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6日 星期六

定正洪範集說

安正忘筌集
宋浦城潘 植子醇著
明新安吳允清肇一校
 
【安正忘筌集序】
為大聖不墮禍福之中超於形
之外上知桓文之事而明王
道下誅楊墨之而尊聖人待
黃石之秘以救生靈傳河汾
業以垂後友借老莊之書文孔
子之易深入華嚴三觀之  
通曹洞五位之言自成一家獨
立千古其推許之至善
之閎深奧衍勝妙獨出
正位居體之一言其樞要也
周之主靜李之未發遍於承
傳歷世不易心之本然自不可
得而易也之喜怒憂懷
哀樂滿腹茲見其憧憧者及
其過而思之竟復焉在乃其
夜感之
也知其在我而執之不移非正位
居體者孰能之善會之於程
門所授受非有甚謬不然在
具論之以行子醇之說
讀者其深思
萬曆丙辰冬瑯琊焦竑書
+-~*沒功力 看不來
 
 
《安正忘筌集卷上》
宋浦城 潘  植子醇著
明新安 吳允清肇一校

【統論】
聖人觀身心於易易無體是爲大象形所由生易無
思是爲太極心所由起無體者身之本無思者心之
源大象伊何形影未兆而非夢者是也太極伊何喜
怒未發而在中者是也此以未始出吾宗故居形數
之先制形數而非制於形數斯謂之常以無古今無
去來上無初下無終涉萬變而此不變者也聖人方
其與人爲徒則有身有心於是獨觀其始以歸其宗
故觀身於艮而得不獲其身之理觀心於復而得退
藏於密之道身心復本而即廣居正位以恬而養以
虛而應無非順至理之自然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去智與故循天之理其應而寂也亦猶響答而谷虛
形燭而淵靜甚夷易而略無難者後之學者不知不
習之道由地道之光惟黃中通理則正位居體乃溺
於楊墨之有取而畔援歆羨之心勝於是景仰其高
明慕悅其功美徇其步趨而從之跡則是矣其所詣
則殊也皆原於不明而汨於有取有取則隨所見見
則不離兩端兩端而有取則必倚於一偏兩端而偏
重則傾而非中庸故不立中庸不可能唯兩端偏重
之見熄則至焉中庸之爲常葢以身心之本也聖人
體之以應萬變動而時中司無往而不力應己而寂
不離本宗以荀身心之本始不墮禍福之倚伏不明
則取故慕其仁樂其義而學斯在外矣凡後學之失
悉由於取楊墨之徒啟之以陷後學辨而出之亦不
宜略聖道平易直詣本宗所以易簡而天下之理得
理得而成位乎其中成位自成則無功而超詣矣
 
【宅心】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蘊太極之中是爲天地之
心而天地之心寔無定體大包六合細入秋毫本無
限量與太虛等虛包萬有而無畛所可證者感應而
已故雖見其心於復乃無心之心唯見其情於咸而
感應獨存焉有感斯應悉緣象類感之以其道則正
感之非其道則忒葢以本自無心特隨感而應惟影
響耳是以文武適正則致天之届幽厲反是則天之
方虐是則天地之心必待聖人而後立爲人上而思
所以福天下豈他道哉慎所以宅心而已心之所居
位正則體正體正則天地正是以陰陽寒暑七政四
時靡不悉歸於正而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
質其本源由宅心正位而已正位之居喜怒哀樂位
發之先也是謂大中唯兩端無偏重則至焉聖人之
所以爲聖人如斯而已
 
【中庸】
神自正位出應所感唯燭理接事而已燭理則爲智
接事則爲行智所以知此者也知之斯能行之知之
過則其行之斯有獨高而不可以跂及者此賢智之
名所以立也夫道不可以不知既知矣則宜冥之以
不知始安於正位而無我此理不諭乃專以知爲事
則其德反離而貳矣不知愚也知之智也皆一偏之
名也夫畜而不知者萬物者由而不知者眾人也用
百姓也是皆以不知爲患也此所以爲愚
所謂智者則又無所不知而不悉多知之爲敗夫
知不知爲尚不爾則至宜不知處而反知焉秪
所以爲病是以多知爲患也此所以爲智智者過而
愚者不及過與不及等耳皆非中庸也嘗謂賢者過
之爲趨高也其患在歆羨於外慕舍其田而芸人之
田也趨高以有敝於外道若何而可明智者過之爲
其鑿也其患在居畔而援取邊境之人其名爲竊也
穿鑿以有窒於內道若何而可行葢智慮外通故常
思出其位外通則內暗而多窒黃中通理是以美在
其中中通以朝徹而無礙唯黃中通理則正位居體
得主有常兹謂中庸賢智居在一偏既不至中庸則
反與愚不肖同科以既非正位居體則體皆裂其大
全而麗一曲均墮於形數何足尚哉然中庸不可能
也始於兩端有偏重引之出而麗於不正惟無兩端
偏重之敝而視焉斯無繫而復正位故不期於中
庸而自中庸矣以其不可能無所致力也其機在於
外有繫而中不止特齊其兩端而均無取焉自不繫
而止其所斯中庸矣
 
【傳道】
大道之傳自堯舜以來前後相承若出一人聖道大
被無不該貫而有至要者足以總括無外故孔子於
終篇發明其旨其言曰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
躬允執其中舜亦以命禹是堯舜以來相傳者允執
厥中也抑嘗即書考舜之命禹於允執厥中之前則
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此堯舜
以來相傳之寔也嘗謂人心者變體之心也有思而
有爲道心者妙體之心也無思而無爲有思有爲則
其慮宜深惟頻復始厲而無咎故惟危無思無爲則
其藏宜密以復小而辨於物故惟微夷則微而於夷
處則安居偏則危而於偏處則宜覺即偏而覺偏其
反而則惟一矣於此精之又精則兩端不迷不見等
差始一貫而會於大中中在喜怒哀樂未發之先位
乎皇極之時也此時無我不待致力精者非他特即
偏而覺覺則自不迷復始則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
乎德行偏而能覺反復其道神德行於向背之頃斯
與道心脗合而會於大中是謂成位乎其中雖然此
猶藉人功也迨燭盡兩端本異名而同實迄無可偏
重者自不傾而麗有方矣非至經不能與於此復之
不明其本而以私見取之若子莫之執中此聖道之
所以差也有取則所學者外雖中亦偏既非成位乎
其中於是反有一偏之蔽要之道不可取惟不主一
偏而兩端一貫焉自然復正位而中矣
 
【治亂】
堯舜之心天地之心也天地由太極以生堯舜由大
中以立大中者人心道心合而爲一者是也虛以立
一以行卷之不盈握舒之彌六合是爲妙用卷舒自
如故無思無爲寂然不動者是其體變動不居周流
六虛者是其用此其所以建立三極而範圍天地燮
理陰陽也此道相傳自二帝與三代之盛前後一律
文武重光之際宅心無貳故其馴致則由庚作而陰
陽得其道理崇丘作而萬物極其高大魚麗詠其盛
多華黍歌其蓄積三登相仍以底太平皆原於以天
地之心理天地故其成效如此自周公爲成王作康
誥叙商耈成人之宅心其可考證者本於建用皇極
而成王有重光奠麗陳教則肄之訓爾後茲道漸不
聞於在上之人而先王之澤竭故自成康以後漸以
陵遲繼以五霸之假楊墨之取出而亂之遂失本宗
此道堙沒不復見矣天之未喪斯文孔子集大成而
終於獲麟孟子學孔子而終必無有乎爾道不行於
上教但垂於後而已直待黃石傳而漢興河汾盛而
唐顯治安之術必由此道之行也噫大中之道由人
心道心合而不貳以致妙用故入而復本是其常出
而致用是其應有本以立有用以行而妙用之功全
既失玆道專用人心背本逐末不復知反而道心屏
蔽隱沒不可見矣人心適偏常危不安迷其所歸易
常以妄是爲夢幻以夢幻之心應天她之本心其不
合也較然非徒不合而亦隨之以變陰陽何由而和
妖孽何由而熄禍亂何由而止周自成康以後治安
不能十之一而亂離常至於十九民窮於兵革糜爛
而莫之救使憂世之士不悟其所以然則已悟則豈
不深痛之哉
 
【大人】
大人無己者養其大體而不狥區區之小己也不狥
區區之小己斯合併而爲公焉太虛無際藏諸方寸
之間其分而爲天地運而爲日月變而爲四時列而
爲鬼神脗然自會未嘗有二也
 
 
2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