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
【眉批】
→孫月峯曰。忘仁義止是去是非心。忘禮樂則全然不拘束矣。故忘禮樂在忘仁義之後。
→陸平泉曰。端坐而忘。一切放下。如禪家面壁之功。
→陸註。此四句。即就起段其心志三字。推掃盡致。乃全篇之歸宿也。
→宣註。解坐忘處讀上三句。是一切淨盡。人易知之。至同於大通。非見到者。不能知也。試思坐忘何以能大通。大通何故是坐忘。這全不是寂滅邊事也。○仲尼贊顏子同則無好二語。無一字是顏子口中語。妙妙。同字化字。乃所謂大通也。同字是橫說大通。化字是豎說大通。此聖賢心地密印處也。讀此可見莊子傾服聖門。
[]
顏回曰。回益矣(以損之又損為益也。)。
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仁義矣。曰可矣。猶未也(尚有當忘者。○郭註。仁者兼愛之迹。義者成物之功。愛之非仁。仁迹行焉。成之非義。義功見焉。存夫仁義。不足以知愛利之由無心故忘之可也。但忘功迹。故猶未玄達。)。
它日(異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忘禮樂矣(先忘仁義。後忘禮樂。此莊叟功夫次第。不同於聖門處。)。
曰可矣。猶未也(猶有未盡忘者。○郭註。禮者形體之用。樂者樂生之具。忘其具。未若忘其所以具也。)。
它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無所不忘。)。
仲尼蹴然(變色貌。)曰。何謂坐忘。顏回曰。墮枝體(離形)。黜聰明(去知)。離形去(上聲)知(智○總上二句。)。同於大通(上下四旁。一切無礙。)。此謂坐忘(上二層以損為益。此則損之又損也。○郭註。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內不覺其一身。外不識有天地。然後曠然與變化為體而無不通。)。
仲尼曰。同則無好(去聲)也(與物玄同。則無不適矣。無不適。則忘適矣。又何好何惡哉。)。
化則無常也(與化為體。化無所不在。而實無常在也。)。
而(爾)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爾)後也(顏回解坐忘四語。極精極透。妙處在一同字。同則物視其所一。所以無好。聖人添出一化字。更為渾脫。化則未始有極。所以無常。。陳詳道曰。注海以為百川。則見川不見海。合百川以歸海。則見海不見川。道海也。仁義禮樂。百川也。回得道而忘仁義禮樂。是覩海而忘百川。然猶未忘道也。至於離形忘物。去知忘心。冥然無所係心。則道果何在哉。與我兼忘而已矣。此回之化也。)。
第七段是顏回學聖希天工夫仁義驗之於性功顏回本在三
月不違上用功忘仁義則不獨化仁義之迹并其不違之意境
而忘之禮樂形之於履蹈顏回本在克己復禮上用功忘禮樂
則不獨化禮樂之迹并其克復之功能而忘之即此已是化不
可為境界南華一書全在無聲無臭迹象兩忘處見其神化頗
異於聖門宗旨專從實處致力馴至窮神達化之功不善領會
者易墮於空虛然卻與聖賢義理無悖但聖賢立言多屬人事
一邊說南華立言多屬天事一邊說究竟階於人而至於天旨
趣固兩相符合也坐忘者萬象俱忘渾然無我全是從仁義禮
樂入手有一番刻苦工夫用在前面漸漸融化入微方能到此
地步否則坐禪入定皆屬人己兩忘於此等處有何關涉墮枝
體黜聰明外忘其形骸內屏其神知即視聽言動而守之以歸
於一化之以復其天非別有所謂坐忘空洞無物也同於大通
徹上徹下徹始徹終皆元氣渾淪氣象雖有形而與無形者俱
化雖無形而與有形者相通方是坐忘本領末以聖人贊歎作
結筆意輕鬆彼此渾同故無好變化不測故無常一部南華妙
境皆當作如是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