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法要妙至訣
至上之要眇氣法口訣
[]
要妙氣訣
要妙要眇ㄇㄧㄠˇ也
言精深而微妙
眇一目小也
此云妙一目而細查細悟小心謹慎
皆運化用語
氣訣即運氣口訣
記誦用功誌而不忘牢記在心可也
真道者用之
對道教氣法有信仰有實修者稱爲真道者
不是趕潮流瞎起鬨跳痛一下那類人不是
正信之士取用此口訣修道
其壽與天地齊矣
跟天跟地一起有極大的壽命
說文說禾麥吐穗ㄙㄨㄟˋ上平
齊整劃一不分高下等同天地之義
人自有六種導引
人自然會有肺腸吐穗(精成皃)
運六種前導後引
陰變於六正於八故陰變自成而自導自引
所謂自然天成不用人教
變爲教條也僅是提示一下
讓人善悟之
而不知吹呵噓咽呼嘻
這減省了曰而不知
不知什麼個東東
六字訣不好悟
可得再往下看看
吹去寒氣呵去煩氣噓去痰積咽去痕勞呼去溫熱嘻去風氣
此言人之生自解也//
人之生言有生之年
自解言自行體會自我說觧
大原則是在的了
但個人體質互異
生年生月生日生時亦不同故生自解也
他只說出一套範式出來而已
領會得來你就上道了
陳懋侯知非齋易釋卷下釋身曰
眇能視自謂能視也
跛ㄅㄛˇ能履自謂能履也
跛腳仙獨眼龍都是獨具慧眼心志高傲之士
故能全其智而曰視自履自
看到至訣
就知道它是有控管底
至字
輪下行也
也即是下坡
下行速度快
容易超速
釀禍會更大條
需遵行法則
它不是飛鳥
飛鳥一頭栽下至地沒管控準死
超速沒管控也是一樣
做危險的事神經線要拉緊
不然氣控不成
危及生命那就花不來
本書是至尊要訣
妙在有控
觀至圖叅之便知
氣法
方丈室,開小窗,一日午時,飽食白,節一切味,令氣易行。至子時,叩齒二七遍。
要你飽白
成黄成赤
成玉液金液大還
所以方室內、小開窗、午吃津、食味節、令氣行、先叩齒
又取暖氣法:兩手相摩,摩面及身并手足,名乾浴。
兩手各收髮髻,收訖,正坐,閉氣,咽之至氣海,或一取一咽,或二取一咽,或三取一咽。五咽之,口微吐少氣,名一通。雖虚而不困,初甚難,又不得其意,久閉則自解節度,自知所宜,非言能詮,非翰墨所及。
若體似有疾,則瞑目閉息,極悶不堪,身腹盈縮汗出,及微喘,喘定汗消爲通。凡至十通,病乃差。
從子至午爲陽氣,可服;午至子爲陰氣,不可服。鼻中取爲正氣,可服;口中取爲邪氣,不可服。鼻爲魂門,口爲魄戶,魂清魄濁故也。並小導引,隨不利而爲,不必備及。十二補法亦如之。到明以來,一遍訖即一食,頓消散,放逸還如子時取氣法門。
老君十三靜,至日中作蜜湯或胡麻飲、在、湯、蔓菁子黃精湯一味,即得;服一二小升酒亦得,甚妙。常須含棗核,來津掖潤內府,不然即口乾。日夜存心,節候自成,不用勤,不至勞,綿綿若存身耳。一日著身,二日如夢,三日小腹覺知,四日腹嗚,五日兩眼熱,六日兩足熱,七日神見,八日氣如雲行,九日上下通,十日神光行形中。初三日小頭眩,二十八日小著物怪,四十日氣增,六十日如故。初或小便赤黃服棗湯,大便堅難服葵子湯。一旬顏色痿黃,二旬動作腸胃,三旬消疲,四旬色悅,五旬六府和,六旬如故,七旬志及高遠。此時宜閑#1精守玄,服丹砂、雄黃、雌黃等,則不畏寒暑也。酒雖益氣,而能亂神,不可多飲。十旬通神,若能當#2兼草藥,不復虚羸,慎勿泄氣。
氣欲生時,腹中氣氳亦吸,復合氣令平,想從諸毛竅問出,勿令下出,名煉氣。
百日內煉氣最難,非不失之一二,失復爲之,乃成矣。
津出咽而勿唾,名煉津。
雖溺如水,其潔可食,名煉溺。
《淮南》云:欲長生,腹中清;欲不死,腹無滓。冬不寒,夏不熱,此龜蛇燕等行氣之法,皆鼻口不出入息也。一百日光照身,二百日中外明,三百日通神靈,四百日從外知內,五百日能寒能熱,六百日能隱能彰,七百日出入無問,八百日女行則玉女侍給,男行則玉童侍給,九百日視見萬里,無所不知,九年仙化,十二年真人也。又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脈,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骨,七年易皮膚,八年易髮,九年易形爲仙,有三萬六千神在身,或乘雲駕龍,制御風雨,役使鬼神,百二十年檢神會道,與空合真也。
調氣法
夜半後,仰臥平枕,展手共足,足問相去一尺。然後舒兩手,手去身各五寸,握固閉氣,心存所疾之處,以氣攻之。良久,漸開口,時卻松出惡氣,如此六息、七息爲一度。煉氣必令歸疾處散之,及吐之時,使耳不自聞,則可以長久。
脾居中宮爲君位,四氣從元氣而生,故居脾外爲臣位。人能固得元氣,長在脾宮,即九竅永絕出入息也。脾有九竅,橫五孔,堅四孔,以存神之竅耳,九九八十一,又存道之數也。脾即神之室也,可以長久。脾居中宮,爲君位,有竅焉,能固得元氣長在脾宮,即外九竅永絕出入息也。
三丹田真皆憑脾而存氣,脾氣若存,身則永固。神以氣立,氣以神存,神氣相生,故長久也。又若不學導引,其道難成。仙家黃庭,此真道階也。又宦情未歇,房室未除,但得靜館閑園佳賞之處,亦得修學也。欲學導引,先須絕葷茹,少房室。節嗜慾則神明宣,絕葷辛則神氣全。導引之法,先拔鼻孔毛,口齒清潔,衣新諍衣,低林薄蓋,軟枕低首,勿令頭昂,則氣不調耳。元氣在脾,不能自出,要假外氣,從鼻入脾中引元氣,還從鼻出,故氣性自然,反外入內亦自然也。
節氣法
先閉口,默察外息從鼻入,意料入息分,入息極,息即從脾中引元氣還鼻中出,料去息二分,出即節取,余一分令住。正節著元氣頭,元氣節不得,即卻入脾中,還待外氣入來而出也。入則料之,出則節之息之,如此不得斷絕。其節氣者是人意中,以氣節之,氣即自止。故氣也,人不節之,氣即得出,若約節之,氣即由人不由氣也。
氣以神爲主,故神能侵氣,氣能使身,即知意是神也。節氣時,當須閉口,氣不得從天門出,若地戶開,即盜從地戶出也,故常須閉口也。如覺氣小悶,開地戶,多少還出,出了閉之。此謂未調和時須少放,若得方便,永勿放也。
初用氣時分,入息緩,出疾,三節一即出,疾節緩之。只恐節元氣不著名,爲煉七八也。若節氣得七八,若勿節氣,料出氣爲三分出半,即節心無失矣。待氣調和,還依聖人常法,若勤爲之,出息日遲,遲即元氣調伏,不欲出也。
助導引咽氣法
王公日:夫學導引之人者,用氣斷穀,教人不食,性少虚羸,乃用咽氣助導引也。咽氣是咽粗氣也。若咽氣,急閉口內咽喉中氣,咽三十二十咽,即腹飽,只得繞腹嗚轉,腹中實滿,雖是別道,亦是一家。若節元氣取飽,此是妙中之妙也。
導引新候要訣
夫學導引者,能勤勤行一兩月,即得調和,由人用功多少,氣即漸漸下。氣下時,如蚊行相似也。氣至滿心下,以手指下嗚,即是氣到從心下,漸漸入腹。常以手指肚,看如鼓嗚,即氣歸;即漸下至臍,繞腹而行,細意察之,即知腹長短大小。腹中惡物盡出,即至涌泉,漸漸下遲,即漸漸至腳心,即出手及頭。頭最難通,周一身始得通。氣遍四支,流灌百脈,一身內盡得通暢也。此名小得。
分爲陰陽,右邊似玲,左邊似暖,此名小得。
陽時用陽氣,左邊不動,陰時用陰氣,右邊不動,此亦小得。
從子時至巳時,爲陽時;從午時至亥時,爲陰時。晝夜以此許,用陽氣左邊不動,用陽將意欲右邊氣行解,意不在左邊,氣不行也。陰時用陰意欲左邊,一如用陽法。
節氣長定,從如習靜,一向節氣欲者,意之餘暇也,不得亂用。節氣長定,此名小得。
右邊熱用陰氣過,想陽邊同陰畔之玲,左用陽氣過,想陰玲,陰同陽邊熱,故此名爲使氣也。亦名小得。
使氣者,是節元氣之時也。元氣欲卻下,意中使之問,右向左也。使之不得,始使向左,又則使之向右。言陽時用陽氣,即使向左,陰時用陰氣,即使向右,亦如陽法。若身有患,即使氣注之,不從陰陽時,但咽元氣,欲卻下即使,使不得亂,節氣之長定,此亦名小得。
人乍聞使氣,多有笑之者,氣是何物?受爾使也。氣是神之用,意是神之靈,神之使氣,氣自使身,此乃神之動作也。有何怪乎!故神欲動,氣即牽身而令動,神欲走,氣即牽身而令走,神欲外,氣則牽身而令外,神欲起,氣即牽身而令起。此乃神用龐氣也。
只得食,令人腳踏地動作,若用氣得妙,神將身向空虚中走作也,此知意即神之靈也。
用陽氣剛想玉莖只洩陽氣,不泄骨精,用之彌堅,此名小得。
冬月想房室中用陽氣入人來,盡覺性溫,亦小得。
在熱時坐家中,想陰氣入來,覺清凍,此亦小得。
夫後妻得者,亦名小得。
用氣調和,肚皮日覺厚,亦小得。
故身上常常退皮,亦小得。
用陰氣玲如鐵,硬如石,亦小得。
用陽氣,能上得峻山峭壁,亦小得。
用陽氣,身輕能行者,亦小得。
夏月向林中外,用陰氣得草木葉潤,亦小得。
有人患玲熱病,用陰陽手摩之,病應手愈,亦小得。
耳聽想及弦管者,懸知吉凶,亦小得。
自視洞觀,鬼神之情不能隱匿,亦小得。
心能察微意,有非常之智,亦小得。
奇方異法,古器奇寶,人不識者,
心自悟之,亦小得。
萬神來附,爲侍奉者,亦小得。
以身中之氣能生得他人五藏氣者,亦得妙也。元氣內藏,盡無出入,定息所有,到無竅之處,作出入息亦全王公曰:此是落籍逃丁,不爲太陰所管者,妙也。
煉肉煉骨,輕清上浮,同太虚天地之神靈,變化自在者。此是導引之極也,尚未與內真神同游,此名未入真人位也,號曰真人。此氣妙衛是張果先生傳龍崗法,甚妙之耳。
琴心先生曰:真人云姓張氏,名果,玄宗制號通玄先生。偶然而來,不知出其誰之子,觀其神化自在,若則上古之高真也。或問:亦曾仕於世乎?因有丙子年爲契史之說。其如史傳不載,而所傳氣訣,仙經闕如斯耳,乃道家之秘寶也。靜而行之三七日,徹視腸胃,還年卻老,乘雲陸空而登晨霞,可翹足而待之。非夫氣象合道者,不可輒傳。慎之!
契史先生曰;凡人腹中,三處有隔,即心有隔。初服氣皆覺心下胃中滿,但少食,久作之,自覺通下。至藏下有隔,即覺腹中滿,久而行之,自覺到臍下丹田中,始覺氣周行身中,由自未入鳩中候覺鳩中氣出,即能與人治病。
初學必須安靜處,細意行之不已,氣自入腹中,於行住坐外一切處不妨。胃中氣未下入臍腹,即不入諸處,作難成。
初學服氣,皆須入息時即住其息,少時似閉氣滿,其息出時,三分減二,還住,少時咽之,咽已又作,至腹中滿,休。必須日夜四時作爲。初學入氣,欲入丹田,還易散意,欲得氣相接也。氣入丹田已,縱不服氣,氣亦不散。四時,朝暮子午時也。心裹滿,且勿服氣,但交#3 少甘草桂心亦得,其滿即散丹田,未滿亦未到滿也。元氣下時,自然少有悶也。
初服氣時,要須朝暮二時用仰覆勢,夜半及日中唯用仰勢。其仰勢用低枕,仰臥縮兩肩,堅兩膝,伸兩手著兩肋邊,即咽氣,只咽十咽,氣即滿丹田。待一時咽了,然後如意運入鳩中。其覆勢,以腹坦林,以被支胸令高,手腳並伸著狀,即咽十咽,每咽皆以意運,令沿背下,從熟藏中出。每朝暮行氣,先覆後仰,每咽皆下作聲,運入丹田,沿脊下亦須聲作,每勢十咽,即足。如不解作聲,三五咽亦不足,要解作聲始得,不解作想,徒勞耳。
凡咽氣,皆須喉中深徐徐咽,不得猛,猛即發嗽。
凡咽氣,每一回咽,中問隔十息,亦須作事停歇,從容任事運意。
凡服氣四度外,或非時腹中覺氣少,氣力不健,任意咽多少。
凡初服氣未固,多從熟藏中下,稍宜固之,以意運令散。
初服氣必須心意坦然無疑,勿畏懼。若有畏懼,氣即難行,若體力調和,必須意稟欣樂自足,不羨功名,即日勝一日,歡快無極。不得思食,坦然無所念,始得。若忽思食,必須抑捺,如不在意,抑捺心即須念,能抑捺者,終日對嘉賓肴膳亦無所念。
服氣但不失時節,丹田中常滿。縱日別出行人事,不廢修行,慣縱失一時兩時,亦無妨。若服成功者,終日不服氣,氣亦自足,至妙不可窮矣。
服氣得臍下丹田中當滿,叫喚讀書,終日對人語話氣力亦不少。仍須行少地,令氣向下大精服氣成訖,飲食即食亦不妨氣,飽食咽氣,氣還作聲,直至臍下,成已後,兼食行氣,下氣無妨服氣。欲得以氣推腹中糞令盡,但勿食二十日,彌佳。若入頭即食不得妙。
服氣日別吃少藥酒,亦好,如思食,吃少蜜薑湯,即定,仍不得多食,能常百種不食最好。但至誠感神,百無所畏,縱體中及心胸悶不好,亦非事,久久則好。不用吃果子,恐腹中不安穩,又恐滓穢,腹中氣難行,且欲空腹,令氣行。但思久作,自覺神情有異,四體日勝,體清不可比。方久久行氣,人眼中自識善惡?視人從表知裹,能至心,三七日即內視腸胃。如不至心,久久行始通,能內視五藏,歷歷使用,氣妙不可言。能堅用肌膚,不臧亦不病瘦,作不如法,或無堅固志,即疲弱。凡人身中,元氣常從口鼻中出入,制令不出,使丹田常滿,即不至飢,其神清明,求死不可得也。服氣丹田滿,如悶即還令從四肢及頂上出。第一莫令從口鼻出散,雖食百味飲食,但得虚肥,身受百病,漸入死地。凡人飲食酒肉,一時雖得勇健,百病皆易生,瘴癘蠱毒,逢即被傷。能服元氣,久久行之,諸毒不能傷,一切疾病皆治,久久自知,服氣初了,或衝上從口鼻出,即須咽津液,勿咽入息,恐外氣入。
初學服氣取氣多,或脹滿攪轉作聲不安,即須數數以意運氣逐腸中宿糞,去盡即好,令肚空,其氣在腹,即得安穩。如逐糞未盡,腸間攪轉不安,任下洩一兩下,即寬。雖下洩失氣,續更咽添之,意者常令丹田氣滿,即住一日一夜。總有六時咽氣,子寅辰午申戌,此日夜六時,丹田開受。////
氣法要妙至訣竟
1.
1閑:按文義當作『閉』。
1.
2當:按文義當作『常』。
1.
3交:按文義當作『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