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01萬遠堂易蔡

01萬遠堂易蔡









[]




周易上經




Δ




本義曰周代名也易書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




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其辭則文王周公所繫故繫




之周以其簡袠重大故分為上下兩篇經則伏羲之




畫文王周公之辭也并孔子所作之傳十篇凡十二




篇中間頗為諸儒所亂近世晁氏始正其失而未能




盡合古文呂氏又更定著為經二卷傳十卷乃復孔




氏之舊云○沙隨鄭氏曰周者著代也言文王之書




以别連山歸藏也○東萊呂氏曰按繫辭云二篇之




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所謂二篇則上下二篇也然




則孔子時易固分上下經矣以此考之經之分上下




必始於文王定周易之時○雲峰胡氏曰上經首乾




坤氣化之始也陰陽各三十畫而後為泰否下經首




咸恒形化之始也陰陽亦




各三十畫然後為損益











【乾卦第一】








乾互




上乾











[]








Δ




疏曰正羲云乾者此卦之名易偉云卦者掛也言懸




掛物象以示於人也三畫以象三才寫天地風雷水




火山澤之象乃謂之卦也故繫辭上傳云八卦成列




象在其中矣然於萬物變通之理猶有未盡故重以




六畫備萬物之形象窮天下之能事故六畫成卦也




乾本象天天乃積諸陽氣而成此卦六畫皆陽是也




乃不名天而名曰乾者天者其體乾者其用也說卦




云乾健也聖人作易本以教人欲使人法天之用不




法天之體故名乾不名天○傳曰乾天也天者天之




形體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无息之謂乾○程




子曰乾坤古无此二字作易者特立此以明難明之




道○本義曰陽之性健而其成形之大者為天故三




奇之卦名之曰乾而擬之於天此卦六畫皆奇上下




皆乾則陽之純而健之至也故乾之名天之象皆不












Δ




愚謂此伏羲之易也有畫无文而象辭變占已在其




中或曰无文安得有辭曰象也者所以告也非辭而




何乾天也天者盛陽所積故中實以三畫卦言初畫




變巽巽入也天雖上覆輪轉下地其體巽入二畫變




離故大明中天三畫變兌故霜露時降重之得乾文




王所謂元亨利貞也夫子所謂行健也以六畫變初




則姤也周公所謂僭勿用也二則同人也周公所謂




見利見也三則履也周公所謂惕厲也四則小畜也




周公所謂躍或也五則大有也周公所謂飛也大人




也上則夬也周公所謂亢悔也先儒論卦每斥言互




易為卜筮之書春秋最為近古陳敬仲諸占兼言互




變也繫辭下傳曰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若夫




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中爻謂中四




爻之互也雜物者雜乾坤六子之物撰德者撰健順




動巽之德六十四卦惟乾坤不雜離則巽兌雜之坎




則震艮雜之他可知也卦既雜矣健順動巽德於此




分明是矣而又有是中之非非矣而又有非中之是




故曰非其中爻不備內外二卦兼中四爻之互而為




四卦義乃備也此夫




子教人學易之準也











[]




元亨利貞




Δ




疏曰元亨利貞者是乾之四德子夏傳曰元始也亨




通也利和也貞正也言此卦之德能以陽氣始生萬




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情和諧各有其利又能使




物堅固貞正得終聖人以善道長物而為元以嘉美




食物而為亨以義接和萬物而為利以真固幹事而




為貞法天而行四德故曰乾元亨利貞○傳曰元者




萬物之始亨者萬物之長利者萬物之遂貞者萬物




之成惟乾坤有此四德在他卦則隨事而變焉○本




義曰元亨利貞文王所繫之辭以斷一卦之吉凶所




謂彖辭也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貞正而固也文王




以為乾道大通而至正而又必利在正固然後可以




保其終也○方氏曰六畫純陽惟天惟聖人足以當




之本大本通本貞本无不利不用戒辭非他卦比也




Δ




愚謂此文王係引之彖辭也彖也者言乎象也其實




象中有變天運不息止此元亨利貞在一日有一日




之元亨利貞一歲有一歲之元亨利貞元復為貞貞




復為元四得遞運循環不窮天之所以乾乾也非乾




不能有元亨利貞非元亨利貞不足為乾故伏羲名




卦為乾而文王繫辭曰元亨利貞乾者天之體元亨




利貞者天之用其實體用不分言乾不言元亨利貞




可言元亨利貞不言乾可君子法天自強體此四德




已兩合六爻而言元亨利貞則潛為元見惕為亨懼




覆為利亢為貞分六爻而言元亨利貞則潛有潛之




元亨利貞亢有亢之元亨利貞斯其為善體乾德與











[]




初九潛龍勿用




Δ




傳曰乾以龍為象龍之為物靈變不測故以象乾道




變化也陽氣方萌聖人側微若龍之潛伏未可施用




當養晦俟時也○本義曰潛龍勿用周公所繫之辭




以斷一爻之吉凶所謂爻辭也潛藏也龍陽物也初




陽在下未可施用故其象為潛龍其占曰勿用凡遇




乾面此爻變者當觀此象而玩其占也○臨川王氏




曰龍行天之物馬行地之物故乾坤以此為象也○




雲峯胡氏曰易之為道象辭變占而已九為變潛龍




為象勿用為占初九潛龍勿用為占之辭按爻辭多




文王以後事如升卦六五王用享于岐山明夷六五




箕子之明夷馬融陸績等以為爻辭出于周公是已




Δ




愚謂此周公繫爻之辭爻也者言乎變者也其實變




中有象晝夜無端至變莫如天潛見不測至變莫如




龍故惟乾而後可以稱龍君子進退任運出入隨時




惟君子而後可以稱龍德初下卦之下變巽為入為




伏龍而潛者也以陽剛至正之德居極下之地隱未




見也行未成也則亦勿用而已乾卦之下象也變




姤變也潛龍辭也勿用占也此象辭變占之例











[]




九二見龍再田利見大人




Δ




註曰出潛離隱故曰見龍處於地上故曰在田居中




不偏雖非君位蓋君德也故曰大人○傳曰利見大




德之君以行其道君亦利見大德之臣以共成其功




天下利見大德之人以被其澤乾坤純體不分剛柔




而以同德相應者也○本義曰九二剛健中正出潛




離隱澤及於物物所利見故其象為見龍在田其占




為利見大人九二雖未得位而大人之德已著常人




不足以當之




Δ




愚謂歷山也莘野也傅巖也磻溪也在上在下所利




見之大人也陽剛中正出潛離隱龍而見者也同人




之乾亦乾之同人明德同天施博而化君德備矣豈




不為利見之大人哉二變為離見也在田也利見也




具取離象龍也大人也具取乾象○胡




氏曰初二地位二在地上田也亦通











[]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Δ




註曰處下卦之極愈於上九之亢故竭智力而發免




于咎也乾三以處下卦之上故免亢飽之悔坤三以




處下卦之上故免龍戰之灾○本義曰九陽爻三降




位重剛不中居下之上乃危地也然性體剛健有能




乾乾惕厲之象故其占如此君子指占者而言能憂




懼如是則雖處危地而无咎也○龔氏曰君子九象




終日三象夕日之終也亦三象居下體之上當危懼




之時惟自強不息可以免咎也然此非龍之所可為




故以君子言之○雲峰胡氏曰初二地位故二曰在




田五上天位故五曰在天三四人位故三曰君子




Δ




愚謂惟龍而後可以當君子惟君子而後可以後龍




知九三之為君子則知初上皆君子也知初上之為




龍則知九三一龍也三內卦之終終日也內卦之乾




互合外卦之乾乾乾也變兌正西也夕也何以言惕




若也乾乾故惕何以言厲也處高故厲咎與厲時位




則然惕无咎人事使然三多凶時位之等也惟君子




而後可以轉危為安君子不其龍與厲危也




无為也虛无道也王術云天屈西此曰无











[]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




Δ




註曰居上體之下下體之上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




不在人進則逼尊居則不安疑以為慮不謬於果故




无咎也○本義曰或者疑而末定之辭躍者无所緣




而絕於地特未飛耳淵者上空下洞深昧不測之所




龍之在是若下於田或躍而起則向乎天矣九陽四




陰居下之上改革之際進退未定之時也其象如此




占者能隨時進退則无咎也○西溪李氏曰或躍陽




也在淵陰位也○山齋易氏曰九四已離下體故謂




之躍猶在上體之下故謂之淵○雲峯胡氏曰躍以




感官審於道也淵以在言安於退也




Δ




愚謂四變亦巽猶初之潛也淵也上卦之下下卦之




上則不潛而躍矣或之者疑也其不果也小畜止也




四多懼近也上下之間進退之際沉機而出之以




柔巽何咎之有故曰乾之諸爻非聖人不能也











[]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Δ




註曰不行不躍而在天非龍而何以至德而處盛位




萬物快覩不亦宜乎○本義曰剛健中正以居尊位




如以聖人之德居聖人之位故其象如此○雲峯胡




氏曰在田乃雲行在天乃雨施




Δ




愚謂五變離離中間有翼之象龍也上乾之中天也




利見大人象與二同但二變同人為同人于野之大




人五變大有為大有元亨之大人二君德也而時合




五則天德天位而上治也宋太祖一日問王昭素曰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嘗人如何占得昭素曰如




臣等占得陛下是飛龍在天臣等是利見陛下之大




人也故曰卦中六爻人人皆可用如乾四爻為儲貳




此胡瑗之說○我朝楊文貞書引以告○東宮是也













[]

上九亢龍有悔

Δ

繫辭曰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本義曰上者最上

一爻之名亢則過於上而不能下之意陽極於上動

必有悔故其占如此○莆陽張氏曰陽氣至此而極

盛陰氣生而推之苟不能窮上反下以知變是之謂

亢豈爻而不窮之道哉○白雲郭氏曰堯老舜攝舜

亦以命禹伊尹復政厥辟周公復子明辟皆處亢之

道也○沙隨鄭氏曰易以違義配禍福故為聖人之

書陰陽家單言禍福故為伎術○子下傳云亢極也

Δ

愚謂上居乾極故稱亢惟亢故侮亢與悔時位固然

聖人知進知退知存知亡知得知喪極而變變而通

悔豈聖人所有耶有侮者為洗心者誰爾然則无悔

奈何還反于潛耳非乾龍不能用亢非乾龍不能用

潛以為亢亢而潛信非聖人不能故曰其惟聖人乎

夬之乾亦乾之夬澤上天則反而下矣進極必退也

乾之六爻自一人言之耕稼陶漁以至為帝今禹舜

之潛兌惕躍飛亢也自唐虞之際言之則堯俯能亢

舜為能飛禹為能躍稷契皐陶為能見惕巢許為能

潛諸聖之潛見惕躍飛亢也時為之也故曰時乘六

龍以

御天



[]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