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3日 星期四

像抄__易有太極圖

像抄__易有太極圖

像抄卷一

110-115

易有太極圖一


易有太極圖二


卡卡易

陰陽易

上下无中

三天兩地若有似像

故曰

 

易有太極圖一

 

110B

[]

此圖本來无一字

邵子

若問先天一字无

馬明衡

吾在鴻濛未判中

蘇伯厚

欲求象外无窮意

都在先天未畫中

王伯安

始信心非明鏡臺

須知明鏡亦塵埃

人人有箇圓圈在

不向蒲團坐死//

 

 

易有太極圖二

Δ

成女陰合中動根陽體立陰靜

陽動用行根陰中靜陽變成男

胎爍成何人物事

成女成男對

陰合陽變對

中動中靜對

根陽根陰對

體立用行對

陰靜陽動對

三天兩地落入凡塵

 

[]

子曰易有太極周子曰无極而太極邵子曰道爲太

極又曰心爲太極又曰能造萬物者天地能造天地

者太極朱子曰太極者象數未形而其理已具之稱

形器已具而其理无眹之目西山蔡氏曰邵子所謂

一動一靜之間者非動非靜而主乎動靜是爲太極

//

 

[]

道此立地道此立人道此立不特人物物亦有此一

圖故曰一物各具一太極萬物統體一太極只人是

直生動物則橫生植物乃倒生直生爲正橫生倒生

皆偏正者理通偏者理塞遂有靈蠢之異耳君子修

之吉不失其直故曰人之生也直小人悖之凶便或

橫或倒了故曰罔之生也幸而免//

 

[]

極只消一圖可以圓亦可以方合內外徹上下貫左

右而无不通周子圖而爲五然无極此圖分二此圖

分五此圖成男女此圖化生萬物此圖得意者總可

以一圖而了也因其以无極畨易遂謂无極與易有

兩般因其以五行畨八卦遂謂五行與八卦有兩般

已无以得周子之意或又不達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之大義而故

盤旋于真精妙合二氣交感化生无窮之物中苐

以最靈自厚幸則又何時可望立腳太極之上而能

生兩生四生八以成大業于天下乎間嘗互證朱子

之言其曰太極非有以離乎陰陽也即陰陽而指其

本體不雜乎陰陽而爲言耳(然則陰靜陽動上加

一圈只是明其不雜之意不然是離陰陽而言太極

也)又曰今人說是陰陽上別有一箇无形无影底

是太極非也(然則陰陽上別有一圈全要得意于

圈外)又曰理不外乎氣若說截然在陰陽五行之

先及在陰陽五行之中便是理與氣判爲二物(知

此則分作五圈不特判爲二且似判爲五也)又曰

非太極之後别生二五而二五之上先有太極(會

五圏爲一圈便可无先後之疑)又問自太極以至

萬物化生只是一箇圈子何嘗有異曰人物本同氣

稟有異故不同(如此却因氣稟之異圈而爲五也

)北溪陳氏謂分而爲五非有欠合而爲一非有餘

得意于五而會歸于一由周子進孔子因孔子及周

子神明黙成俱存乎人矣//

 

[]

有太極是生兩儀四象八卦要思這不是說箇天地

虛懸道理元初聖人畫卦若是畫一畫象天畫一畫

象地又畫一畫象人便是揚子雲之太𤣥了知此圖

之圈而爲五似以一圈爲人而又以一圈爲物學者

湏是會五于一始爲得之//

 

[]

極者在天地之先而不爲先在天地之後而不爲後

終天地而未嘗終始天地而未嘗始與天地萬物圓

融和會而未嘗有先後始終者也有太極則兩儀四

象八卦以至于天地萬物固已備矣非謂今日有太

極而明日方有兩儀後日乃有四象八卦也雖謂之

曰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實一時

具足如有形則有影有一則有二有三以至于无窮

皆然是故太極者无物之先本已混成有物之後未

嘗虧損自古及今无時不存无時不在萬物无所不

稟則謂之曰命萬物无所不本則謂之曰性萬物无

所不主則謂之曰天萬物无所不生則謂之曰心其

實一也古之聖人窮理盡性以至于命盡心知性以

知天存心養性以事天皆本乎此也(邵伯温//

 

[]

南陳布衣真晟言心言敬而以心字中之一㸃規而

大之爲太極以不失此一㸃爲敬意味殊是親切湏

知心之乚一腔也方寸也橫列三㸃三才也三才統

體一太極太極統體爲一心君子戒慎恐懼全體而

勿失此之謂敬耳若指中一㸃爲太極左右二㸃爲

動靜似爲未圓之見//

 

[]

子答何叔京性者三才五行萬物之理而已矣非有

一物先立乎未生之前而獨存乎既没之後也其曰

執曰用曰建亦體此理以修己治人而已矣非有一

物可以握持運用而建立之也//

 

[]

子答楊子直謂太極含動靜可以本體而言也謂太

極有動靜可以流行而言也若謂太極便是動靜則

是形而上下者不可分而易有太極之言亦贅矣夫

既以太極爲形而上矣其解无極又謂所以著夫无

聲无臭之妙却似有兩層形而上也能知周子以无

極二字畨易字則自不爲兩層之解矣//

 

[]

子婺源學藏書閣記天理民彝自然之物則其大倫

大法之所在固有不依文字而立者然古之聖人欲

明是道于天下而垂之萬世則其精微曲折之際非

托于文字亦不能以自傳也故自伏羲以降列聖繼

作至于孔子然後所以垂世立教之具粲然大備天

下後世之人自非生知之聖則必由是以窮其理然

後知有所至而力行以終之固未有飽食安坐无所

猷爲而忽然知之兀然得之者//

 

[]

地萬物晝夜寒暑彌滿六合流行今古皆易也主之

者太極(止菴楊氏)//

 

[]

極渾然一理其大无外其小无內人物各得一理似

乎分矣合而言之又渾是一理實未嘗分正如天地

間總是一月光萬川雖各得一月光總是一月光(

軒薛先生)//

 

[]

子之言太極象數未形而其理已具玉齊胡氏謂此

不雜乎陰陽之太極形器已具而其理无朕玉齊胡

氏謂此不離乎陰陽之太極不雜之太極虛一之一

不離之太極掛一之一不雜之太極不可圖不離之

太極可圖具如右//

 

[]

文清先生曰心所具之理爲太極心之動靜爲陰陽

太極理雖至妙而其實不外乎身心動靜五常百行

之間後人論太極即作高遠不可究詰之理求之去

道遠矣//

 

[]

審權曰太極在天地之先而不爲先在天地之後而

不爲後//

 

[]

有太極先要理會易字又要體貼有字蓋有易而无

太極者易无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吉凶大業一齊都

无說處//

 

[]

測各具一太極本來自具非分而與之之謂統體一

太極千燈一光非還而合之之謂//

 

[]

道先生曰萬物皆備于我不獨人爾物皆然都自這

裏出去只是物不能推人則能推之雖能推之幾時

添得一分不能推之幾時減得一分百理具在平鋪

放着幾時道堯盡君道添得些君道多舜盡子道添

得些孝道多元來依舊//

 

[]

極者兩儀未判之真元乾元者乾儀先立之太極太

極在乾儀中即名乾元太極在坤儀中即名坤元實

非二物又曰乾儀立太極全體在乾元故大坤儀立

太極全體在坤元故至天根乾元之端月窟坤元之

端爲物亦一而已又曰太極一圈即乾坤二元之統

會也管登之//

 

[]

之爲言始于箕子申于孔子其爲物不貳而生二生

四至百千萬億以迹觀之渾无一物以理求之樞紐

萬物聖人見其理故曰太極昧者惑于迹故設爲太

清太虛太空之號而于太極之理无睹焉學術邪正

所由判也(方達卿)//

 

[]

極者造化之根底未有天地由此生天地故曰先天

既有天地由此生人生物故曰後天非先天之外又

有一後天先天之體即後天之用也非太極之外又

有先天後天天地之體用即太極之體用也(章本

清)//

 

[]

論性者或以理言或以氣言或兼理氣言何如顧叔

時曰厥初一氣也孰主宰是理也所謂性蓋自其主

宰言之也曰如此得无遺氣曰既曰自其主宰言便

是就氣上㸃出理來曷嘗遺氣吾儕要識性湏從主

宰處認取方有下落雖曰性不離于氣亦必知其有

不墮于氣者存而後性之真面目始見耳若向氣上

認取他這箇紛紛紜紜清濁純駁千態萬狀將指何

者爲性曰然則理與氣二乎曰識得理是氣之主宰

如何分而爲二曰然則理與氣一乎曰識得理是氣

之主宰如何混而爲一又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

哉坤元萬物資生人與禽獸都從那裏來有何差殊

其不同者只是這些子靈處耳曰何以有這些子不

同曰理同而氣異也曰這些子恐亦是理之發竅曰

誠然第謂之發竅便已落于氣矣這箇竅在禽獸僅

通一隅在人可周萬變自禽獸用之只成得箇禽獸

自人用之便成得箇人至于爲聖爲賢與天地竝其

究判然懸絶而其分岐之初不過是這些子故曰幾

希自從源頭上看也又曰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存之

則人矣去之則禽獸矣存與去兩者其間不能一寸

故曰幾希此從念頭上看也從源頭上看便知人絶

无可自恃處從念頭上看便知人畧无可自肆處由

叔時之言觀之此一圖以乾南爲統體則誠明之性

乃人之源頭以離東爲發竅則明誠之教乃人之念

頭從源頭上看不通便塞絶无少可自恃處從念頭

上看不存便去畧无少可自肆處此一圖方始到手

 

[]

心虞曰學者謂太極多說得高遠令人難尋如薛敬

軒之言極是切近其言曰只于身心口鼻耳目手足

動靜應事接物至近至小處看太極尤分明不必專

論于千古之上六合之外也然近者小者既盡則遠

者大者可黙識而一以貫之矣//

 

[]

問易有太極何處見得龍岡賀氏曰吾心渾然一太

極也吾心本來无一物也而萬物皆備反觀之謂知

來順應之謂數往无時而不反觀隨時而爲順應蓋

无所不用其極也又曰隨時制變者易也而廓然大

公之體无不具廓然大公者太極也知易者渾身都

是易都是極//

 

[]

人言太極多似懸空撈摸不根易說王子植曰易變

易也此體常運謂之生孔子言天地之大徳曰生生

生之謂易一陰一陽之謂道若指其呈露徧滿者而

言自一息一念一舉動一語黙一刻一時一日一月

一年一紀以至元會運世之始終皆生生也皆變易

也故舉易之一字而道無餘藴矣學者要先知易然

後可與言太極//

 

[]

易筌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陰陽天之極也

立地之道曰柔與剛剛柔地之極也

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仁義人之極也

天非陰陽不立

地非剛柔不立

人非仁義不立

猶屋之有極而立爲屋

三極者

參而三

合而一

極之爲言至也

太極者至之又至

非尋常之極

故曰太極////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