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00太上感應篇集傳序


00太上感應篇集傳序



【惠氏箋敘】

漢術士魏伯陽著參同契荀爽虞翻干寶諸儒采以

注易後之言易者未能或之先也蓋魏晉以前道家

之學未嘗不原本聖人惟是聖人贊化育以天地萬

物為坎離術士鍊精魄以一身為坎離為較異耳然

玉鈐經言求仙者必以忠孝友悌仁信為本故宋藝

文志及道藏皆有太上感應篇一卷即抱朴子所述

漢世道戒皆君子持己立身之學其中如三台北斗

司命竈神之屬證諸經傳無不契合勸善之書偁為

最古自此以下無譏焉雍正之初先慈抱病不肖棟

日夜嘗藥又禱於神發願注感應篇以祈母疾天誘

其衷母疾有閒因念此書感應之速欲公諸同好而

未果余友楊君石漁見之歎曰此書得此注不惟可

以勸善且使後世道家知魏晉以前求僊之本初未

嘗有悖於聖人反而求之忠孝友悌仁信之閒而致

力焉是亦聖人之徒也其諸君子亦有樂於是歟既

鋟諸版而仍問敘於余余嘉楊君之好善因述注書

之由趣而為之敘乾隆十四年冬日惠棟敘





【俞氏纘義敘】

宋藝文志有太上感應篇一卷其大旨言天道福善

禍淫與抱朴子所述玉鈐經易內戒諸書相近蓋亦

古籍之幸存者也夫餘慶餘殃之說著於周易天人

相應之理備於春秋此篇雖道家之書而實不悖乎

儒家之旨董仲舒曰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後世

儒者不信此說洪範五行傳且斥為荒誕於是篇乎

何有故自宋以來雖流傳不絕不過閭巷細民共相

誦習而士大夫輒鄙薄之其注釋諸家亦多淺陋邱

里之言無當大雅惟  國朝惠定宇先生以經師碩

儒而注此書微引淵博文字雅馴然子猶惜其多用

駢詞有乖注體且原文明白易曉初不待注而明惟

坿以經義證以秦漢古書使人知其與儒書表裏不

敢鄙夷自然敬信奉行於身心有益余於惠氏無能

為役一知半解掇拾其所未備所已及者則從略焉

因非注體故援宋杜道堅文子纘義之例題曰太上

感應篇纘義卷帙緐重釐為上下二卷用自修省以

為息黥補劓之方樂善不倦之君子儻有取乎同治

十有一年一有二月德清俞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