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9日 星期日

第三十三章__知人者智

《第三十三章__知人者智》

補過齋讀老子日記

楊增新纂



風落山女惑男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1

.2知足者富。7

.3行者有志。8

.4不失其所者久。9

.5死而不亡者壽。12-19

 

[]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

自勝者強

Δ

知人者人各有長各有短知其短中之長知其長

中之短自知者已有所長有所短知其長而思擴

充其長知其短而思補救其短//

一事之明爲智全體之智爲明智在發用處見明

就心體上說智如暗室之燈有照有不照明如當

空之日其照無不照故知人者未必自知自知者

未有不知人者也//

鑑能照物不能自鑑其形影權能稱物不能自權

其輕重可見知人難而自知尤難//

知人亦學者當務之急然智不足以自知而亟亟

於知人是用其智於外未能歛其智於內責人重

而實已反輕矣故子貢方人孔子以爲夫我則不

暇也//

勝人者有力所謂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將百勝

者強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自勝猶言克己自即己勝即克也非禮勿視非禮

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視聽言動皆出於己非

禮勿視聽言動即是克己四勿字有多大力量自

已管束自家身心不使一亳陷於非禮便是克己

便是自勝//

易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程傳朱義

皆引老子自勝者強之語以釋之不履非禮即是

自勝壯未有大於此者孔子曰棖也慾焉得剛則

知自勝者之爲強矣//

3

勝不以力將以求強不知反以致弱自勝者不求

勝人而人卒莫之能勝此謂戰勝於朝廷明乎此

則知所以爲強而以力服人窮兵黷武之流皆不

足道矣//

以己壓制人不可也而自家宜壓制自家以己降

伏人不可也而自家宜降伏自家若能省察克治

纔有私便克去久則無一念之私纔有過便速改

久則無一是之過非天下之大勇不能故曰自勝

者強也//

王陽明征三浰時以書示薛侃曰破山中賊易破

心中賊難區區剪除鼠竊何足爲異若謂賢掃蕩

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大丈夫不世之偉績

也陽明所云破山中賊即老子勝人者有力之謂

破心中賊即老子自勝者強之謂自古儒將必先

心地乾淨而後能收勘定之功子路可使治賦孔

子不許其仁棖也慾孔子不以爲剛是知勝人者

之有力不如自勝者之難能而可貴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即兵法所謂知己知彼也知

人在偵諜故貴於智知己患蒙蔽故貴於明勝人

者有力則操必勝之權自勝者強則立於不敗之

//

能自知者能自勝者也能自勝者能自強者也物

勝我我弱我勝我我強故明則強矣//

王弼云明用於己則物無避焉此言自知即所以

知人也故曰自知者明又云力用於己則物無改

焉此言自勝即所以勝人也故曰自勝者強無改

當仆無敵//

不衿知人之智而以自知爲明明道若昧也不恃

勝人之力而以自勝爲強守弱曰強也//

老子云自知者明自勝者強文中子云自知者英

自勝者雄語意相近//

知人以智智有時窮勝人以力力有時困是智力

不足恃也自知者不求知人而自能知人故曰明

自勝者不欲勝人而自能勝人故曰強//

不自知安能知人不自勝安能勝人//

 

[]

知足者富

Δ

王弼云知足自不失故富也愚謂知足者不萌非

分之思想自無不軌之行爲雖未來之富未可必

而固有之富可常保故曰富也//

心富則境不能貧心貧則境不能富知足者顏之

瓢可樂飢由之袍可禦寒貧猶富也不知足者如

塞漏巵如填巨壑將終身無足之日即終身無富

之日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足則寡欲欲寡則事省事省則用儉不期富而

富矣漢武黷武開邊求強反弱求利反害禍生於

不知足故曰知足者富//

百不足思千千不足思萬求田宅憂子孫十人而

九也郡縣則慕監司監司則慕疆吏疆吏則慕宰

衡天子則慕神仙愈得愈貪豈有足時故知足則

貧者富不知足則富者貧//

 

[]

強行者有志

Δ

王弼云勤能行之其志必獲天可補海可填山可

移金石可開豚魚可格有志者事竟成勉旃勉旃

道雖遠強行則至事雖難強行則成爲政不在多

言顧力行何如耳故曰強行者有志//

志在高山必躋其顛志在流水必觀其瀾行萬里

者不以半途輒止舉百鈞者不羨一羽之輕故曰

強行者有志//

 

[]

不失其所者久

Δ

不失其所即易艮其止止其所也之意以五倫言

君之所在仁當不失其仁父之所在慈當不失其

慈以五事言視之所在明當不失其明聽之所在

聰當不失其聰一事有一事之所一物有一物之

所自知者知性分之內粹然自足而無非分之想

故能安於其所而不遷此因自知之明而能不失

其所之說也自勝者以方寸爲壁壘以天君爲將

帥以私欲滿寇讎如兵家之有根本地不使敵人

入其奧而據其宅此因自勝之強而能不失其所

之說也得其所則安失其所則危得其所則治失

其所則亂故曰不失其所者久//

以兵法言一國有一國之根據地一省有一省之

根據地以至一縣一鄉皆然一營有一營之根據

地一隊有一隊之根據地以至一兵一卒皆然得

其所則安失其所則危得其所則勝失其所則敗

履加於首則僭冠厝於足則褻蛟龍失水則死虎

豹離山則危故曰不失其所者久//

以易道言如乾諸爻潛見飛躍不失其所也亢而

有悔失其所矣又如需諸爻需於郊不失其所也

需於泥失其所矣又如履諸爻履道坦坦不失其

所也履虎尾失其所矣不失其所則吉失其所則

凶悔吝隨之諸卦皆然

在人自會之耳//

賈誼云天下大器也今人之置器置諸安處則安

置諸危處則危天下之情與器無以異在天子之

所置之湯武置天下於仁義禮樂累子孫數十世

秦王置天下於法令刑罰德澤亡一有禍幾及身

子孫誅絕愚謂置天下於仁義禮樂則可以長治

久安老子所謂不失其所者久也不此之務而矜

言法治假守法之名行非法之實天下不亂亡者

未之有也//

韓昌黎詩云安置妥貼平不頗安置妥貼即不失

其所之謂一事未安置妥貼則患由此一事而生

一人未安置妥貼則禍由此一人而起慎之哉//

 

[]

死而不亡者壽

Δ

王弼注云雖死而以爲生之道不亡乃得全其壽

身歿而道猶存況身存而道不卒乎愚謂死而不

亡非身外有身之謂王注以身歿道存爲言極爲

平易確實世無不死之人而有不亡之道道亡而

身存不死如死也道存而身亡不壽如壽也身之

壽有盡道之壽無窮壽於身不如壽於道知此則

顏子無妨短命原壤何貴高年//

死而不亡是說形亡而神不亡故又曰谷神不死

修養家欲使鉛汞結丹宗教家欲使靈魂不滅皆

是死而不亡屈子云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

光莊子云吾與日月參光吾與天地爲常當我緡

乎遠我昏乎人其盡死而我獨存乎此皆悟道之

//

谷神不死是在天之神不死死而不亡者壽是在

人之神不死無百年不死之形有萬年不死之神

張橫渠云聚亦吾體散亦吾體知死之不亡者可

與言性矣//

古人去千載而正氣常塞於天地之間如詩書所

載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兹殷多先哲王在天自是

實有此理假令龍之死無以異魚鼈之死麟之死

無以異犬馬之死聖人之死無以異凡人之死人

亦何樂爲君子而不爲小人哉君子清明在躬氣

之清者自然升於天而爲神小人志行汚穢氣之

濁者自然入於地而爲鬼堯舜孔顏至今不亡也

祗要人信得及耳//

問西人靈魂之說有諸曰靈魂根於性人所同有

即性體之靈明是也莊子云人之生氣之聚也聚

則爲生散則爲死人死則氣散靈魂亦與之俱散

惟有道者真性常存而靈魂之易散者獨能不散

木石之靈尚能成精而況人乎然而靈魂之在人

非盡能死而不亡也即如學老子者不能人人皆

神仙學孔子者不能人人皆聖賢惟有志者事竟

成耳//

人無不死之形而有不死之神若子又生子孫又

生孫以嗣以續則形神皆可不死子之形即父之

形之所分子之神即父之神之所留故曰人而有

子是謂不死孝經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形生而

神即與俱生矣莊子云指窮於爲薪火傳也不知

其盡也薪有盡火無盡以此薪之火爲彼薪之火

歷年億萬而火不滅也以父祖之形爲子孫之形

雖傳世千百而形不滅也黍麥刈矣以黍麥之粒

種之而黍麥又生桃李枯矣以桃李之實理之而

桃李復榮故人於死後惟子孫一脈流傳與己身

有密切關係其餘皆夢幻泡影子孫而賢則繼志

述事父祖如登天堂子孫不肖則敗壞家門父祖

如墮地獄爲父母者而知此理則教子不可以不

嚴爲人子者而知此理則自立不可以不早//

死而不亡者壽吳澄注云雖死而此心常存故謂

之壽王弼云雖死而以爲生之道不亡乃得全其

壽愚謂道亡則雖生猶死道存則雖死猶生無萬

古不死之心有萬古不死之道人之壽與不壽視

道之亡與不亡知死之未嘗死則知生之不可徒

生矣//

殺身成仁即是死而不亡//

立德立功立言即是死而不亡立德是德行之科

孟子所謂有成德者是立功是政事之科孟子所

謂有達材者是立言是言語文學之科孟子所謂

有答問者晤對一堂則必資於言語所謂有私淑

艾者尚論千古則必資於文學//

聖如孔子雖不立廟其神亦萬古常存老子云死

而不亡自是實有此理如近代所立專祠其人未

必爲神其廟亦未必有神不過粉飾而已//

自知乃能知足知足則不見異而遷然後不失其

所自勝乃能強行強行則惟日孳孳斃而後已然

後死而不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