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征略__三虚
壬戌年
劉咸炘
[01]
《淮南鴻烈•原道訓》曰:
無形者,物之本祖也。
無音者,聲之大宗也。
其子爲光,其孫爲水,皆生於無形乎。
光可見而不可握,水可循而不可毀,故有像之類,莫尊于水,有生於無,實生於虚。
善哉喻也。凡天地之間萬有,可一言以蔽之曰氣。
氣之所生,或實或虚。
實者五,曰木、火、士、金、水。
昔之論者,常减之增之而不能也。
虚者四,曰味、光、聲、臭,佛家謂之色、聲、香、味。
味之用,不若光、聲、臭之大。
光、聲、臭者,神明之道也。
不見其用,而用莫大焉,故曰無用之用。世知五實之用,而不知三虚之用,是以天人塞而奇常裂也。
吾治道家經典,祈禱科儀,證之經記,綜而論之。
[02]
夫祈禱之儀文,大抵無形之類也。
故《開壇儀》之《化硫贊》曰:匿無大道統乾坤,成象成形理氣渾。此恐人以疏化質亡而不信也。
故言有生於無,質生於氣。
夫氣之有,不必神明言之也,治化學者亦知之矣。雖無而實有,其顯者且可驗而知。
若光與臭,則固不待驗而人人知之。
特其用之大者,則百姓日用而不知耳。
[03]
《記·郊特牲篇》曰:有虞氏之祭也,尚用氣。
血腥閻祭,用氣也。殷人尚聲,臭味未成,滌蕩其聲。
聲音之號,所以詔告天於地之間也。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鬱合鬯臭,陰達於淵泉。灌以圭璋,用玉氣也。蕭合黍稷臭,陽達於墻屋。
故既奠,然後焫蕭合羶薌。
《祭義》:孔子曰:氣也者,神之藏也。魄也者,鬼之盛也。
骨肉斃於下,陰爲野土;其氣揚於上,爲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
幡燎羶薌,見以蕭光,以報氣也。
薦黍稷,羞肝肺,加以鬱鬯,以報魄也。
此皆詳論聲臭之道,而光亦在焉。
古聖人之制禮,蓋達於幽明之故矣。
故《申三元儀》曰:聲、味、色、香,亦凡情之畢達,所以交於神明者此而已。
祈禱之供燭者,光之道也。天以光爲天,人以光人。
言天之光,莫詳於《玉皇經》。
其大略曰:玉皇放大光明,一切境界皆大震動。帝光遍照諸天下,燭十方無極世界。
凡彼人間,上近九天,通接交連,至親至邇,長夜九幽,即時破壞諸罪。
衆以斯光力,得生諸大天宫,一切天人,如無邊明鏡,照諸影像,互相容入天上。
天下萬國九州一切靈光,悉由斯帝煥發影形。夫玉帝者,上帝也,天之主宰者也。
天以光而爲天,故神亦以光而爲神。
故《經》又曰:聖梵金仙,五老十極,諸天星辰,無窮妙境,均在帝身。
觀者迷渺,忘其身相,皆覺己身各有一玉帝在於心
目。
天帝曰:爾諸天人各得一光,忘其所以,諸天咸起光明,見玉帝與己乃竟無二。故《斗經)曰:凡有光芒,皆原玉炁。
《解除目疾儀》羅列神號,上至三清,下至地祇,皆取光義。
《衆聖總誥》則曰玉光鏡中。
《神像開光儀贊)則曰神本無方,神有神光。皆此義也。
天光之大者莫如日。
《易傳》曰: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火官經》曰:維此赤神,天地得之而光彩,烜赫道明警環斯衆。
火官者,日之主也。
人之光本於天,故其命繫於斗,義詳於《斗經》。其大略曰:金光燭地,是爲乾元。
星斗運行,靈光煥發。斗母錫瑤,輝成性復成形。《玉皇經》曰:帝光攝受,帝命生真。
又曰:帝身萬億身,帝心萬億民,分之分處合,合者合還分。
又曰:爾識真神,與吾相親。
不明其明,乃喪厥形。
《火官經》曰:含靈分一氣,愛化及長生。
又曰:行諸善事,大神新其輝,命光榮朗發,新爽神明。
又曰:若諸不遵善,自昧厥靈榮。
《申斗府儀》曰:溯受氣成形之始,由垂光散彩而來。
又曰:一點靈光萬點星,人心元不隔天庭。
《禮文昌儀》曰:人心本有光明燭,萬劫修來不壞身。
此皆言人之光也。
供燭者,以人之光合天之光也。
其義仿於古之庭燎,莫詳於《供東嶽儀》。其詞曰:
天地神光,日月星辰。
人心本善,天賜精神。
念念皆善,天地同仁。
如燈如燭,接續光明。
油乾則滅,油濁不清。
修福修善,如油日增。
施於萬事,如火光明。
以斯寶燭,表厥精誠。
此蓋合天人而言之矣。
《祀文昌儀》曰:假燦爛之光,通純一之念。
又曰:發光明燭,見光明心。
長此光明,如不滅燈。
以茲采色,譬我凡衷。
何私不滅,何德不崇。
詳哉其言之也。
夫光者何也?
志也。
志即神也。
故《施戒儀》曰:吾今遵法,一志凝神。萬聖光耀,歸吾之身。
志至焉而光聚矣。
[04]
光之著者則爲色,祈禱之揚幡,色之義也。
《春秋傳》曰:
火龍黼黻ㄈㄨˇㄈㄨˊ,昭其文也。
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揚幡之幡,半同於司常之九旗。
其《贊》曰:
維皇穆穆,日月昭昭。
靈光分散,萬類夭喬。
一氣摩蕩,五色飄搖。
山川孕寶,雲物情超。
此言色之由來精矣。
《易傳》曰:觀於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者,色也,其亦有無用之用歟。
[05]
祈禱之作樂誦詠者,聲之義也。
《易》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宋蘇洵曰:雨吾見其所以潤萬物,日吾見其所以燥萬物,風吾見其所以動萬物。隱隱谹谹而謂之雷者,彼何用也。
陰凝而不散,物蹙而不遂,雨之所不能潤,日之所不能燥,風之所不能動,雷一至焉,而凝者散,蹙者遂。
曰雨者,曰日者,曰風者,以形用。
曰雷者,以神用。
用莫神於聲,故聖人因聲以爲樂。此說善矣。
雷者,天之樂也。
義詳於《玉樞經》。
曰:地奮其光,天搖其幟。
又曰:爾諸下界民,受氣雜群氛。惟帝生大德,驅蕩一切形。
霹靂驚𥐸𥕤,示教於衆生。
此雷祖之號所以稱爲雷聲普化也,又不止如洵之所言矣。
佛家有聲聞果,觀世音振海潮音,皆此義也。
《郊持牲》曰:凡聲,陽也。
《周官.大司樂章》曰:大合樂以致鬼神示,一變而致羽物及川澤之示,再變而致贏物及山林之示,三變而致鱗物及丘陵之示,四變而至毛物及坟衍之示,五變而致介物及土示,六變而致象物及天神。
《虞書》曰:《簫韶》九成,鳳凰來儀。
《大雅》曰:喤喤厥聲,肅雍和鳴,先祖是聽。
《周頌)曰:奏鼓簡簡,衎我烈祖。
樂之感人義,詳於《樂記》。
《記》曰: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
奸聲感人而逆氣應之,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
故《郊侍牲》曰: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貴人聲也。
善乎蔣湘南之論佛釋氏經咒也。
曰:役鬼神驅禽獸之術,始於黃帝,流及荒夷,而中國反失其傳。
天生萬物,惟人爲貴。
鬼神禽獸,聽令於人,非聽令於術。
其所以必用術,術必用咒者,聲音之道,通於萬物之神明。
浮屠持咒,專恃音准。
引《大司樂》爲證。
今之祈禱,即《郊特牲》所謂號召。
唱贊迎神,即《寇謙之傳》所謂雲中音誦,皆以人聲感也。
[06]
祈禱之呈供焚香者,臭之義也。
《郊特牲》曰:至敬不饗味,而貴氣臭也。
按:
《列子》曰:饗香以爲臭,視白以爲黑。蓋古稱以鼻取氣曰饗,或曰歆。今乃言嗅。俗言聞以耳取之,名假爲鼻。
又云:鼻觀則以眼取之,名假爲鼻。皆不若
言饗歆。
饗歆香嗅四字,皆滅喉音,即鼻出入之音也,鬼神之於享物,不取其質而取其氣臭。故鬼飲酒以鼻,見於紀氏《筆記》。
古經言:鬼神皆云歆饗,而不言食。其言食者,譬也。
《郊持牲》曰:黃目,鬱氣之上尊也。黃者,中也。目者,氣之情明也,言酌於中而清明於外也。此以酒譬人氣也。
又曰:其謂之明水也,由主人之絜著此水也。此以水譬人氣也,人神之相感以氣也。
《禮器)曰:籩豆之薦,四時之和氣也。
《郊特牲》曰:恒豆之菹,水草之和氣也。其醢,陸產之物也。加豆,陸產也。其醢,水物也。籩豆之薦,水土之品也。不敢月常褻味而貴多品,所以交於神明之義也,非食味之道也。
《申三元儀》之言呈供也曰:炁統陰陽,天道亦通人道。形殊幽顯,事亡本加事存。凡百族之含靈,悉玄功之化育。
《供齋儀贊》曰:乾坤化氣百昌疏。此言合百物之氣臭,以享天神也。
臭莫大乎香。《小雅)曰:苾苾芬芬,視事孔明。《大雅》曰: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胡臭覃時。此即記所謂發揚昭明也。
故《串三元供香贊》曰:發揚玉炁回昭明,升臭潛通三界外。
香以祀神,蓋仿於燔柴而始於漢世,其來久矣。
[07]
夫四者之用,光易驗而聲臭難驗。
人之靜也,目閉而耳不閉,故子思推上天之載曰無聲無臭。
聲之感人猶易知,而臭之感人尤難知,故《記》之論臭特詳焉。
三虚畢◤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