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
清 胡彥昇撰
乾隆壬午仲春
原任山東定陶縣知縣臣胡彥昇恭進
樂律表微
耆學齋藏板
【沈孟堅敘】
橫渠張子曰今人求古樂太
深始以古樂為不可知律呂
有可求之理惟德性深厚者
能知之伊川程子曰律取黃
鍾黃鍾之聲亦不難定有知
音者參上下聲攷之自得其
正以是言之中聲固可求而
古樂固可復也夫所謂古樂
者非必如趙彥肅所傳之風
雅十二譜也得其中聲而已
耳所謂中聲者非必如劉昺
所為之八寸七分中聲琯也
攷之人聲耳已耳顧中聲之
在人聲得其術以求之如有
分刌焉可以按數而稽不得
其術如係風捕影中不可得
吾邑胡竹軒同年甞深思而
有得焉審人聲高下之中合
於簫色適中之調以着其中
聲確然有一定之位而不可
移易亦既得其要領矣乃稽
諸經傳旁採眾說折中於朱
子為樂律表微八卷此盖有
所不得已也聖人之制十二
律定五聲至精微亦至易簡
自京房為六十律而律壞自
鄭譯一均用七音而音壞又
為八十四調而調壞昔楊傑
請以一聲歌一言而永言之
指失自李照非側垂之鍾陳
暘論特縣之磬而編縣之法
乖凡斯之屬皆樂之蠹也去
其蠹而中聲乃可得而用焉
矣此八卷之說所由起也且
從來論樂者據今則不合於
古泥古則不通於今是書即
現在所用之器明古聖之法
以正舊說之謬譬如琴瑟不
調非琴瑟之制不善但改弦
而更張之即諧聲協律矣是
書之所以合於古而又可通
於今也至以子律之半聲證
中聲之前段發明朱子之意
尤為精確其他論辯皆有所
據壬午春
法駕南巡竹軒賫是書以進方今
聖天子建中和之極與在廷諸臣
賡歌喜起播諸管弦足以宣
盛德而不雅化誠採是書之說
而酌行之鑄金磨石務存古
製移宮換羽悉合中聲咸英
韶濩之音不是過也信乎古
樂之不難復見於今矣年弟
沈孟堅敘
【例】
昔者聖人作律復著其法於度量權使後世得以相參攷三
器皆不可得則必更積黍以起度而真黍又不可得則律之
長短終莫能定矣夫金石絲竹聲之所寓犍為之磬零陵之
琯雖不易得而古來相傳舊法猶有存焉者未始不可以求
聲而攷律也朱子語類云今之簫管乃是古之笛蕭山毛氏
奇齡云今之簫笛全合古法但守恒規不尚新變以是言之
今之簫實古笛之遺製按馬融笛賦以京房所加後出孔為
商聲荀朂笛譜第一孔為黃鍾宮後出孔為太蔟商蓋自漢
至晉笛家相傳舊法如此一孔應一律故謂之笛律宋人亦
以簫孔定律名但以體中翕聲為黃鍾是以姑洗為黃鍾也
以俗樂之合字屬黃鍾是以下徵為正宮也音不合古法惟
以第一孔為黃鍾而上字為宮聲斯揆之古法無不合而推
之俗樂亦無不通矣宋史樂志論云八音克諧之說智者有
所未諭直以歌聲齊簫聲以簫聲定十六聲而齊八器則愚
者可諭邱氏大學衍義補亦云依俗樂之所移換尋古調之
所抑揚茲二說者豈非通人之見千古之快論哉謹因朱子
禮書鍾律篇參以史志及諸儒之說而附臆見于後其總目
有四一度律二審音三製調四攷器各分上下卷名曰表微
亦言其志云爾
樂經雖不傳而自呂覽淮南史記論律外其著書專言樂者
亦夥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