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太上感應篇集傳
《太上感應篇集傳第一》
元和惠棟箋ㄐㄧㄢ
德清俞樾ㄩㄝˋ纘ㄗㄨㄢˇ義
歸安姚學塽ㄕㄨㄤˇ注
[]
太上曰
Δ
箋曰:
「太上者,最上之偁ㄔㄥ。」(春秋正義)
曲禮曰:「太上貴德。」
春秋傳曰:「太上以德撫民。」
又云:「太上有立德。」
經傳言:「太上者,皆謂五帝以前上聖之人。」
真誥甄命授曰:「太上者,道之子孫。審道之本,洞道之根,是以為上清真人,為老君之師。」(陶宏景注云:「此即太上高聖玉晨大道君也。為太極左真人、中央黃老君之師。」)
又云:昔太上以德教老子,是以老子道經云:『太上,下知有之。』
顧歡堂誥(堂誥四卷即老子義疏)以為太古上德之人是也。是書乃修真者述太上之旨而為之,當在玉鈐經易內戒,赤松子經河圖記命符諸書中(皆晉以前書抱朴子所述)。而此篇言道戒,尤關日用。尚德者用玆無悔,乃君子之光(易)。背義者以此思憂(禮),實小人之福(易)。是以昔人表而出之,名之曰感應。夫唱而不和,動而不隨,中必有不全者矣,故必慎所以感之者。(新序)有感必有應,自然之道也。
₡
纘義曰:「太上,
有以位言者--
漢書高帝紀集注曰:「太上,極尊之偁。」
淮南厲王長傳集注引如湻曰:「太上,天子也。」
有以德言者--
大戴記曾子立事篇盧辯注曰:「太上德之最上者。老子釋文引顧注曰:『太上上德之人也。』」
有以時言者--
禮記曲禮篇鄭注曰:「太上帝皇之世。」
陸氏釋文孔氏正義並曰:太上謂三皇五帝之世也。是古釋太上,有此三科,玆之所偁,其兼時德而言乎!嘗讀荀子書君子篇曰:聖王在上,分義行乎下,則士大夫無流淫之行,百吏官人無怠慢之事,眾庶百姓無姦怪之俗,無盜賊之罪,莫敢犯太上之禁,天下曉然皆知夫盜竊之人,不可以為富也;皆知夫賊害之人,不可以為壽也;皆知夫犯上之禁,不可以為安也。由其道,則人得其所好焉,不由其道,則必遇其所惡焉。今以荀子之言考之此篇,自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之下,皆所謂流淫之行,怠慢之事,姦怪之俗,盜賊之罪也。而荀子謂之太上之禁,且由其道得其所好,不由其道遇其所惡,與此篇之旨若合符節。前半所陳,謂由其道而得所好也;後半所陳,謂不由其道而遇所惡也。然則茲篇其即太上之禁乎?雖文字不類先秦古書,要必有所受之矣。
€
注曰:
太上者,最上之偁,老君之師也。此篇出道藏,而所言皆儒者省身克己之要,所謂感應即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之旨。蓋天地之閒,有理有氣。理有是非,氣有順逆,人之所為,其美惡之極,乃與天地流通,而往來相應,慎所以感之者而已。
[]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春秋傳閔子馬之言。無門言同一門出入也。)
Δ
箋曰虞仲翔注易以坤為鬼禍乾為神福(乾神
坤鬼神為福鬼為禍)是知禍屬陰福屬陽陽為
善陰為惡故禍福以類相從字皆從示示神事也
(說文)天者神(穀梁)然則禍福皆天也而
不知轉移之者人也福兮禍伏(老子)禍與福
鄰(荀子)吉凶同域憂喜聚門(鶡冠子)降
之者天召之者人禍重於地福輕於羽(羽叶戶
)有福不及禍來連我(韓非子)自作難活天
作猶可
₡
纘義曰此左氏春秋傳所載閔子馬之言按後漢
書楊秉傳引此二句李賢注曰左傳閔子騫之辭
文選檄吳將校部曲亦引此二句李善注曰左氏
傳閔子騫之辭據二李之注則左傳閔子馬古本
有作閔子騫者斯言也殆孔門之緒論歟
€
注曰召之為言感也禍福出入無一定之門為善
召福為惡召禍人所自取天無容心也
[]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此言感應之理也影者形動所生 李詳案影古止作景)
Δ
箋曰虎嘯而谷風起龍興而景雲屬擊庭鐘於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