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諦解疏
一卷
明 周汝登 解
淸 王 煒 疏
世楷堂藏板
垂訓立言所以維世範俗也上天下地萬物森
列人生於其間其謂之世形器無知並育不害
鳥獸魚蟲博噬吞螫人役萬物以自養豈可但
同遂生有聖人出爲之別夫歸定父子立君臣
序兄弟合朋友是之謂人道人道立而秉彝見
秉彝之理有能盡有不能盡淳漓異習風俗以
成後起聖人爲之明五典分百揆以救其失而
還其淳人道以安宇宙以定故世者人物相共
之名俗者斯民日趨之境範而不使之踰維而
不使之亂則人與萬物各得其所非聖人之教
奚賴其教則謂之儒其名則性道仁義禮智揭
之古今昭如日月後儒講而明之跂而及之不
及者日勉其所無過之者務去其別有總期有
濟於斯民斯世而已楊氏爲我聖人之學未嘗
不爲己墨氏兼愛聖人之道未嘗不仁民愛物
執一端而蔽全體其始自多別智其弊乃至於
無父無君嗚呼聖教章章胡爲而踰範若是哉
易書孔孟以善標性道之源本無可名姑目之
曰善後之智者以其無可名指爲無善無惡然
則聲色臭味果有一定之名乎如皆以爲可無
之則人生日用相接皆目擊而然喻如所謂海
外形語之民與禽獸之相率斯可耳人既耳聞
目見心運舌宣其何能不遵名教以相生養也
金陵舊有講學之會萬曆二十年前後名公畢
集周子海門舉天泉證道語闡發之座上許子
敬菴弗之肯明日出九條以示眾命曰九諦周
子爲九解復之予早聞無善無惡之說以爲前
聖未發迨後悟易始知前悞因就九諦解之下
疏明立教維世之旨總目爲九諦解疏若必以
無善無惡爲言其指歸於無可名必至於一切
眾名皆廢則請離却人類屏絕服食言語而後
可然而終無別有如此世界以置此人也請思
之歙縣王煒識
【諦一】
○易言元者善之長也又言繼之者善成之者
性書言德無常師主善爲師大學首提三綱而
歸于止至善夫子告哀公以不明乎善不誠乎
身顏子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孟子七篇
大旨道性善而已性無善無不善則告子之說
孟子深闢之聖學源流歷歷可考而知也今皆
捨置不論而一以無善無惡爲宗則經傳皆非
歟
Δ解
維世範俗以爲善去惡爲隄防而盡性知天必
無善無惡爲究竟無善無惡即爲善去惡而無
跡而爲善去惡悟無善無惡而始真教本相通
不相悖語可相濟難相非此天泉證道之大較
也今必以無善無惡爲非然者見謂無善豈慮
人於惡乎不知善且無而惡更從何容無病不
須疑病見謂無惡豈疑少却善乎不知惡既無
而善不必再立頭上難以安頭故一物難加者
本來之體而兩頭不立者妙密之言見爲厥中
兄爲一貫是爲至誠是爲至善聖學如是焉而
已經傳中言善字固多善惡對待之善至於發
心性處善率不與惡對如中心安仁之仁不與
忍對主靜立極之靜不與動對大學善上加一
至字尤自可見蕩蕩難名爲至治無得而稱爲
至德他若至仁至禮等皆因不可名言擬議而
以至名之至善之善亦猶是耳夫惟善不可名
言擬議未易識認故必明善乃可誠身若使對
待之善有何難辨而必先明乃誠耶明道曰人
生而靜以上不容說纔說性時便已不是性也
凡人說性只是說繼之者善也孟子言人性是
善是也悟此益可通於經傳之旨矣
€疏
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
也講學者講明性理性成於繼之之善善原於
陰陽之運陰腸則一氣之動靜耳一氣之先名
之曰易易也氣也陰陽也善也性也皆無可名
而姑目之以爲世教也使先聖不爲世教則易
氣陰陽善性皆無矣焉得獨有善之名氣機動
而若有命之者世界繇此而端倪人生其間而
成性生生流行心以見焉如此之理若不姑名
之爲善請問當以何名之性善一言儒教根衹
也語是而著於吾身日行之事業順之悖之善
不善亦因以名如以無善無惡爲心之體豈心
懸空與事不涉乎大學言心不在則視不見聽
不聞食不知味愚以爲能視能見能聽能聞能
食能知味正心體之善使此善俱無則且不能
視聽食而人道廢五倫滅宇宙息又何用講學
也爲善去惡無跡是不自有其爲與去之心不
是本無善惡也見謂無惡豈疑少却善則有本
有之善矣既知必明善乃可誠身繼之者善孟
子性善至善諸言爲是而又以維世範俗以爲
善去惡爲隄防何以必曰無善無惡爲心之體
乎觀其意以明道有纔說性時便已不是性龜
山亦有人性上不可加一物之語遂謂一物難
加者本來之體兩頭不立者妙密之言而明道
之意葢爲智識窺測未實證於性體者而發故
爲是深入之論以策勵之不是說性無善惡也
人性上不可加一物純粹如此正是性之善解
之後半全與自說相違本來之體妙密之言以
及兩頭不立增損法絕名言無對待與無善無
惡皆佛家語取以附會於儒佛語有極精微者
若果離羣出世一任拈舉既以講學爲名則是
世間法當思維世範俗爲懷願毋身口兩違以
陷放不自隄防之過也
【諦二】
○宇宙之內中正者爲善偏頗者爲惡如冰炭
黑白非可以意增損其間故天地有貞觀日月
有貞明星辰有常度嶽峙川流有常體人有真
心物有正理家有孝子國有忠臣反是者爲悖
逆爲妖怪爲不祥故聖人教人以爲善而去惡
其治天下也必賞善而罪惡天之道亦福善而
禍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
殃自古及今未有能違者也而今曰無善無惡
則人將安所趨舍歟
Δ解
曰中正曰偏頗皆自我立名自我立見不干宇
宙事以中正與偏頗對是兩頭語是增損法不
可增損者絕名言無對待者也天地貞觀不可
以貞觀爲天他之善日月貞明不可以貞明爲
日月之善星辰有常度不可以常度爲星辰之
善嶽不以峙爲善川不以流爲善人有真心而
莫不飲食者此心飲食豈以爲善乎物有正理
而鳶飛魚躍者此理飛躍豈以爲善乎有不孝
而後有孝子之名孝子無孝有不忠而後有忠
臣之名忠臣無忠若有忠有孝便非忠非孝矣
賞善罰惡皆是可使繇之邊事慶殃之說猶禪
家談宗旨而因果之說實不相礙然以此論性
宗則粗悟性宗則趨舍二字是學問大病不可
有也
€疏
無可名而姑目之之善本也源也著於日行事
業之善是與惡對者迹也委也聖人雜世範俗
正教人繇迹以返於心許子先揭大源此孰第
二層上論既名之爲天地日月星辰嶽川人物
吾則以貞觀正是天地之善貞明並是日月之
善有常度正是星辰之善峙正是嶽之善流正
是川之善莫不飲食正是人之善飛躍正是鳶
魚之善若不以爲善則孔子言天地之道貞觀
日月之道貞明皆爲妄談矣真忠孝不自見以
爲忠孝不是并忠孝當爲之跡而無之辨無善
無惡正恐流於此吾儒學問一敬字貫徹終始
然事迹趨舍亦何可不論若深研之取禪家無
善無惡之語目爲性宗變爲種種諸說與大不
敬也
【諦三】
○人心如太虛元無一物可著而實有所以爲
天下之大本者在故聖人名之曰中曰極日善
曰誠以至曰仁曰義曰體曰智曰信皆此物也
善也者中正純粹而無疵之名不襍氣質不落
知見所謂人心之同然者也故聖賢欲其止之
而今曰無善則將以何者爲天不之大本其爲
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且不能無主而况
於人乎
Δ解
說心如太虛說無一物可著說不襍氣質不落
知見已是斯旨矣而卒不放捨一善字則又不
虛矣又著一物矣又襍氣質又落知見矣豈不
悖乎太虛之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