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皇極經世書觀物外篇衍義

皇極經世書觀物外篇衍義

宋 張行成



【提要】

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術數類一數學之屬

臣等謹案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九卷宋

張行成撰是書專明皇極經世外篇之義亦

所進七易之一也皇極經世內篇前四卷推

元會運世之序後四卷辨聲音律呂之微外

篇則比物引類以發揮其蘊奧行成以內篇

理深而數畧外篇數詳而理顯學先天者當

自外篇始因補缺正誤使其文以類相從而

推繹其旨以成是篇上三篇皆言數中三篇

皆言象下三篇皆言理葢行成以意更定非

復舊第然自明以來刻本率以外篇居前題

為內篇未免舛互失序賴行成此本尚可正

俗刻之訛且原書由雜纂而成本無義例行

成區分排比使端緒易尋亦頗有條理雖乾

坤闔闢變化無窮行成依據舊圖循文生義

于造化自然之妙未必能窺至于邵氏一家

之學則可謂心知其意矣魏了翁嘗稱其能

得易數之詳而書不盡傳則宋代已不免散

佚朱彝尊經義考但載皇極經世索隱而不

及此書則沈湮已久惟永樂大典所載尚為

完本今據原目仍釐為九卷著于錄

乾隆四十六年七月恭校上



【原序】

康節先生觀物有內外篇內篇先生所著也外篇門人

所記先生之言也內篇理深而數畧外篇數詳而理顯

學先天者當自外篇始外篇行于世久矣闕數者三節

脫誤者百餘字今補其闕而正其脫誤分數象理類相

從為九卷輙衍其義以俟同志者擇焉蜀臨卭張行成




《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卷一》

宋 張行成 撰



【觀物外篇上之上】

先生詩云若無揚子天人學安有莊生內外篇以此

知外篇亦是先生之文門人盖編集之爾



[]9

天數五地數五合而為十數之全也天以一而變四地

以一而變四四者有體也而其一者無體也是謂有無

之極也天之體數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也地之體數

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也是故無體之一以況自然也

不用之一以況道也用之者三以況天地人也

Δ

天數五地數五以奇偶言則一三五七九為天二四

六八十為地以生成言一二三四五為天六七八九

十為地故曰數之全也天生乎動得太極之奇一氣

之動靜始終分而為陽陰太少故曰天以一而變四

也地生乎靜得太極之偶一氣之靜動始終分而為

柔剛太少故曰地以一而變四也太陽為日太陰為

月少陽為星少陰為辰以成天體四時行焉太極之

奇退藏四者之間而不自見所以日月星辰與天而

五除日月星辰則無天故曰四者有體一者無體也

太柔為水太剛為火少柔為土少剛為石以成地體

四維具焉太極之偶退藏四者之間而不自見所以

水火土石與地而五除水火土石則無地故曰四者

有體一者無體也日月星辰天之體盡矣水火土石

地之體盡矣八象既全萬物咸備是謂有之極者謂

天地之四也天以奇變四四成則一退居五地以偶

變四四成則二退居十以一統四除四無一是謂無

之極者謂天地之一也大抵太極居一萬化之本功

成藏密用故不窮雖天地之大亦須藏一惟數無定

象隨理圓通故或指一為一或指五為一或指十為

一指一為一者原天地之始生也指十為一者總天

地之既成也指五為一者分天分地各以一而變四

故揚雄謂五五為土也然言五者必歸之天言十者

必歸之地五當為無之極十當為有之極五為太虛

冲氣十為大物元形有之極亦曰無者除四無一也

天之體數四不用者一故天辰不見地之體數四不

用者一故地火常潛天有四時冬不用地有四方北

不用人有四體背不用雖不用而用以之生故無體之一

以况自然不用之一以况道用之者三以况天地人人法

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出之序由乎自然之理也

凡物未生之初必因無體之一以為本既生之後當

存不用之一以為本不用之一即無體之一降而在

我者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爾是故一止不動則

三用無窮楊子雲以北為玄而統三方以三方為天

地人北方有罔有冥亦五數也冥當不用之一三者

之所息藏乎密也罔當無體之一四者之所生出乎

虛也冥終罔始息而復生有本者如是也二者皆係

乎北別之則冥當為北罔當為中天之中在北是為

辰極萬物之所生也故水土同包元胃相養而以數

言之一即五五即一是故陽用雖一裂之則三陰體

雖兩通之則一也



[]15

體者八變用者六變是以八卦之象不易者四反易者

二以六卦變而成八也

Δ

老陽九少陽七共十六少陰八老陰六共十四陽與

陽偶失之太過陰與陰偶失之不及九而六七而八

皆成十五者太極三五之中也九六七八是謂四象

九六之數各止一變(揲蓍數)故乾一坤一為二 也七八

之數一少一壯一究陰陽各有三變故男三女三為

六也(是謂八卦)六變之中止有四變其二變大同小異故

六卦反復視之亦共四卦而已不易者四乾坤坎離

反易者二震巽艮兌體有八而用有六卦有八而爻

有六所以天統乎體則八變而終于十六地分乎用

則六變而終于十二也此造化之端倪天地之妙用




[]17

重卦之象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以三十六變而成

六十四也

Δ

十者形之一一之數至十而後足十者坤之一而百

者坤之十也卦數圖坤之位上得三十六下得六十

四者體用足乎百數也易者變也足則無變矣故百

數之中以六十四為卦體(十之八也)以三十六為爻用(八之六也

)六十四卦反復視之三十六卦而已此則八中藏

六體中藏用也三十六者四九也二十八者四七也

天道盈于七而極于九極則退變故乾雖用九易不

用九而用七其三十六卦之中不變者八變者二十

八變者反復視之乃為五十六用此則九中藏七用

之中亦以體藏用也以體藏用用必存本每使有餘

以為變化之地是故自六十四而言常有二十八不

用自三十六而言常有八數不變也易用七者蓍自

七起從天盈數每一卦重為八卦凡七變自乾之六

畫至坤之十二畫凡七數故一卦六爻直六日七分

而成七日也



[]19

故爻止于六卦盡于八策窮于三十六而重卦極于六

十四也卦成于八重于六十四爻成于六策窮于三十

六而重于三百八十四也

Δ

爻止于六用者六變也卦盡于八體者八變也策三

十六者六六也用自變也卦六十四者八八也體自

變也爻重于三百八十四者六十四卦各用六也用

陰體變體用合一如四時各用三月也周易上經三

十下經三十四反復視之各十八卦此三十六卦成

六十四卦之理自漢以來未有言之者而文王孔子

實先示之觀上下經用卦與所分陰陽之數則可知

矣太玄潛虛或以四十五變八十一或以五十五變

一百其數亦然而用各不同



[]20

天有四時一時四月一月四十日四四十六而各去其

一是以一時三月一月三十日也四時體數也三月三

十日用數也體雖具四而其一常不用也故用者止于

三而極于九也體數常偶故有四有十二用數常奇故

有三有九

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