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日 星期三

黃宗炎謙卑自牧

黃宗炎謙卑自牧

謙謙君子卑以自養


黃宗炎屯溪至漁亭詩

竹筏清溪逆水牽

魚游常在鏡中天。

清溪竹筏逆水倒是沒見著

鏡中反白

天太亮了

牽引我不得不想起那魚

什麼時候入了鏡

又困在天地間

熬出婆了出

一閃一溜煙

又成爲尸解仙

再也沒有他底消息囉

他謙卑

你修養

沆瀣一氣

夠清淨底嘿

 

 

黃宗炎謙卑自牧

周易象辭卷六

餘姚黃宗炎撰


1

山下地上

Δ

日中則昃

月盈則食

盛滿之勢

豈人所易居

守之之道

唯自貶損

以防其驕亢

故大有之後

繼之以謙也

謙之爲象

合地山而成卦

地勢平順

山形峻絶

似乎山高而地卑也

然而地之爲地

東西南北

萬里之中

其爲崔嵬嶻𡺼而不可攀越者

何能計數乎

以近者視之

若千尋萬仞廻出乎

地遠而迨於一舍之外

則虧日月而干霄漢者

悉入乎地中

而不見是

嶔崎之力易窮

而廣厚之量莫測也

山亦惡能逃於地外哉

地常不足

能包山之有餘

地常卑弱

能納山之高强

山體下止則爲剛土以絡地

地體上順則爲柔土以連山

皆收歛於内成其堅固

凝聚之氣不爲發越

亢滿之形

以西南之地土

益東北之山土

猶語云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

卦承大有之後

恭敬退讓

非聲音笑貌之虚文

盖實見盛之必衰

盈之必傾

毫髪不可以增益

惟宜欿然以自守

下體三爻謙謙鳴謙勞謙皆自處於寡

義在所益上體三爻

撝謙不富

侵伐行師征邑

皆已見其多義

在所裒裒

多益寡

天時人事之所必然

故遭逄盈滿爲小人之不幸

以其不能謙也

謙之爲道

養德養心

俱自取於卑下

匹夫勝予

有令聞而不敢居

有勲勞而不敢矜

動容周旋

兢兢於規矩

以之臨大事

則毅然而任重

艱難歸已

功名讓人

此地之所以致養乎萬物

而山之所以成終而成始也

 

山爲剛土

地爲柔土

東北西南

兩相對待

剛土爲骨

柔土爲膚

地上之山如人身骨節隆起於膚外

山藏於地如人身諸骨隱伏於膚内

 

凡爲平地者亦莫不有剛土以錯雜

但淺深隱現之不同

 

登高峰之絶頂眺望羣山各有枝幹脈絡

微顯皆行於地底

能穿江越河

甚而跨海者有之

則地固載山

山亦植根於地以互結交固也

 

所以易位而爲剥則山無根底

徒附於地上必將傾圯崩墮不能久峙者也

故謙非柔媚

容説者所能唯剛介不阿者能之

 

6

謙,亨,君子有終。

Δ

有功德而不矜伐舍巳而從人立身以恭執事以敬乃可謂之謙人唯傲慢自是故多窒礙而不通既以謙矣何用不亨然天下小心畏事者亦往往自處卑下不欲與人校得失辯是非甘自安於柔懦此其力

之不足非其德之有餘也苟或居得爲之勢則慎重之念漸輕而偃蹇之意漸著矣唯君子爲能操之於盈滿之際至於髦期而不改則謙之爲德直與性俱成者矣故曰有終非始之難終之難也

謙敬也從言從兼人之驕倨莫甚於言語謙之

取義於言兼者不言而躬行之謂即先行其言而後從之也大凡篤實行者自知踐履之難每見已不若人必無誇大之辭不言則已言則兼行自能敬謹而

卑約

 

8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Δ

謙者位不欲居人之上功不欲居人之先所以能亨莫高於天天道旋轉於地下其氣下濟故能垂七政以照臨而成光明之象莫卑於地地道通逹於天其形雖卑其上行之氣莫得而遏抑之也吾觀天道寒
極而隂消暑極而陽往日中則西傾月望則魄生是虧盈也春温未極而夏暑隨之秋凉未極而冬寒隨之日雖速一嵗而周天月雖遲一月而周天是益謙也吾觀地道蕃盛者必趨於消索帝王之都會倐爲坵墟人物之B藪易爲榛莽是盈之就變也深谷積爲邱陵磽确轉爲膏壤下里邊鄙乘時而集天下之舟車是謙之納流也黍稷非馨高明鬼瞰作善降之百祥主祭而百神享是鬼神害盈而福謙也至於人
道其惡盈也勢之所在則面是而背非權之已去則彎弓而從事其好謙也智者竭其謀勇者竭其力輕千里而告之以善矣彼有德有功其位本高高而能謙適所以増益其光輝而如天之下濟不矜不伐自視甚卑卑非柔懦孰得而踰越之則如地之上行高如泰華跛牂可陟卑極於地終日爲人所踐履而欲踰於其外雖夸父不能此卑不可踰之明騐也光而不可踰君子之所以有終歟天之生人各有分量
㘭堂杯水止浮芥舟燕雀飛揚不過枋榆有天下而不與其量過於天下也簞食豆羮見於色其量不及簞食豆羮也未滿乎量不期恭而自恭既盈其量不期驕而自驕有若無實若虚唯其謙也謙不可量四海不爲富天子不爲貴所以可居天位而安萬乘若田舍翁有鍾庾之貯則足高氣揚不能自禁豈復可加以區釡乎
卑賤也執事也從甲謂貴者出令甲也從左謂賤者
 奉令不但右手執事雖左手亦勉力以操作也虧
氣損也從雐鷹其聲如虎從亐氣之舒也言氣以號呼而至損傷通爲凡物缺損之用天以氣言則尤切踰越也從足從俞俞有進之義言以足進而越之也

12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Δ

地厚山高載華嶽而不重地之謙以順也山爲剛土植根於地而爲之骨地爲柔土包括於山而作之膚山之謙以止也地中有山之象所以名之曰謙也君
子觀乎其象見山雖峻絶地實含之不覺其多地雖卑下山實負之不覺其寡則萬事萬物之參錯而不齊裒乎彼而益乎此適得其當稱其物之輕重大小施而錯之均平不頗各得所宜聖者作明者述愚不肖者奉行未嘗覩賢智之有餘又何從知庸衆之不足非君子莫治野人野人不可以爲勞非野人莫養君子君子不可以爲貴驕於何生傲於何長此光明而不可踰謙之原也
褒衣博裾從衣從詳繹其義乃保母懷抱
小兒製爲寛博之衣便於裏䕶也因有愛惜之義故借爲褒貶之褒因有有餘之義故轉爲褒益之褒俗
 誤作裒非是多重也從二夕會意作於朝息於
夕人之常也苟能夜以繼日日計之不足嵗計之有餘不期其多而自多矣漢志所云一月女工四十五此之謂也後儒引周禮一后三夫人當夕以重夕爲
 多此侮聖之言也寡少也從門從頒言室家之
内其所賜與不必皆多唯以均爲當借爲諸侯自稱謂恩德之及人者少猶不穀之云不能養人也稱銓也從禾者凡輕重長短皆凖於禾十二粟爲一分十二分爲一銖十二秒當一分十分而寸從爯音義同手舉之也古但用爯而義盡

 

15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Δ

卦本謙也初處最下是謙而又謙也故云謙謙謙不厭其卑故以君子歸之人情傲慢縱恣康荘即能摧
轂袵席即起戈矛如以敬慎退遜處之何險之不濟用謙謙之道以渉大川大川安於燕居矣未有不吉者初未與物交不可爲險難甫當山下不可爲大川葢君子立身處世唯當以戒慎恐懼爲心無他謙而已矣

16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Δ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謙以恭敬遜慎爲義似乎屬與人接物而言豈知君子宅身居巳空空無知學如不及求無大過其處於
卑者乃其所以自養葢育德滋心若此而非在外之容儀也牧養牛也人心驕亢每欲出乎齊民牛性犇悍恒欲鬭很而超逸牧人之養牛引其縻而加之軶牛無不聼命者君子之養心以義爲縻以禮爲軶而鞭策之以學問則妄念潛消唯覺自視欿然豈特對人爲謙哉
牧養牛人也從牛從攴攴者人執鞭朴以驅策
之也

18

六二:鳴謙,貞吉。

Δ

謙以安身立命本不期於表暴也而令聞日彰鳴謙之謂也養之於初至此則粹面盎背發爲和樂之音聲葢動容貎斯逺暴慢出詞氣斯逺鄙背者也以柔順之德居中正之位謙將上行其吉宜矣山體下虚山鳴谷應之象詩人以鳥鳴嚶嚶爲求友之聲正與此鳴相似夫鳥之和樂而發爲鳴羣鳥從而和之君子恭敬自處人樂從之千里告善亦猶是也
鳴鳥聲也從鳥從口㑹意

19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Δ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鳴者聲聞之逹於外者也苟爲無本則色荘者矣唯其中心自得所以徴諸雍雍和美之音也養之已至故能心得至於心得則不自知其謙矣

 

19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Δ

卦之所以成謙以九三一陽當上下之交覆山而載地有能不矜有功不伐勞而謙者也陽性上往艮德
爲止止而不進則滿不至於溢髙不至於危君子處此所以有終而吉也故以彖辭歸之夫日中月盈日月之至盛也其終則爲仄爲食午未之際草木暢茂亦其至盛也其終則爲彫零黄隕人世功名之至盛其終則爲䘮身亡家唯能止而不使之至於極盛則終即其始期頤耄耋乃謂之考終乎
勞劇也從力從營省言極力經營則勞瘁也古
 作從悉從營省言悉心經營則勞劇也正或
勞心或勞力之意凡人勞則熱其火内生而逹於外著兩火者一爲君火一爲相火也

 

21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Δ

一剛而率衆柔在其下者二隂爲卑爲寡卑者經九三而上行寡者得九三而益之在上者三隂爲高爲多高者從九三而下濟多者得九三而裒之彼萬民者俱頼此而平施又復止而不進安於下卦而終焉德盛禮恭東西南北寜不心説而誠服乎

22

六四:無不利,撝ㄏㄨㄟ謙。

Δ

已過乎山而就夫地是歴盡崎嶇無有阻難者去險處順更何虞乎故無不利撝者指麾如意之謂率性皆道動容中禮無徃非謙也初曰牧養乃謙之始基二曰心得則養已成矣三曰勞曰民服措諸事業而功勲著矣謙之爲道亦既盡矣故云有終及至於四是終而復始其布置施爲縱横如意不逮戒謹而自恭不必端荘而自敬者也
撝裂也又以手指麾也從手從爲言分裂指麾
皆手所爲也分裂即分布之意

 

23

象曰:無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Δ

不違則猶言不踰矩也色溫貎敬隨其所施無不合宜言斯可模行斯可楷各得其當然之極則何有於過不及哉

 

23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Δ

五雖君位而三爲成卦之主其功勲事業皆三代之
勞矣富有天下而藏之民間任之勞臣故君不富而用則取諸其鄰也鄰臣鄰也指三在下卦而言富則盈盈即非謙恭儉之君未有聚財自專者豈唯平居爲然即侵伐之事其所利用者亦不過如此爾古今之大繆俱以富國强兵爲行軍之本威武獨㫁爲出師之道曽不知府庫之富未可恃必富在天下乃足乆甲兵之强不足畏必鄰國朝宗乃艾安人君騁威不過匹夫之勇必命将任之乃無敵於天下是行軍
出師亦必以謙德爲貴也謙果無所不利矣
侵漸進也從人從又從帚人持帚洒掃由尺寸
而漸進非可超越以往者借爲侵伐之用言徐徐從事與征討驟加不同

 

25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Δ

侵伐非謙之事以謙德而行侵伐則不服者服矣舞干羽而有苖格正人之不正孰勝於此

 

25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Δ

二之鳴虚谷傳聲也上之鳴登高而嘑也謙貴卑不貴高高者之鳴雖聲聞於逺而和之者寡似於上下有隔絶之象其退讓恭敬利用之於行師以征其邑國夫行師者爭鬭攘奪無所不至豈謙者所樂聞哉然以鳴謙用之乃仁聲仁言傳播遐邇雖干戈威武亦皆文德懷來矣邑國者邦内之國詩云商邑翼翼是也言侵伐言邑國俱不敢誇之辭謙象也五上兩爻侵伐行師若辭意重複但五之大㫖言謙不特爲
文治即侵伐亦謙可也上之大㫖言謙本能修武備行師亦無害於謙也

 

27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Δ

聖人之志豈不欲以謙治天下哉

鳴於上而無和則於其志有未得也

必不得已乃可用行師以征其邑國也

見聖人志本在謙謙有未得至於行師非其志矣

二鳴謙而中心得

上亦鳴謙而志未得

居下之謙易

居上之謙難也

二爲寡

寡在所益

故得上爲多

多在裒

故未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