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拇卷之八附說──附訂正周子通書說
易拇卷之八附說
295~299
周子通書章次多凌亂淳自幼受讀於師兄硯田先生讀之
逾久而逾有未安不揣愚妄僭易其次而附其說於後云
誠上第一 誠下第二 誠幾德第三(幾字下舊有德字按此章言誠之幾不重在德故畧之) 聖第四 慎動第五 道第六(以上皆乃舊次) 思第七(原第九) 動靜第八(原第十六)理性命第第九
以上九章爲第一支
師第十(原第七) 幸第十一(原第八) 志學第十二(原第十) 務實第十三(原第十四) 顏子第十五(原第二十三) 富貴第十六(原第三十三) 師友上第十七(原第二十四) 師友下第十八(原第二十五) 過第十九(原第二十六) 文辭第二十(原第二十八) 陋第二十一(原第二十四) 聖蘊第二十二(原第二十九) 精蘊第二十三(原第三十)
以上十四章爲第二支
順化第二十四(原第十一) 治第二十五(原第十二) 禮樂第二十六(原第十三) 樂上第二十七(原第十七) 樂中第二十八(原第十八) 樂下第二十九(原第十九) 聖學第三十(原第二十) 公明第三十一(原第二十一) 公第二十二(原第三十七) 勢第三十三(原第二十七) 擬議第三十四(原第三十五) 刑第三十五(原第三十六)
孔子上第三十六(原第三十八) 孔子下第三十七(原第三十九)
以上十四章爲第三支
乾損益第三十八(原第三十一益字下舊有動字按吉凶悔吝聲呼動凡卦皆然不獨乾損益也宜畧之) 家人睽復无妄第三十九(原第三十二) 蒙艮第四十(原第亦然)
以上三章所以結束三大支也#
通書與中庸相表裏中庸分三大支通書亦然第一支言道
之源本於陰陽五行而全於人之性聖人全體皆誠與道爲
一此道體一支猶中庸所謂天命之謂性也第二支言聖人
以師道立教以有恥聞過爲要以至富至貴爲樂總由得師
友導之尊道德而鄙文辭此學術一支猶中庸所謂修道之
謂教也第三支言順陰陽之化以仁育萬物義正萬民本在
一人之心純心以感召天下賢才至於制禮作樂移風易俗
乃爲治道之成此治功一支猶中庸所謂率性之謂道也又
須明通公溥審天下之勢擬議以成變化中正明達以恤民
命如孔子之正王道明大法與天地參而四時同此皆申上
言治天下之事以終第三支之説中言伊尹顏子仲由而終
於孔子猶中庸言大舜顏回子路而終於仲尼祖述一章也
結尾三章乾損益一章結束學術一支以乾乾不息於誠爲
要家人睽復无妄一章結束治功一支以端本誠身爲要蒙
艮一章結束道體一支以靜清爲要以時中爲歸一部通書
之體要綱領在此矣//
29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