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薛蕙老子集解下

老子集解下
亳州 薛蕙
 
 
【德經】
[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Δ
上德不德雖有德而心無所得此德之盛也是以
有德下德不失德守之而已非自得也是以無德
 
[]
上德無爲而無以爲下德爲之而有以爲
Δ
無以爲謂無所爲而爲之有以爲謂有爲爲之
 
[]
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上義爲之而有以爲
Δ
上仁溫慈惠和尚同愛施然至誠惻怛猶無所爲
而爲之也故曰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上義正直決
斷處物合宜其心將以服人故曰上義爲之而有
以爲
 
[]
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Δ
仍就也禮者盛揖讓之容繁登降之節其爲之也
視仁義爲愈甚矣倡則必其應施則責其報一有
不荅則起而相校而忿爭之態作矣盖禮尚往來
故其弊必至於此其視上義之有以爲尤可吝也
德言上下自仁以降言上而不言下盖不足言故
 
[]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
Δ
道不測而德有跡惟其有跡則厚薄之漸也故有
上下上德可幾於道下德則去道遠矣故曰失道
而後德德雖有跡猶爲渾厚即德衰而有仁則愛
利之跡益著矣故曰失德而後仁恩懷不足以義
服之故曰失仁而後義義不能服羈縻以禮勉強
於外非心悅誠服之謂也故曰失義而後禮夫道
四降而至於禮廼德之最薄而不可復降者也降
則皆亂之道而又有每下者焉可勝嘆哉
 
[]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
Δ
禮未必無忠信而廼忠信之薄也非以爲亂而迺
亂之首也夫忠信之心苟極其盛固自有不言而
信者若夫卑體貌以示其敬善辭令以諭其成禮
文雖多而忠信之心寖以微矣故曰忠信之薄禮
之務施報非太上貴德之意也施而不應則攘臂
而仍之鄉之揖讓適所以爲爭鬬之階也故曰亂
之首前識猶言前知前識未必非道而廼道之華
也非以爲愚而廼愚之始也夫道之真務養其神
明雖光耀天下而含章不發若夫用其聰明逆知
治亂豫言禍福此可以驚世駭俗而反之身心無
益也故曰道之華億度屢中遂將狃之役神於外
廼惑謬之本也故曰愚之始
 
[]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
去彼取此
Δ
承上文華薄而言大丈夫謂其異於人也禮者忠
信之薄前識者道之華此中人之所守爾若夫忠
信之至自然動物大道之極無知無欲廼大丈夫
之所從事也王輔嗣曰仁德之厚非用仁之所能
也行義之正非用義之所成也禮敬之清非用禮
之所濟也載之以道統之以母故顯之而無所尚
彰之而無所競用夫無名故名以篤焉用夫無形
故形以成焉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舉其末則形
名俱有而邪不生大美配天而華不作故母不可
遠本不可失仁義母之所生非可以爲母也形器
匠之所成非可以爲匠也舍其母而用其子棄其
本而適其末名則有所分形則有所止雖極其大
必有不周雖盛其美必有患憂功在爲之豈足處
第三十八章程子曰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
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則道德仁義禮
分而爲五也竊謂老子此言所以究道德之
終始而著其厚薄之漸也語其始則一本而
已及其終也去本寖遠而爲德寖異矣豈誠
分而爲五而判然不相合哉且老子之言本
爲易見其曰禮者忠信之薄謂之薄矣不曰
非忠信也前識者道之華謂之華矣不曰非
道也是則老子之言不爲不明殆讀者未之
察耳又議者咸曰仁義禮法聖人治天下之
具也老子之學廼欲棄仁義絕禮法使其說
行天下惡得不亂乎至於後世士果有尚清
談而廢實行嗜放達而遺名教天下化之遂
以大亂如晉人者是已其禍出於祖述老子
之道故也議者之云既不足以知老子之指
亦未能盡知晉人之弊也嘗謂晉人本非老
子之學其亂天下盖有故矣大老子之學所
以棄仁義絕禮學者而豈徒哉其棄仁義將
以宗道德也其絕禮學將以反忠信也如晉
人者吾見其棄仁義矣未見其宗道德也吾
見其絕禮學矣未見其反忠信也自太康之
後訖于江左之亡士大氐務名高溺宴安急
權利好聲伎其貪鄙媮薄極矣若夫尚清談
嗜放達猶其小者耳晉室之亂凡以此也彼
老子之書則初曷嘗有是哉老子之言曰大
白苦辱務名高乎強行有志溺宴安乎少私
寡欲急權利乎不見可欲好聲伎乎苦畏四
鄰嗜放達乎多言數窮尚清談乎以此觀之
則晉人之行其與老子之言不啻若方圓黑
白之相反矣安在其祖述老子之道哉嗚呼
老子之微言未易言也若其大較則可得而
知矣故曰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故去彼
取此今晉人者不惟不能庶幾道德之意跡
其行事盖禮法之士所不屑爲者豈不悖哉
是故去薄而取厚者老子之指也去薄而取
其至薄者晉人之行也
 
[39]131
 
 
 
 
 
 
[80]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
 
[]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
繩而用之
 
[]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Δ
相望相聞言其至近不相往來無求故也蘇子由
曰老子生於衰周文勝俗弊將以無爲教之故於
其書之終言其所志願得小國以試焉而不可得
右第八十章
 
 
[8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Δ
信言不美言之實者不假虛飾也善者不辯善其
事者不事口辯也知者不博知其要者不務多識
也此數言者雖指下文而言然於篇終發之實亦
統論其一書之大體云爾
 
[]
聖人無積既以爲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Δ
無積施散而不積藏也聖人以其道而爲人以其
利而與人雖施及天下與後世而其道愈有而無
盡其利愈多而不減也然老子此言誠所謂信言
不美也非知言者則以爲常談非知德者則以爲
細事不知其言雖至近若究極其實固惟聖人能
之爾世之橫目之民吝其能而不以誨人專其利
而不以分人其愚者雖強之而不爲其賢者雖爲
之而不樂自非聖人信乎莫能與也下文利而不
害爲而不爭意亦若此然二篇之言皆當例此而
觀之
 
[]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
Δ
天道好生故利物而不害物聖人無我故爲而不
爭此與上文無積雖分而言之如此然天即聖人
聖人即天三者之德未始不同非謂天道不能無
積不爭而聖人不能利而不害也抑此三者推其
極致則非天與聖人莫能盡即其切近則人皆可
以與能也此固老子爲書之大指是以二篇之中
盖屢伸之至於卒章而復以是終焉烏虖深哉
第八十-章老子書舊分八十一章或謂出
河上公或以爲劉向所定著然皆無所考大
氐其由來遠矣故諸家注本多從之王輔嗣
司馬公本雖不分章廼其注意實與分章者
相合獨嚴君平分爲七十二章吳幼清分爲
六十八章予觀八十一章其文辭之首尾段
次之離合皆有意義嚴吳所分反不逮也要
之八十一章者近之矣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