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詮卷五__許旌陽許真人
許真人
Δ
真人諱遜。字敬之。東晉時。仕爲旌陽令。
[]
許真人曰。學道先要從實處立脚。我自曩刦未證位時。即以浄明二字爲還元之本。忠孝二字爲入道之門。葢忠則不欺。孝則不悖。不欺不悖。自然誠一。由中莊敬達外。縱有外魔内障。可披雲霧而直上。豈非入道之門乎。浄則不污。明則不蔽。不污不蔽自然三品内湛。身入智珠。縱有三彭六氣。可固内鼎而不摇。豈非還元之本乎。以此治已。即以此度人。方是實實下手工夫。//
[]
侍鸞之道。不可言傳。唯在心授。傳心之法有三。一曰敬。二曰静。三曰覺。何謂敬。靈風浮浮。達於四周。藏於太極。守之維一。須持敬定心以迎真。毋萌懈怠。何謂静。靈精垂垂。真貫希夷。一陽潛伏。徐翕璇璣。須存清静心以事聖。毋雜念想。何謂覺。靈光赫赫。黍光混一。循之無端。空明湛碧。須操覺悟心以達天。毋生昏倦。勉之哉。靈不可恃也。亦不可不養。時不可失也。亦不可不待。//
[]
許真人曰。化機之妙。猶如水中之月。鏡中之花。不可捉摸。故會點有春風沂水之樂。顔子有在前在後之歎。世間癡人。不知天地流行之妙。徒以金塑木粧。朝夕磕頭禮拜。縱使磕到頭白。何益自已性靈。或招來生福報而已。今生豈可不惜。若去問道求僧。愈求愈遠。彼尙未曾立定脚根。何從指引迷途。可歎世間。有道心人。不知實處下手。反乞靈於色相。故終身求道。究無成功。吾勸世人。急將務外之心。密密内照。先除妄念。自然靈明現前。從此漸漸涵養。自然頓復本來。與天地生生之機。呼吸可通。心和氣舒。廣大寬平。便是真實受用。仗此一心。希聖希賢。可以齊家治國叅禪學佛。可以修定修慧煉玄行法。可以降魔救劫若。舍自已性靈而求三教。皆是糟粕。與元來並不交涉。果能養心不滯。不執鏡花水月。漸反自然。亦可隨寓而安。不爲境界所苦。又何必求眼前之得失。着三生之因果乎。諸子各有靈光。請大家和盤托出。獻爲二祖師夀。//
[]
許真人曰。仙道貴虚。人道貴實。虚者元心元性。洞空自然。不着一色。不染一私。名曰仙道。實者五倫五常。具足妙行。不欺暗室。不虧一理。是名人道。然人仙非兩途。虚實無二致。至虚爲至實之體。而至實又爲至虚之基。若人不孝父母。不忠君王。不敬師長。不友兄弟。不誠夫婦。則罣礙不空。有罣礙則罪垢不净。以此脩仙。猶之煮沙作飯。雖名曰飯。而不可食。故學道者。必須以忠孝爲根本。净明爲始基。捨此他求。俱爲魔說。//
Δ
本師言。善哉善哉。仙子之言。可以經世。今世間學道之人。着二種病。一者是頑空病。所以者何。彼粗見道體玄妙。元心洞朗。認空爲一定之相。冥念於無。而不知無生於有。此等人。卑視倫常。率爲幻作。未得真性。一者滯實病。所以者何。彼粗見道體真實。認此形色爲一定之相。勞心於有。而不知有出於無。此等人。每視元心。作空花想。未悟真道。此二種人。以未宗忠孝净明故。以未遇明師指點故。若遇明師示以大道。舍净明忠孝。亦無由入我。故曰。仙子之言可以經世也。//
[]
許真人曰。
修道之人。
要知五種工夫。
一曰温養
元化渾穆無象可求無形可執須於不睹不聞處密密照管更無他事縈其志慮寂然虚空光明洞徹此養心之道也欲爲温養工夫者當杜妄想心
二曰精進
至道平常周行坦坦非勤莫得非恒莫成守心守道日用操存此精進之道也欲爲之者當杜速效心
三曰細密
心有無明非細不覺事有背道非細不知玄理極深而基於淺神功至大而化於微常思修道粗重是去此細密之道也
欲爲之者當杜執着心
四曰覺悟
修道之時知修何道養玄之
時知養何玄我之應物以誰爲慮我之作事以誰爲作君心元妙即同玉真此覺悟之道也欲爲之者當杜窒礙心
五曰虚空
空明一點化生萬殊萬殊之理不礙虚明一切皆空掃盡䝉翳真如妙如隨心而現此空虚之道也欲爲之者當杜有爲心
子等以此五種工夫。
修我忠孝浄明之法。
自然成真。
而見玉尊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