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〇那麼 這一篇序很重要
〇首先伊川說點實際的
〇所謂實際 就是非空洞化
〇打高空 也僅是曇花一現
〇看似絢ㄒㄩㄢˋ爛 實則稍縱即逝
〇是變易沒錯 然不恆常
〇如果只是一閃而過
〇那死寂的時間會比一現的時間多
〇這就是爲什麼 變異的易 還要回歸到道的層面上去
〇所以他一開頭說從道
[]
易 變易也 隨時變易以從道也。
₡
〇易變易也 隨時變易 以從其道
〇易是千變萬化
〇但萬變不離其宗
〇不會應用到道裏頭
〇那這個道即是死寂
〇所謂死寂者 沒生命也
〇一個沒有生命的物件
〇充其量也僅僅只是個汙垢輻射
〇它不會是正常 卻是危害著甚
〇就像福島災變一樣
〇當要死寂一段很長的時間
〇故隨時變易
〇都得回歸到本然的天真上頭
〇若一旦不從天真
〇那這個變異即是災難
〇所以變異跟變易要先搞清楚
[]
其爲書也 廣大悉備 將以順性命之理 通幽明之故 盡事物之情 而示開物成務之道也。
₡
〇易之說是增福祉的
〇所謂書介册札是聖人說話的紀錄
〇我們後人讀祂的書
〇即是感受祂的偉大
〇廣大悉備啦 將以順性命之理啦 通幽明之故啦 盡事物之情啦 示開物成務之道啦
〇這些 只有聖人辦得到
〇我們平庸之資的 跟著聖人的腳步走就對了
〇無須世智辨聰 辨這個道那個
〇好像兩千三百萬就你一人最行
〇惟我獨尊把自己奉爲神明 那會令人嫌惡的
[]
聖人之憂患後世 可謂至矣 去古雖遠 遺經尙存。然而前儒失意以傳言 後學誦言而忘味 自秦而下 蓋無傳矣。
₡
〇中古之世羲皇文周孔四聖人憂患之學已臻完備
〇然傳世既久 又間遭秦火 故前儒後學有失意忘味之嘆
〇察言而知志之發曰意
〇前儒已不察 後學誦言故失其味
〇忘是不知如何通透
〇不能徹底理知了解
〇雖有經傳
但能了悟者實不多
予生千載之後 悼斯文之湮晦 將俾後人沿流而求源 此傳所以作也。
₡
〇於是程聖人於千載後 續說先聖絕學 而有此傳之作
〇淹沒不明 今將使明 俾後人沿流求源 有依憑也
[]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
以言者 尙其辭
以動者 尙其變
以制器者 尙其象
以卜筮者尙其占吉凶消長之理。
₡
〇易有四種型態
〇而此四種型態稱之爲聖人之道
〇聖人之道一天而已矣
〇然觀天察地及於人事 在所必須
〇我們知道易之門戶爲雙冠乾坤
〇而聖人之道是以臨觀爲雙冠
〇蓋大物者非親近而仰觀俯察不得
〇猶如四方四正通透 然後應之於天圓而及於圓滿
〇故此四者當知
〇所謂 用言崇辭 用動崇變 制器崇象 卜筮崇占
〇掌握此四方向 那契入易就非常簡單
[]
進退存亡之道備於辭 推辭考卦 可以知變 象與占在其中矣。
₡
〇此節解釋上四觀 崇辭 考卦 知變 象占
〇進退存亡之道 不出此四觀
〇所以底下他說居則觀動則觀當本此四觀
[]
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 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
₡
〇觀象玩辭 觀變玩占
〇居是止静 動是行作
〇當如是辭 如是占
〇依憑有據 不亂套也
[]
得於辭 不達其意者有矣 未有不得於辭 而能通其意者也。
₡
〇意者 前面已經說過了
〇察言而知志之發 是知聖志之發見 而爲吾人所當遵行效法者
〇不是一以私意恣意妄爲
〇親比(靠近)聖人之言 以聖人之行事作風爲範 這點很重要
[]
至微者 理也 至著者 象也 體用一源 顯微无間 觀會通以行其典禮 則辭无所不備 故善學者 求言必自近 易於近者 非知言者也。
[]
予所傳者辭也 由辭以得其意 則在乎人焉。
[]
有宋元符二年巳卯正月庚申 河南程頤正叔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