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

身易


身易

 

一卷 [淸 唐彪撰]世揩堂藏板

唐彪身易

蘭溪唐彪翼修著

 

[]

先天即在後天中後天原本先天出故理所以統氣

而氣所以載理知理寓於氣中則道不必向身外求


 

[]

是故易在天地實在吾身易在吾身故在天地邵子

云人身皆有一乾坤故未畫卦前原有易朱子謂物

物各有一太極即無圖書八卦豈不作乎由此觀之

易不誠在觀吾身哉

 

[]

繫辭云聖人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

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故知八卦之作非聖人

強作也以近取諸身而作也

 

[]

所謂遠取諸物者以河出圖洛出書也然遠取諸物

者必先近取諸身使身內之圖書不現八卦不呈則

河雖出圖聖人何能遽知其爲象之源而取之以窮

天地之奧洛雖出書聖人何能遽知其爲象數之宗而

取之以窮天地之機乎惟身內之圖書既現八卦成

形朗然心目我自知之而不可以告人雖告人而人

不信適於河中出圖洛中出書聖人即取而名之以

爲八卦之作由乎此也其實則近取吾身之意居多


 

[]

然周易本諸身而學易者豈可視爲卜筮陳言而不

體之吾身乎體之何加亦惟於三光之地致其功而


 

[]

三光者何也靈光也神光也精光也造化之元生成

之本也靈光性神光心精光命

 

[]

性日魂命月魄心斗樞斗樞所以統日月心所以統

性命也是三光也或謂之明德良知聰明或謂之元

火陽精元神或謂之元覺三昧火光明藏名不同實

一也

 

[]

聖賢生而光明不同乎人者其得天厚也

 

[]

是故光明聚則生光明散則死死生分乎此矣光明

屬陽而伸故爲神幽暗屬陰而屈故爲鬼鬼神分乎

此矣

 

[]

燈非此不燭水非此不鑑鏡非此不別凡天下之能

知物照物者以具此也

 

[]

人日賴三光以生以成以長以化而忘其所以然猶

魚日藉水以生以成以長以化而忘其所以然也

 

[]

乃知光者神也神先天氣後天故萬物皆生於神也

譚子云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斯之謂耳

 

[]

回光返照戒慎不暗恐懼不聞其存養之實乎故曰

收斂歸藏乃見性情之實也又曰內視之謂明反聽

之謂聰也

 

[]

致知者其始基矣乎不致知則不知光明之有藏宅

致功之有先後而存養無其地矣

 

[]

定而靜靜而安何思何慮所以存之養之也

 

[]

形則著著則明靜極而動光之所以發也

 

[]

其動靜有侯其進退有度其盈虧有時無一不與月

之納甲相吻合也

 

[]

月之三日見於庚也一陽生於二陰之下有震象焉

震納乎庚矣其八日弦於丁也二陽生於一陰之下

有兌象焉兌納乎丁矣十五盛盈於甲也純陽無陰

有乾象焉兌納乎甲矣十五以前陽主進故日盈於

一日其侯其徵皆在暮凡吾身之造化生升動間增

益之進機皆觀此矣十六之朝見於辛盈而虧矣一

陰生於二陽之下有巽象焉巽納乎辛矣其二十三

也則下弦也二陰生於一陽之下有艮象焉艮納乎

丙矣三十日晦於乙也純陰無陽有坤象焉坤納乎

乙矣十五以後陰主退故日虧於一日其象其時皆

在朝凡吾身之造化死降消沒之退機皆觀此矣乃

其要則在朔旦之相交也糾蟠搏結翕聚收藏有冬

至子半之象焉歸根復命在此時矣故能死而復生

消而復息暗而復明

 

[]

聖人者仰觀天俯察地睹日月之交光合璧與其盈

虧進退之候而得其機體之於身使吾身之日性月

命亦如天地之交光合壁不失其動靜進退之機而

聖功生矣故謂之格物格物者格乎天地因以知吾

身格乎日月因以知吾之性命若夫乎人智卑而識

淺非友天下之善士得師而傳之不足與乎此也

 

[]

日月合璧之謂易日月交光之謂明明明德者具性

命合一而光朋煥發之謂乎

 

[]

其位必中也雖千變而不離乎中其體必一矣雖百

變而不失乎一於此知中非外致一自內生執吾身

之中而後能隨事以執天下之中得吾身之一而後

能以一貫天下之理執中一貫起外求乎

 

[]

性命心三者皆中而三中復會爲一中其中爲大中

性命心三者皆一而三一復歸於一一其一爲太一

天地間惟無對者爲尊上與下對左與右對惟中無

對故中爲太極

 

[]

蔡氏曰天下之萬理出於一動一靜天下之萬數出

於一偶一奇天下之萬聲出於一闔一闢天下之萬

象出於一方一圓故化雖云萬無不始於一也而諸

一復歸于一不襍乎理數聲象而又不雛乎理數聲

象者非太極乎故一即太極也

 

[]

河圖而虛其中者象太極也洛書而虛其中亦太極

也天地之間凡虛者多中未有中而不虛者也故曰

太極者虛中之象惟其中故光明位焉光明歸焉惟

其虛故光明升降往來及其內而生生不息化化無

窮也

 

[]

古人常實指其地矣曰天根也月窟也坤復之間也

虛危之地也元牝之門也而不知者終難強臆也

 

[]

其象則有而無無而有者也其機則動復靜靜復動

者也古人嘗明指以示人矣曰一動一靜之間其天

地人之至妙至妙者歟又曰天根月窟閒來往三十

六宮都是春又曰忽聞夜半一聲雷萬戶不聞次第

開若識無中含有象許君親見伏羲來曰動靜往來

曰無中含有明以其機示人矣而不知者終難強臆

也苟非得師而傳之深造而實詣烏能知其言之親

切有味哉

 

[]

知乎此體乎此深造而實詣乎此則不必玩索河洛

而身內之圖書現不必求合八卦而身中之八卦形

性光如日命光如月心光如斗吾身之天地位吾身

之萬物育矣故曰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

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勿違後天

而奉天時

 

[]

要之以修身爲本以誠意爲基非然則道自道而人

自人烏能與之合一而無間哉

 

[]

易之作也由於昔之聖人盡性至命後之欲盡性至

命者可不準諸易以致功乎不準諸易安知入聖之

功在效法乾坤乎在深明離坎乎在體陰陽順逆之

理施因時變化之功循九六制裁之妙乎故欲盡性

至命而不準諸易焉吾未見其可也

 

[]

聖人實以內景之法象示人也故有是焉夫內景之

法象變化無端非言僻所能竟故不能悉舉以示人

惟卦圖乃內景法象之大者故舉以示人欲人玩此

而悟以反求諸身且以證吾身之造化也

 

[]

是以易盡於圖邵子曰圖雖無文吾終日言而不離

乎此蓋天地萬物之理皆在其中矣而圖從中起知

萬事萬化生於心也

 

[]

闔戶之謂坤闢戶之謂乾一闔一闢之謂變闔闢之

機本相對待先言闔而後言闢者靜藏而後振動也

連山歸藏雖有圖無文然無非此意矣

 

[]

蓋自動靜既分陰陽而理氣數象皆落兩端矣兩端

者對待之體也對待者必相反故一偶一奇一降一

升一明一暗一寒一暑推而廣之不可勝數無非對

待也而對待之中無截然兩端之理中有互藏交錯

之性往來還返之情故相反而適以相成

 

[]

離反爲女坎反爲男故離之真火藏於坎而坎之真

水藏於離所謂坎離顛倒陰陽之精互藏其宅也

 

[]

乾兌雖震在天爲陽在地爲剛在天則居東南在地

則居西北巽坎艮坤在天爲陰在地爲柔在天則居

西北在地則居東南大抵互藏交錯而後能變化互

藏交錯而後能悠久不息也

 

[]

夫水升則火降火降則水升剛反則爲柔柔反則爲

剛故屯與蒙爲反易需與訟相正倒六十卦用終而

俱始無非屈伸反覆對待相成之義焉

 

[]

左右者其陰陽進退之道路乎然不可一槩論也天

之左必地之右地之右爲天之左從左而升者必自

右而降從左而降者必自右而升其所以分左右者

以順逆爲之也蓋非順逆則無以爲進退非進退則

無以爲循環而變化不窮之妙息矣此順逆進退所

以爲變化不窮之妙也

 

[]

生而不尅則生者無從裁制尅而不生則生者有時

間斷河圖以左旋相生洛書以右轉相尅然左旋相

生者其對待無非相尅也是尅已寓於尅之中右轉

相尅者其對待無非相生也是生已寓於尅之中此

生尅制化不可有偏勝而致功之際不可缺一也

 

[]

數之進者爲長退者爲消長者退而又消消者進而

又長七進爲九則九長而七消八退爲六則八反消

而不用七八者以七必進於九而八必退爲六數所

必至也况乎七八之數十五而九六亦相符故用九

六而不用七八也

 

[]

合四九而三百六十者合六六而亦如是所以應周

天之度也以乾坤策數分之而進必用乾策者退必

用坤策陰陽之理故如是也

 

[]

變通莫大乎四時非特一年有四時也即一月之中

一日之內陰陽升降皆具四時之象焉故冬不可以

爲夏望不可以爲弦暮不可以爲朝苟或反之則六

月飛雪而臘月大暑亂亡災厲無不見矣惟順四時

之序陽則從陽陰則從陰毋相錯亂而後四時之用

成焉

 

[]

天地之息見於年者冬至之後爲呼而夏至之後爲

吸矣見於月者朔後爲呼而望後爲吸矣見於日者

朝爲呼而暮爲吸矣盈天地之間無非息也君子覩

於野馬塵埃而知生物之以息相吹天地誠猶橐籥

乎故吾人之息不可謂不通於天地而天地之息不

可謂不來於我身惟在善養氣者始得其機耳

 

[]

氣有先後天之分焉先天之陽氣清微而杳冥響徹

而冲和生之有時而來之有候能致之則歸焉能留

之則聚焉未動之前無有也而既靜之後亦無有其

得之也甚難而失之也甚易變化無方而光明莫量

嗚呼神哉

 

[]

張子云道之大原出於天陰符經云觀天之道執天

之行盡矣故易者不過隨時變易以求合乎天耳然

豈易言哉不知日躔之宮月行之度則不知斗建轉

移之理而識其機謂之法天皆虛語耳盖斗所指而

後天之氣定建所指而先天之氣生故得乎先天之

氣以養性則性盡定乎後天之氣以凝心而心存此

固理之至微機之至秘者也豈易言哉

 

[]

識日月庚甲之機知斗樞進退之妙而造化之機在

我矣律歷堪輿奇門太乙亦豈外於此乎

 

[]

太虛無心而成其變化故四序之推遷日月之交光

合璧以至萬物之生長收藏皆自然之變化也太虛

何嘗有心哉惟其無心故能成變化易無卦不變無

爻不化以其無體故也惟其無體故能成變化蓋天

下之理未有不無而能變化者也堯無名舜無爲孔

子無意必固我顏子心齋而坐忘安得不與太虛同

變化

 

[]

天法道道法自然至哉言也陰符經云自然之道靜

故天地萬物生致功者能循其自然則與天相符與

道相契矣此盡性至命之易非尋文解義之易尋文

解義以言乎道者甚遠焉嗚呼古今博學者不乏其

人而知道者鮮故不知乎易不能入乎道而不入乎

道亦不能了乎易然而易甚難知道不易曉非千里

尋師而得其所授焉吾未見其能入乎道能明乎易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