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詮卷五__白玉蟾白真人
高上紫霄玄玄妙感白真人
Δ
真人諱玉蟾。本姓葛。諱應金。玉書曰。敬稽真人於癸亥年六月公壇初建之時。奉命典教。首宣玉光大戒。庚午十月又撰天供真科。至癸酉六月。又傳示飛神禱雨秘法。涖壇至今。訓詮玄秘。發明甚多。是知真人靖共典職。而教思罔倦也。
[]
白真人曰月在靑霄照萬川水中現月更蹁躚源清波静方能
照一點心珠皓魄圓聖真如月子心如水水若清時月光即照
月光如水水連天一片澄波見月圓天上水精本是月聖凡同
在個中玄月流爲水水凝爲月子本仙之支裔仙即子之本源
急急奉壇自然透徹//
[]
月之照水以同一氣水之成月必須修煉上聖高真已成皓魄
昭昭在上矣子等不過萬川中之一滴耳風動塵暗泥汨穢積
一點真水如何得清子但清心月自然照月一來照水不受濁
白真人謂陳琮曰性鸞詮曰中中復中混然上進是道個甚麽
無念之曰中譬如子在堂中不下庭不窺牖已是中了又恐堂
中尙有偏於左右倚於前後必要於中之内更尋極中之處以
安子心方能顯出元靈作用混然者即極中也上進者混然之
内不是一向昏惰去有日新月異光景非知也非見也非强作
聰明也元靈生長精氣會歸光明日進而不離於混然故曰混
然上進即如精鸞沈浮二字也要細心會之沈者沈其神浮者
浮其光神何以見見之以定光何由生生之以精葢以定養精
以精輔光如是方稱輔鸞之職//
[]
白真人曰吾向年入道只做一止字工夫凡人馳名逐利有鳥
盡弓藏而不信是外不止也患得患失至精枯神槁而未休是
内不止也内外兼止則形神不勞形神不勞則表裡明浄表裡
明浄則動静合一動静合一則五行生化我之見道如此而已
子等且省察自已所偏着處尋一件對証之藥做工夫去做到
五六分地位自有真聖仙師撥開汝關捩子便重門洞開豁然
大醒大安樂大自在了也所以古德云大道無難唯嫌揀擇子
等向來不入道處因多了揀擇心纔說要空又怕落了頑空纔
說要定又怕成了枯定不知頑空枯定亦不爲惡堪笑汝等怕
頑怕枯反不怕精㪚神離洫焉長逝也揀擇之念生猶豫之念
起昏惰之氣乘所以大寶當前不能出手到底做了貧人鳴呼
人見子等皆貧誰信大壇多寶人見子等皆俗誰信大道可修
言念及此能無痛心
313
白真人曰。止静之方。莫如理氣。氣通則肢膚强健。氣貫則心志恬愉。是以學道之人。必須抱元歸鼎。五氣朝元。方始成此身於金剛不壞。煉此心爲美玉藏山。何謂抱元歸鼎。元者。先天一氣真陽。存於崑頂。聚則爲真人。㪚則爲下鬼。學道之士。全在抱字。去安全之不言守而云抱者。如父母之保赤。須要時時存養。毋縱極欲。懼其入於陰也。毋縱嗔暴。懼其流於火也。母縱怠逸。懼其喪厥真也。毋多愁慮。懼其損厥光也。如此方能抱也。如此方能歸也。若五氣朝元即一身之五臟真氣也。金欲其堅志從所出。火欲其輝神所從出。木欲其實意從所出。土欲其厚性所從出。水欲其聚精所從出。知五氣之所出方能煉氣。氣一則混。氣雜則漓。故云:混混沌沌天中天。含雄抱雌真陽全。天鐘天鼓左右應。絳真子夜自朝元。是也。(渾厚與澆薄都不是真正元氣。只有含抱、和合混成一片。那才叫相應。若然遞嬗更替能善與人同。承順就不會顯得格格不入。)此法不拘地不拘時皆可行持。但不可間斷不可起私意滅正意。不可戀世道忘大道也。
[]
白真人曰凡養玄入手先從調息七日之後方可内觀智海觀
至九日必有光華流溢再行九日三花生香神氣漸沛環運三
車不假思想自然飛渡行之四九疾苦不來魂魄守戸金樓光
輝然入手三日最要調平氣息先滅客火後來方有效驗不然
始初浮躁鮮克奏功矣//
[]
白真人曰靈光神水清静方知動而常静謂之真静淆而不濁
謂之真清可以養靈可以凝神神居玄關則真水上潮身中三
精莫不灌注而泥丸崑頂明可流潤故曰神水靈存玄宫則真
光上接身中五氣莫不調泰則絳庭真臺慧日漸明故曰靈光
一而二二而一者也修持之道總在洗去塵凡䕶持聖性日升
月恆工夫愈久愈密覺悟愈密愈明内寶既成外功既篤上天
錫保愈重自然涵泳優游入於至道而不自知矣所難者塵之
不易洗凡之未易脱也本壇傳經授法千條共貫上士悟之居
簡御繁得一化萬原不甚費心思精力而後入手只須於仙塵
因起處聖凡分界時畧轉一鍼工夫即便順流而入當其順流
而入之時誦經如理楫習法如掛帆坐玄若乘風宣化若破浪
人事一二天助八九所願者得所爲者成如此修持纔稱善道
善其順流而入之時一水清泓左右逢採蓮之棹扁舟容與高
深載日月之光耳無雜響所聞盡屬鈞和目鮮穢形所見罔非
珠彩現前之景堪娛未來之想何起妄去凡空境除塵滅如是
修持是名能士主壇起化以來弟子亦云多矣或進或退或懈
或勤俱未聞乎至道可惜徒勞之不察也//
[]
白真人曰修道之事有天人之分故傅心錄曰伍直者謂之人
米直者謂之天天修既全斯入上乘上乘既入不落自了之見
而能發心度人是爲大乘大乘既發廣印諸天度盡眾生而無
度之之想隨時隨縁隨器隨量無不充滿如鑿井得泉無有限
量具大神通是爲廣乘然廣乘不從大乘入雖欲廣而仍碍大
乘不從上乘入雖欲大而絕源是故學道之士先當究心上乘
方可漸登聖域然所謂上乘下乘者非分於經詮訓法之中也
一經一法之中悟上者得其上乘悟下者得其下乘而已矣總
之上下之異判於天人兩字天人兩字辨之以有欲無欲有情
無情有爲無爲有相無相有間無間有得無得而已矣是故人
修之功備可以爲天官可以爲神曹而不能易胎爲金玉鍊骨
以輕舉唯天修者乃能搏陰陽攅五行御六子役萬神而證選
仙也鸞理深微可密而不可顯可隱而不可彰昔桐子顯之太
早彰之者眾故靈神之用因此而阻若能識深藏之道則從心
鸞而得精鸞從精鸞而得飛玄矣所以本願經云善藏勿傷三
氣發芒古來真仙從入道以至得果其中易胎換骨通神入妙
無一不大竒異無一不大快樂若一一向人説了則天機洩盡
道豈可復成耶所以混元圖詮曰自然之光上士含之此言頂
項發光尙欲其含不欲人見而知也何况心主發光人本不見
而反自彰之彰之者其心以爲有得也有得之念自滿之念也
自喜之念也自高之念因此而生自畫之念亦因此而發既自
高矣復自畫矣則道氣全無道行漸虧帝心不眷天魔乘隙而
一點微光反爲致魔之因轉不若默默無光實修是務之爲美
矣總之修行之道首在不言故太上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白
仙曰有說者無說無言者有言皆入道之祕語養玄之妙諦也
此關一通工夫步步近裡則上乘大乘庶可漸次進修不然求
道雖殷迄無成功矣//
[]
白真人曰靈乘開宗教真修不二門一丸火棗耨
欲掃心無滯情空性自明松牕欣晤對拂塵弄瑶琴//
[]
弟子輩。先必知求道次第。然後可以明道。能明道。然後可以入道。所謂次第者。一曰養心。心不養則私欲乘之。得調䕶防閑之術。時時顧諟。刻刻操存。自然聖月日增。米珠澄徹。而六欲七塵頓然超脫矣。二曰發願。願力既宏。此心卓有定見。而輔化宣勞步步契規中。玉天意感孚在於俄頃間也。三曰不倦。倦心一萌。則爲山九仞。功虧一簣。故必要抖擻精神。掃除昏怠之氣。而後心地愈清。靈明益湛。所願皆實。所修曰上。靈乘法門。洞窺無翳矣。試更爲子等詳言之。夫心也者。秉乎坤乾之毓。得乎健順之能。其體虚靈不昧。其用應乎萬事。湛然沈静。寂而不動也。運變無方感而遂通也。圓陀陀。光爍爍。一點入人母腹中。然後成形成象。故凡屬有生。莫不具此靈明者也。儒曰明德。明此也。釋曰圓覺。圓此也。道曰密嚴國。法王成。即謂此也。無奈人或拘於禀氣。或累於私欲。好好清凉之地。化爲炎勢火坑矣。可不哀哉。在弟子等。宜各自猛省己心之所以不得其養者在於何處。各求己之病源。而下之鍼砭。吾或志有所騖則心馳於外而不得其養矣。吾或情有所偏則心擾於私而不得其養矣。吾或不能静一以歛己之神明。則心猶若在若亡。而不得其養矣。如主教三司者。功勲久著。性理自明。諒所謂馳外狥私之失。自不蹈此而究之。一塵不染。念念皆純。俾心如太虚。包涵無際。照燭萬有。所云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地位。則尙有進也。然則養之之道一。在於寡欲。欲之既寡。雖有不養者寡矣。一在乎主一心有所主。則事事皆敬。不言養而養在其中矣。又在乎常惺惺。偶有所觸。爲彼所引。心爲之省。曰吾主人翁在否。如此操存。如此省察。而心猶患其不養者。吾未之聞也。儒教正心復性之功在是。釋教明心見性之功亦在是。道教之性命圭旨者亦無不在是也。更有說者。養心與願力相濟而又相生。心活物也得願力以資之則。心曰在乎願力之中。漸可幾於純一不二。是不養之養也。若有願力而不本諸真心。則所願皆虚用力亦僞。故有願力而心愈拓。有真心而願力皆誠。二者非相濟即以相生乎。爾弟子欲養心者必發願効力。使此心曰範圍於規矩準繩之内。則壇化自隆而道心亦曰長矣。能發願矣。則倦氣自除。倦既不生。心池自徹。頭頭是道。左右逢源。可以日進無疆。漸晤重玄妙諦。若荏苒晨昏。悠忽過去。將見日復日。歲復歲。虚度駒隙之光陰。難望一丸之納手。何以昭朗性天。而合珠傳印耶。//
[]
朗朗性天不夜天操存涵養悟真玄六時常掃輕輕霧火宅俄
看現碧蓮
願力能持百事亨慧開英長露珠凝無邊明覺登堂奥寶鏡懸
天月一輪
自强不息倦何乘抖擻精神道味親麗日再中春意暖焚香静
坐檢金經
白真人曰我人一身天地具在乾機活潑坤土凝真水火調和
金木並合既濟立其體未濟示其用震起於東木慈而生兑收
於西金歛而死静也而動也動也而静也互相環抱生殺相依
中五而樞機之然一不能離其四二可以合其三顚倒用之便
成大道要知此理事事物物未嘗有離故人亦要死極方生何
爲死極念頭絕滅方得真生無死不生無生不死全在完本追
根始是真功實學今子等奉道者欲長生也然念頭不死何以
長生長生者非長生此血肉軀也長生此一點靈光耳其靈光
即所謂無極也生死包於中乾坤混於内慈不能形其慈仁不
能示其仁混混漠漠太虚無際其爲天乎其爲道乎於此中覔
我我亦不知何在也道人學死之法全在煉得心火下流真陰
騰舞一點醍醐滴入玄牝真竅凝箇堅牢便是黃芽玉黍抽添
進退文武齊舒旋轉囘環互生諸妙以大羅智慧之光網收包
入涵之養之存於彷彿混於虚無不知爲死不知爲生方是長
生若念頭不浄諸妄稍存猶如春風一透斬草復萌便難剪除
即爐火所謂汞死鉛生金丹成藥若汞不死見火即飛終爲廢
物倘煉得永死真一自生源源無盡變化無窮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