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150
【眉批】
[第一段]
→林註。道恐其雜。而端正以取虛。道恐其多。而勉強以取一。
→林西仲曰。虛與一原是待物妙用。病根在端勉二字。以其執而不化也。
→世無加罪於童子之理
。政法一。
→世無以眾人共為之事。獨加罪於一人之理。政法二。
→世無加罪於古人之理
。政法三。
[第二段]
→陸註。化人之惡而無其迹之謂化。師心者。出之有意。而非自然之妙用也。下文無聽以心而聽以氣。則不師心而能化矣。
→宣註。齋字一點。心齋又一點。語到精處。故作閃跌。
→起語道不欲雜。已照定此處心字。
→陸註。無己見。則心齋之道盡矣。顏子真上知學問。
→樊籠也。王公之求名實者。若有樊籠如困約禽鳥。令人入而輒危。最險隘難遊者也。進言者若能綽然而遊其中。不至觸其有過之目。又審時觀機語默因其受不受。如籠中之鳥,鳴得其時、言道合則言。不合則止也。自入遊至一宅句。純是天機鼓盪之文。
→有知而能知。心之符是也。無知而無不知。氣虛以待物是也。此等妙用。似非理之所有矣。此四句是開一筆。以跌起下文。接用虛室生白一喻。體物微妙。已足達難顯之情。宣註。詠歎虛字之妙至此。則化王公不足言矣。
→宣茂公曰。以上引孔顏問答一事。先將不好處。一層一層委曲披剝。然後一點齋字。然後一點心齋。然後一點虛字。然後申寫虛字。然後詠歎虛字。
說-救正人主。直說到杳冥不著之處。人間世具如此本領將恆河沙眾。不啻納之琉璃界中矣。○絕迹易。無行地難。細思此是何語。淺人所謂虛。不過是絕迹易事耳。此卻無地而行。無翼而飛。無知而知。如此言虛。直是淩空御風手段。豈非人間世之第一義。
【本文】
[第一段]138
顏回曰。端而虛(郭註。正其形而虛其心也。○陸註。此虛字緊貼端字說。只是虛衷相接。無盈滿自足之意耳。與下文心齋之虛不同。)。勉而一(勉力從事。而志意專凝。)。則可乎。曰惡(平聲歎詞。)。惡(烏)可。夫以陽為充(亢陽之氣內充。)。孔揚(飛揚之象外著。)。采色不定(喜怒不測。則容止無常。)。常人之所不違(眾人莫之敢違。)。因案(如治案之案。)人(指進言者。)之所感(因眾人之阿順。以案言者之所感觸而摧抑之。)。以求容與(自快)其心。名之曰。日漸之德不成(日日與處。欲積漸以化之。使之進於小德。亦不能成。)。而況大德乎(況驟望以從諫如流之大德乎。此上八句。俱屬衛君說。)。將執而不化(執端虛滿一。而不化其迹也。此句指進言者。)。外合而內不訾(外面勉強聽受。內不自以為非。此句指聽言者。)。其庸詎可乎(應上則可乎句。)。曰然則我內直而外曲。成而上比(顏回更變為曲直上比三法。)。內直者與天為徒(天理本直。)。與天為徒者。知天子(君子)之與己。皆天之所予(皆出於天。無貴賤一也。)。而獨以己言(以己之所得於天者而言。無求異於人之心。使之對觀而自悟。)。蘄(求其納諫。)乎而人善之(善其言而聽受。)。蘄乎而人不善之邪(郭註。善與不善。付之公當耳。一無求於人也。)。若然者。人謂之童子(去天未遠。純任自然。)。是之謂與天為徒(依乎天理。推己性命。若嬰兒之直往。)。外曲者。與人之為徒也。擎(執笏ㄏㄨˋ)跽(同跪)曲拳(鞠躬)。人臣之禮也。人皆為之。吾敢不為邪。為人之所為者。人亦無疵焉(此層最淺。不過藉曲以行其直耳。宜合前後參觀。)。是之謂與人為徒。成而上比者。與古為徒(郭註。成於今而比於古也。)。其言雖教(句)。謫之實也(雖教以善。實謫其過。)。古之有也。非吾有也(引古而非創語。)。若然者。雖直不為病(郭註。寄直於古。故無以病我也。)。是之謂與古為徒。若是則可乎。仲尼曰。惡(平聲)惡(烏)可。太多政法(救正之法太多。不能冥心任物也。)而不諜(不偵察人意。以中其所忌。固可免於罪戾。)。雖固亦無罪(放鬆一句。)。雖然止是耳矣(一轉勒緊言止。可以營自救耳。)。夫胡可以及化(未能化人。)。猶師心者也(三者猶費如許營合之心。○郭註。挾三術以適彼。非無心而付之天下也。)。
【第二段】
顏回曰。吾無以進矣。敢問其方(術也)。仲尼曰齋(一字真諦。)。吾將語(去聲)若(汝)。有而為之。其易邪(有心以為之。看似容易。終非解人。○將上三項拉倒。)。易之者(看作容易者。)。皞天不宜(與渾漠無為之天不合。○胡註。二句。高一層跌下。)。顏回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不茹(音汝)葷者。數月矣。若此則可以為齋乎(林註。果然認作易事。)。曰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汝)一志(不雜也。○郭註。去異端而任獨也。)。無聽之以耳(無用形。)。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并無用心。)。而聽之以氣(聽以心。已屬微妙。聽以氣。更屬微乎其微。)。聽止於耳(不過聰聽而止。)。心止於符(心與理合謂之符。然而不能無心也。宣註。六根惟聲塵最徹。故此獨以聽言之。○胡評。得此一曲。勢力甚勁。)。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氣運於虛渾合無間。○郭註。遺耳目。去心知。而符氣性支自得。此虛以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氣妙於無形。獨往獨來與太虛同體。不距不迎。與萬物俱適。道集於虛。仍還其未始有物之初。而眾美從之。將虛字點破心齋。真為透徹。)。顏回曰。回之未始得使(用也。言前此未用心齋之時。)。實自回也(實因自見得有己也。)。得使之也(既用心齋之後。)。未始有回也(即所謂坐忘也。)。可謂虛乎。夫子曰盡矣。吾語(去聲)若(汝)。若(汝)能入游其樊而無感其名(以身入世。渾然無成名之迹。雖寄寓樊籬。而如蹈清虛之境。○郭註。放心自得之場。當於實而止。)。入則鳴(道不忘世。)。不入則止(道不徇世。○郭註。譬之宮商。應而無心。故曰鳴也。夫無心而應者任彼耳。不強應也。)。無門(不開藥鋪。)。無毒(不立藥方。○郭註。使物自若無門者也。任天下之自安。無毒者也。○陸註。毒藥也。藥之物恆多毒。故曰毒。又治也。易師卦。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是也。葢取以藥治疾之意。醫者治疾。必分門類以別其證候。於是製為一定之方藥。今醫人君國者。不拘其何許病證。是無門也。亦不拘一定方藥。是無毒也。○胡註。應前醫門多疾句。)。一宅而寓於不得已(迫而後應。寫出聖賢悲憫之心。○郭註不得已者。理之必然者也。體至一之宅。而會乎必然之極也。○陸註。一宅。謂如至親骨肉。同居一宅。無彼此疆界也。雖有匡救。皆寓於同室親愛。情不容已之中。有不覺其匡救者。言之者無迹。聞之者無拂。其於入世之道。庶幾得之矣。以上六句。正言其方。下文又申言必虛乃能行之。與暤天脗合。)。則幾矣(虛之妙也。)。絕迹易(凡事一切不行則易。)。無行地難(行而不著迹難。○郭註。不行則易。欲行而不踐地。不可能也。無為則易。欲為而不傷性。不可得也。)。為人使。易以偽。為天使。難以偽(任人者在迹象。多失其真。具任天者無假借。自率其初。天行之妙。所謂無行地者也。)。聞以有翼飛者矣(尋常本領。著迹象者。)。未聞以無翼飛者也(方是無行地境界。○陸註。二句設喻以引起下二句。)。聞以有知(去聲下同。)知(平聲下同。)者矣(尋常見解。為人使者。)。未聞以無知知者也(方是為天使境界。兩未聞正見其難。筆意搖曳生姿。○郭註。言必有其具。乃能其事。今無至虛之宅。無由有化物之實也。)。瞻彼闋(苦穴反。空竅也。)者。虛室生白(郭註。夫視有若無虛室者也。虛室而純白獨生矣。○宣註。闕即門縫也。有空竅則室生白光。純是心地上語。)。吉祥止止(空虛之處。眾妙所呈。應上唯道集虛句。上止字活。下止字實。謂知止其所止也。)。夫且不止(反掉文情更足。如此而猶不止。必虛之中有不虛者。)。是之謂坐馳(是安坐而同於奔馳。若繫馬而止也。○郭註。馳騖不息故外敵未至而心已困矣。豈能化物哉。)。夫徇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耳目在外而徇之於內。收視返聽也。心知在內。而屏之於外。合漠通微也。皆虛之妙用。○陸註。事物至前。必先交於耳目。乃不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是徇耳目。而內通於心也。又不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是並心之符。亦有所不用矣。豈不外於心知乎。)。鬼神將來舍(跟吉祥句。)。而況人乎(為化字寫影。○郭註。夫使耳目閉而自然得者。心知之用外矣。故將任性直通。無往不冥。尚無幽昧之責。而況人間之累乎。)。是萬物之化也(與造化同工。則萬物胥受變化。)。禹舜之所紐也(以此為化人的樞紐。而運之於至虛。)。伏羲几蘧(古帝王名。)之所行終(行之終身。)。而況散焉者乎(散。眾人也
。眾人尤當以此應物也。咏歎有神。○郭註。世之所謂知者。豈欲知而知哉。所謂見者。豈欲見而見哉。而世不知知之自知。因欲為知以知之。不見見之自見。因欲為見以見之。不知生之自生。又將為生以生之。故見目而求離婁之明。見耳而責師曠之聰。故心神奔馳於內。耳目竭喪於外。身處不適。則與物不冥。不冥而能合乎人間之變。應乎世世之節者。未有也。)。
前編引孔顏問答先將暴人行徑及往而刑病根披剝盡致然
後一轉叩其所以從容往復正如驚湍已過水勢停泓疊嶂忽
開山光迆邐是行文疏密相間之法端虛勉一自是一種治法
然以治凶人則極難欲治其內內秉剛強之性而癥結已深欲
治其外外具飛揚之概而容止改常其在平日予智自雄人皆
阿順幾於諱病而惡醫因案夫言者之過而坐之以法以求自
快其心是雖積漸薰陶亦不能小有成就況交淺言深驟望有
舍已從人之大德乎當其苦心調劑端正以取虛則形為可畏
勉強以取一則律以所難固執成見而迹象未泯言者既涉於
有心聽者愈飾以偽態外台而內不訾恐亦犯逆鱗之患也隨
又轉出三種治法與天為徒天予己即予人以己之天蘄乎人
之天如童子之自率其天真此較端虛勉一自屬渾融而既出
於求雖屬任天而動究未能忘乎天也與人為徒則擎跽曲拳
為人之所共為而已直也而將之以曲究未能忘乎人也與古
為徒則教誨指摘為之則古稱先而已直也而上比於古究未
免泥於古也此雖救正多方而不為偵諜以窺暴人之隱私亦
祗可免於罪戾而欲及化人則難矣化則與物相忘而物自化
三者猶師心自用未見可行也夫子憑空著一齋字聚氣凝神
便知不是尋常境界飲上池之水操洞垣之明全在此處著眼
三者出於有心以此應世看作容易人之所造終非天之所宜
齋則齊其思慮之不齊人也而游於廣漠之天矣無聽以耳聽
以心已為道之妙境無聽以心聽以氣更為道之化境聽止二
句略作一頓前後筋節俱靈然後用虛而待物一句緊承氣字
颺出文情如游絲之裊於空際用唯道集虛一句拍合心齋如
皎月之湧於波心極指與物化之妙未始有回志乎己即能忘
乎人惟虛乃有此悟境也以後文法步步都從心齋上理會靈
奧異常入遊其樊而無感其名是遊於無有返虛入渾境界為
萬物所託而不為萬物所乘入則鳴而運化於虛不入則止而
退藏於密無門則天下一家而初不自闢其門戶無毒則萬物
一體而初非輕試其功能可以已而不已尸祝之越俎代庖何
所補可以行而即行同室之被髮纓冠何敢辭惟動以天而不
知其所以然則虛而待物之功用與道大適也凡實者有迹而
虛者無迹絕迹而不行不行固易易耳欲行而無踐地之勢視
行地者之難易迥殊矣行地者為人使相軋相爭而易以偽託
無行地者為天使時行時止而難以偽為是飛行之象也有翼
而飛者可見無翼而飛者不可見無行地則神於飛矣是上知
之事也有知而知者可各無知而知者不可名為天使則神於
知矣兩未聞字超脫異常若解作斷無此事則文義欠通全成
呆相矣闋者門隙透光之處室虛生白即無知而知真境吉祥
乃至善之所棲止者集虛之義心到至虛時性光發見妙境紛
來立乎不測而遊於無有以之處世何危之有吉祥所止之地
而止之觸境皆通兩止字宜善體會夫且不知又轉出一層是
貌為心齋而實非天使者不謂之坐忘而謂之坐馳止而不止
坐而仍馳心為物役矣以下乃詠歎虛字之妙徇耳目則使之
內通是即無聽以耳聽以心之靈境也外心知則屏除意見是
即無聽以心聽以氣之化境也鬼神來舍是即唯道集虛之功
效也萬物俱化是即虛而待物之感通也聖如舜禹伏羲几蘧
猶以此為始終而況眾人乎一唱三歎音響未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