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莊公看太極圖說
[]
今強讀曰虛圈子
[]
此所謂無極而太極也(朱子說)
[]
曰無極言初無箇極也曰而太極言實則爲莫大之
極也
[]
極字所從來本是指屋極故極字從木今以理之至
極而借此以名之猶道本是道路之義今亦以此理
爲人之所當行而借名之耳
[]
太字是大字加一點蓋大之有加焉者也既曰極矣
而又加以太蓋以此理至廣至大至精至微至中至
正一極字猶未足以盡之故加太字於極之上則至
矣盡矣不可復加矣易贊乾曰剛健中正純粹精者
亦此意彼則其詞備此則其詞約也
[]
又按易曰至哉坤元至即極之義曰大哉乾元大亦
太之意但陽雖得兼陰然對陰靜而言猶只是陽動
之一偏而非其全體之妙故乾只言大而不兼言至
亦未全於太也
[]
自孔子以後只言太極未嘗言無極世之昧者蓋有
以陰陽五行之例而求太極於有形象者故周子復
添立無極二字明其只貫乎陰陽五行之中而實超
乎陰陽五行之表也朱子釋此句之義云上天之載
無聲無臭(無極之義)而實造化之樞紐品彙之
根柢(太極之義)也故曰無極而太極非太極之
外復有無極也
[]
太極云者只是理之尊號也蓋貫萬理而一之也所
謂道之大原也
[]
朱子曰無極而太極此而字輕無次序也
[]
或曰因此而字故生陸氏議論
[]
所以動而陽靜而陰之本體也然非有以離乎陰陽
也即陰陽而指其本體不雜乎陰陽而爲言耳(朱
子說)
[]
本體實全體也曰所以動而陽靜而陰之本體者愚
嘗以爲所以動而陽者靜之陰也所以靜而陰者動
之陽也蓋陰根乎陽陽根乎陰此所謂全體也即所
謂本體也即所謂理也以愚管見論之盡六合皆氣
也理則只是此氣之理耳先儒必先有理而後有氣
及理生氣之說愚實有所未解
[]
此只是易大傳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者其曰非有
以離乎陰陽也即陰陽而指其本體不雜乎陰陽而
爲言耳此正易本義所謂陰陽迭運者氣也其理則
所謂道蓋陰陽非道陰陽所以迭運之理則道也非
他也
[]
朱子曰今人說陰陽上別有箇無形無形底是太極
非也
[]
今強讀曰虛圈子
[]
此(改讀曰太極)之動而陽靜而陰也(陰陽
)中(一太極)者其本體也(朱子說)
[]
陰靜陽動之中有太極焉此即所謂陰陽一太極也
所謂非有離乎陰陽也即陰陽而指其本體不雜乎
陰陽而爲言者也其實與一也對而觀之其
不雜乎陰陽者歟其不離乎陰陽者歟一而二二
而一者也愚非不知其不雜亦不離不離亦不雜而
爲是分歧之說以取譏於人者以必如是觀之乃得
二者之辨而其一致之意亦自可識也
[]
動生於靜靜生於動一動一靜互爲其根命之所以
流行而不已也此蓋太極之本體也是豈離於一陰
一陽乎抑豈雜於一陰一陽乎所謂道之體用不外
乎陰陽而其所以然者則未嘗倚於陰陽也
[]
(讀曰左半)者陽之動也(太極)之用所
以行也(右半)者陰之靜也(太極)之體
所以立也(朱子說)
[]
以此觀之則本體之爲全體亦可見矣謂兼有體用
也蓋泥於器而不雜於器乃所謂道也形而下者謂
之器器者各適其用形而上者謂之道道者實妙其
全
[]
(陰中之陽)者(陽動)之根也(陽中之
陰)者(陰靜)之根也(朱子說)
[]
陰根陽陽根陰者如此蓋二氣之分實一氣之運故
天地暌而其事同男女暌而其志通向非其一本之
故則何以異形異勢而相求相合有莫知其所以然
者哉又五行亦共宗也故能相生而相尅以相成也
張子曰陰陽之精互藏其宅其與周子陰根陽陽根
陰之說若合符節張子未必見太極圖與通書也而
其起然獨見有如此以此益信周子之太極圖不必
自种穆而來也种穆豈足以與於此哉
[]
(讀曰自陰陽而五行)此陽變陰合而生水
火木金土也(自左而下交於右)者陽之變也
(自右而下交於左)者陰之合也(朱子說)
[]
陽變而之陰生水及金陰合而之陽生火及木土則
於一變一合之中故兩得之而居中焉下文曰土冲
氣也以此
[]
問陽何以言變陰何以言合朱子曰陽動而陰隨之
所以言變合
[]
朱子又曰陽變陰合初生水火水火氣也流動閃爍
其體尚虛其成形猶未定次生木金則確然有定形
矣水火初是自生木金則資於土
[]
愚謂陽變而生陰之水陰合而生陽之火然水太陰
也則又交於陽而生少陽之木火太陽也則又交於
陰而穿乎土以生少陰之金此皆以質而語其生之
序然也其水金在右火木在左則以陰陽方位而定
也詳在下文
[]
陰盛故居右(朱子說)
右陰所居之方也天地人物皆然
[]
陽盛故居左(朱子說)
左陽所居之方也天地人物皆然
[]
何謂天地人物皆然帝出乎震說言乎兌生氣在東
殺氣在西是天地左陽而右陰也男子六脉以左爲
主女子六脉以右爲主是人物亦左陽而右陰也
[]
陽穉故次火(朱子說)
少陽次于太陽之下也
[]
陰穉故次水(朱子說)
少陰次于太陰之下也
[]
此皆特以陰陽方位而分固非以質而語其生之序
亦非以氣而語其行之序也然自左陽而右水陽生
陰也自右水而左木陰生陽也自右陰而左火陰生
陽也自左火而右金陽生陰也方位雖若局定而其
相交之勢則固與相生之序及推行之序不相悖也
[]
冲氣故居中(朱子說)
[]
冲氣即所謂陰陽會合冲和之氣以其無定位也故
獨位之於中以見其於四行無所不在無所不該也
以流行者言前乎爲木爲火者於此而成其終後乎
爲金爲水者於此而成其始
[]
太極圖本旨言陰陽生五行正當主以質而語其生
之序者而是五者之氣上行於天則自木而火火而
土土而金金而水故言五氣順布四時行焉於陽變
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之下
[]
而水火之(變合)交係乎上陰根陽陽根陰也
(朱子說)
[]
右水陰也却自左陽動而來左火陽也却自右陰靜
而來蓋陰陰也其根則陽陽陽也其根則陰二者互
藏其宅也誠以太極之全體無閒可破特自其體之
全而別其分之殊豈可謂是二者判然不相關者哉
今以水火二物觀之火能造物外明也而內體則實
暗非以根於陰乎水外暗不能照物也而中却虛明
能照非以根於陽乎又朱子曰水質陰而性陽火質
陽而性陰
[]
愚謂水內明陰中有陽也分明是圖之陰靜一邊火
內暗陽中有陰也分明是圖之陽動一邊所以然者
非以陰根陽陽根陰而何
[]
水而木木而火火而土土而金金而復水如環無端
五氣布而四時行也(朱子說)
[]
自水陰盛故居右以下至陽根陰也皆據圖中五行
定位言所謂以質而語其生之序也自水而木木而
火以下至四時行也乃兼圖中五行數條牽系而言
所謂以氣而語其生之序也
[]
木氣布爲春萬物以生火氣布爲夏萬物以長金氣
布爲秋萬物以斂水氣布爲冬萬物以藏土氣則寄
旺於四序之間萬物之生長收藏者以成此所以接
之以下二圖
[]
朱子曰金木水火分屬春夏秋冬土則寄旺四季如
春屬木而清明後十八日即是土寄旺之時每季寄
旺十八日共七十二日唯夏季十八日土氣爲最旺
故能生秋金也
[]
又曰有太極則一動一靜而兩儀分有陰陽則一變
一合而五行具然五行者質具於地而氣行於天者
也以質而語其生之序則曰水火木金土而水木陽
也火金陰也以氣而語其行之序則曰木火土金水
而木火陽也金水陰也又統而言之則氣陽而質陰
也又錯而言之則動陽而靜陰也蓋五行之變至於
不可窮然無適而非陰陽之道至其所以爲陰陽者
則又無適而非太極之本然也夫豈有所虧欠閒隔
哉
[]
問以質而語其生之序此豈就圖而指其序耶而水
木何以謂之陽火金何以謂之陰朱子曰天一生水
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一三陽也二四陰也
問以氣而語其行之序則木火土金水此豈卽其運
用處而言之耶而木火何以謂之陽金水何以謂之
陰曰此以時序而言如春夏爲陽秋冬爲陰
[]
愚謂土之一字當折作四分看水火木金各有土也
故象止有四而四時有土氣
[]
勉齋黃氏曰五行有生數有行數不知何故初生是
一樣流行是一樣其爲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易簡
之義恐不如此故嘗疑其只是一樣及以造化之本
原參之人物之生育初無兩樣只是水木火金土便
是次序古人欲分別陰陽造化之殊故以水火木金
土爲言耳自一至十之數特言奇耦之數多寡耳非
謂次第如此也蓋積實之數非次第之數也天得奇
而爲水故曰一生水一之極而爲三故曰三生水一
極爲三以一運之圓而生三故一爲三也地得耦而
爲火故曰二生火二之極而爲四故曰四生金二極
爲四以二周之方而爲四故二爲四也水者初生之
陽木者極盛之陽火者初生之陰金者極盛之陰陽
極而生陰陰極而生陽故但當以水木火金土爲次
序也自初生至流行皆是如此若要看陰陽奇耦一
初一盛則當曰水火木金土非謂次序如此也今以
爲第一生水第二生火第三生木第四生金以爲次
序則誤矣水木火金土五行之序也水火木金土分
其奇耦初盛而爲言也以此觀之只是一㨾無兩㨾
也所謂一二三四但言一多一少多之極少之極也
初非以次序而言猶言一文兩文非謂第一名第二
名也果以次序而言之則一生水而未成水必至五
行俱足猶待第六而後成水二生火而未成火必待
五行俱足又成就了水然後第七而後成火耶如此
則全不成造化亦不成義理矣
[]
蓋五行本渾融無閒而立言之序自有別耳勉齋之
說獨精神是補諸子之所不足也
[]
勉齋又曰六之成水也猶坎之爲卦也一陽居中天
一生水也地六包於外陽少陰多而水始成七之成
火也猶離之爲卦也一陰居中地二生火也天七包
於外陰少陽多而火始成坎屬陽而離爲陰以其在
内爲生在外者成之也若以次序言全不成義理矣
雖然此特粗淺之論
勉齋又曰五行之序某欲作三句斷之曰論得數奇
偶多寡則曰水火木金土論始生之序則曰水木火
金土論相生之序則曰木火土金水如此其庶幾乎
勉齋又曰太極不可名狀因陰陽而後見一動一靜
一晝一夜以至於一生一死一呼一吸無往而非二
也因陰陽之二而反以求之太極之所以爲陰陽者
亦不出於二也非其本體之二何以使末流無往而
不二哉然二也各有本末各有終始故二分爲四而
五行立矣蓋一陽分而爲木火一陰分而爲金水木
者火之始火者木之終金者水之始水者金之終物
各有終始未有始而無終有終而無始者二者各有
終始則二分爲四矣知二之無不四也則知其所以
爲是四者亦道之本體也非其本體之四何以使物
之無不四哉故二與四天下之物無不然則亦足以
見道體之本然也孰爲太極不可名狀此亦可以見
其端倪矣體用一源顯微無閒要當以是觀之塞天
地貫古今無往不然仁義禮智特就人心而立名耳
[]
愚謂此五行自造化言故以水木火土金爲序易大
傳天一地二章之五行是自造化之生成萬物言故
以水火木金土爲序其以水木火土金爲序者分明
是自流行之用而言也其以水火金木鄉兌而土居
中者分明是據對待之定位而言也論造化之生生
則當以流行者爲主論陰陽之生五行五行之分屬
陰陽則惟以對待之定位觀之爲明白也
[]
(虛圈)(實圈)五行一陰陽五殊二實無餘欠也
陰陽一太極精粗本末無彼此也(朱子說)
[]
五殊二實言五者之殊一二者之實也所以申解五
行一陰陽之義也
[]
無餘欠也夫五行既只是一陰陽則安容有餘欠乎
其用字之義亦甚精矣
[]
精粗本末無彼此者此所以申解陰陽一太極之義
蓋分理與氣則理爲精氣爲粗所謂形而上形而下
也太極者二氣之本體二氣者太極之支分是太極
爲本二氣爲末也所以無彼此者蓋精而本者實包
舉乎粗而末者其粗而末者實皆精而本者之所在
耳故曰無彼此也明陰陽一太極也然五行一陰陽
處即便是陰陽一太極處今於彼曰五殊二實無餘
欠而於此乃曰精粗本末無彼此何與二五均氣太
極對陰陽則有理氣之分也
[]
太極本無極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也(朱子說)
54
59
[]
蓋利貞者誠之復萬物之入機也人之義亦然也
[]
此所謂易也而三極之道立焉實則一○也(朱子
說)
[]
蓋立天之道曰陰與陽而陰陽成象一極也立地之
道曰柔與剛而剛柔成質一極也立人之道曰仁與
義而仁義成德一極也
[]
夫易有太極乃不出乎
[]
愚謂太極圖與中庸同貫
60ok
[]
周子於篇末云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
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
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
朱子釋之云云此天地之閒綱紀造化流行古今不
言之妙聖人作易其大意蓋不出此故引之以證其
說
[]
霍州學正曹端因太極圖說中有氣化形化死生之
說乃述其意而作詩以自喻
氣化
氣化
太乙分兮作兩儀陰陽變合化工施生人生物都無
種此是乾坤氣化時
形化
形化
乾坤氣化已成形男女雌雄牝牡名自是生生有形
化其中氣化自流行
死生
死生
陰陽二氣聚時生到底陰陽散時死生死陰陽聚散
爲古今造化只如此
輪回
輪回
空家不解死生由妄説輪回亂大猷不有天民先覺
老孰開我後繼前修
[]
朱子曰無極二字乃周子灼見道體迥出常情勇往
直前說出人不敢說底道理令後之學者曉然見得
太極之妙不屬有無不落方體真得千聖以來不傳
之祕
[]
又曰凡看道理要見大頭腦處分明下面節節只是
此理散爲萬殊如孔子敎人雖是逐事説箇道理未
嘗説出大頭腦處然四方八面合聚湊來也自見得
箇大頭腦若孟子便已指出教人周子説出太極又
大段分明指出矣且如惻隱之端從此處推將去則
是此心之仁仁即四德之元元即太極之動處如此
節節推將去亦自見大頭腦處若看得太極分明則
盡見得天下許多道理條件皆自此出事事物物上
皆有此箇道理元無虧欠也
[]
又曰太極圖某若不分明別出許多節次出來如何
看得但未知後人果能如此仔細去看否又曰周子
太極圖經許多人不與他思量出自某逐一與他思
索出得他如此精密
THE
E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