賾

天下尚有能破之者乎破剖分也如騶衍察陰陽消息先驗小物推至無垠

天地未生莫可考原環海之外人所不睹此與庶物何與人倫何關不可知

不可能啟異端亂庸行而祇成誑語是以君子隱之也不誦詩乎大雅旱麓

有云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語其上天下地為飛為躍昭然明著可知可能者

也是以君子之道履端於夫婦飲食男女於是起禮樂賓師於是生遂由夫

婦而及其至一陰一陽天地昭著而事天明事地察齊政授時分州畫井而

昭察乎天地焉皆可知可能者也君子之費竭其學問德行以為之者也若

不可知不可能者則隱之矣莊周尚知存而不論况君子哉○中庸專言道

者言共由之路也如道也者不可須臾離道之不行我知之矣是也連人言

者言其人之所由也如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君子之道闇然日章小人之道

的然日亡是也舊解費隱為泛言道體非也曰愚不肖可知可能則賢知包

在內矣曰聖人亦不知不能則尋常不待言矣有憾曰猶語大語小曰故皆

承聖人不知不能而言訓隱而曰語大語小者言語大語小則莫載莫破歸

於無用所以當隱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聞而况六合之外纖塵之內

言之何據言之何為爾雅曰察審也清也即著明也造端夫婦起下子臣弟

友也察乎天地起下鬼神天命郊社褅嘗也



[]

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詩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執柯

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

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

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

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

慥慥爾

Δ

承上不知不能君子隱之者以道在子臣弟友原不遠於人也若為道者而

遠人以求則是不可知不可能者矣尚謂之道哉伐柯豳風篇名引以况道

而言尚不如道之不遠以君子之治人即以其人治之非求道於人之外也

欲盡道必忠以行恕則道近矣盡心於恕即忠也如所求乎子不願其不孝

則事父當孝是也故子臣弟友四者行則庸德言則庸言君子不遠人之道

也孔子豈未能而曰未者正忠恕之心也試觀君子於行不待察乎天地而

費也其行庸德惟恐有不足而勉費其力言不但於不可知能者而隱也其

謹庸言惟恐有餘而不敢隱亦不敢盡何其慥慥慥慥守實言行相顧之

貌(鄭註)○按道訓路孔子言適道由道中庸言達道書言王道蕩平皆指人所

由行而言即易推明形上至於一陰一陽亦指天地所由人物所出之路從

未有以不可知不可能為道者自老莊家有道可道非常道道立天地之先

等語后儒遂為所惑直云道通天地有形外何不於中庸此節一三復乎



[]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

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

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

險以徼辛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Δ

道即子臣弟友而人乃不行者皆願外累之也在上則下在下則援上

幸苟得行險不顧不知天下事惟有反求己身可以自主曰外則有命矣天

天主之人人主之豈可求者乃以願生怨上怨下尤觸處荊棘試觀君子何

其自得也向其所居之位而行其當行之事(孔疏)無論富貴順境即貧賤諸逆

境夷齊之餓箕子比干之幽戮聖賢居之皆青天白日坦易之場抑不愧天

俯不怍人有何怨尤有何不自得若有或失則惟自反曰此己之不正也此

不素位而行也豈有射失正鵠而怨人勝己者哉孔疏曰素同傃向也向富

貴之中行道於富貴謂不驕不淫也向貧賤之中行道於貧賤謂不陷不懾

也鄭註曰畫布曰正棲皮曰鵠



[]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

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帑子曰父母其順矣乎

Δ

此前後之過文也子臣弟友素位而行卑邇也鬼神來格大德受命創基制

度以定大業高遠也然試觀一家之中妻子好合兄弟翕樂而父母順何其

太和推之太和在宇宙間神格神饗天人交通禮明樂備德業肆達不過人

人親親長長無他道也故下文接言之翕合也耽樂甚也帑子孫也宜爾二

句承上四句引詩以起父母順也小雅棠棣篇



[]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

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

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

Δ

易曰精氣為物言神也游魂為變言鬼也禮記曰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

鬼之盛也古聖制禮以天之神為神地之神為祇人之神為鬼在天地之中

人物之外無形可見無聲可聞而實體物不遺故曰鬼神之為德盛矣乎體

如體羣臣之體君非臣體也而軫恤之至如體之鬼神非物體也而盼饗之

至如體之言使人敬祀明其體物也引詩神之格不可度不可斁證其體物

也夫不見不聞微也而體物不遺又何顯乎不可揜乎以其誠也天地閒實

有鬼神非假設者烏可揜哉朱註曰為德猶言性情功効齊之為言齊也所

以齊不齊以致其齊也洋洋流動充滿之意格來思語助辭大雅抑篇



[]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

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於天保佑

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Δ

聖德則合鬼神而通天者也因引子言舜孝德以顯之位以尊之富以養之

宗廟為親饗前子孫為親裕後皆大孝也而其實皆大德也則位祿名壽如

操左券矣是何者以天主於因栽則必培人在能受德自有祿大德必受天

命非異也中庸之道也祭法曰有虞氏祖顓頊顓頊以下窮蟬敬康句芒

牛瞽瞍共六世舜受命為帝時瞽瞍尚在(觀孟子以天下饗句可見)祖廟以顓頊下四世

為四親廟是宗廟饗之也子孫如虞思陳胡公之屬篤厚也即栽者培之也

憲憲興盛之貌(鄭註)保安佑助申重詩大雅假樂篇



[]

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纘大

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

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

先公以天子之禮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

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

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

Δ

文王父作子述而無憂武王纘前緒而有天下周公承文武之德而制禮所

謂時中也壹戎衣見武成言一着戍衣而遂定商言易也或曰壹同殪殷轉

衣即康誥殪殷斯禮謂記禮天子諸侯伯叔兄弟皆其臣也故無期喪



[]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

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貴

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旅酬下為上所以達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踐其位行

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

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

其如示諸掌乎

Δ

承上言武周而又引子言以申之見武周之志事即文王之志事善繼善述

至孝通達以己通親即通於親之祖考而敬其所尊通於親之子孫臣庶而



2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