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堂易說上經──乾
壽山堂易說
無極呂子著
易說上經
Δ
比易字還要聳動的古
遠在上古
在昔先民的日常
現代人老是搞不清楚
〄
前段經文略
(若果加上會很煩的誰看了都頭大有興趣的以後看)
䷀
85←←從呂子說開始
[]
古者包羲氏
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
中察鳥獸之文與地之宜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
於是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
〇古什麼古
〇到底有多古
〇古 說文曰
古。故也。從十、口。識前言者也。凡古之屬皆從古。(公户切)←
棺材上加個十字架
十是言四面八方中央皆具數
故解字說數之具
要識此知前
有古昔之人
名包羲氏者
作古甚久
然其傳說不斷
亦足當識之
〇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0707齊魯)
玉篇古久之言也伏羲爲上古文王爲中古孔子爲後古古
始也 廣雅古始也 詩緜古公亶父傳云古言久也 小
旻匪先民是程傳云古曰在昔昔曰先民 國語先聖王之
傳恭猶不敢專稱曰自古古曰在昔昔曰先民 周書酒誥
古人有言 曲禮必則古昔
祭義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
在昔先民皆古也
我們的老祖宗
有上中後
孔子爲後古後始
我們又後後之
此就祭義之事言古
古皆祭事
捨祭無言說
故也者本書詁訓故言也詩烝民古訓是式傳云古故箋
云故訓先王之遺典也又日月逝不古處傳云古故也又
緜古公亶父定元年穀梁傳踰年不言即位是有故公也
說苑傳曰詩無通故論衡自紀篇經藝之文賢聖之言鴻
重優雅難卒曉者世讀之者訓古乃下陸德明詩釋文云
郭景純注爾雅作釋詁樊孫等爾雅本皆為釋故容齋五
筆漢人訓釋六經其名簡雅一曰故故者通其指義也書
有夏矦解故詩有魯故后氏故韓故也毛詩故訓傳顏師
古謂流俗改故訓傳為詁字失真耳小學有杜林蒼頡故
識前言者也者易大畜象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書大
誥爾惟舊人爾丕克遠省傳云久老之人大能遠省識古
事康誥汝丕遠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訓馥案此言老成人
多識前言居心求之自明訓教故又云別求聞
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鄭注古先哲王虞夏也←
古即聖人言說之故事也
其實搞古言
就得到古死人堆裡去找材料
後古遠矣
更何況還有中古上古
連三四千年前的後古之書
像詩書易禮
都無法領略
雖有聖人作注言說
也是枉然
因為根本看不懂
文化根基沒下功夫之故
易言日月即是古
歸結到亙古及今的故事上
如此而已
↓↓↓
八卦之元
始于乾坤二義
乾健坤順
所以明太極陰陽之理也
貫三才而宗太極
統四象而彚五行
首之以乾者
蓋以爲眾卦之父母也
非專言天地之位也
藴先天一畫之玄
啟造化渾淪之用
剛健中正
純陽不雜
乾乃天德之剛也
元亨利貞
發於文王
以天明人也
四德之義著於孔子
以人勝天也
卦而純陽也
純心純政
終始不渝
擴之而廣大
行之而通達
得之而攸利
存之而貞固
冥運默成
無待勉强
此德化之盛
惟天與聖人始足以當之耳。
卦辭之意
不專言聖人者
不欲以是絕天下也
何也
乾德者
萬物之乾德也
天地非虛寂也
夫人非遐隔也
聖人非生而有餘也
眾人亦非終而不足也。
自强不息
其致一也
三才之立
始於乾元
而三才之用
發於人心
是人心者
乾坤之變化也
易卽人心之所藏也。
有天地而無人心
生生之理
疇爲大之
疇爲通之
疇爲利之
疇爲貞之也
人心所至
鬼神所至也
鬼神所體
人心所體也
是故
擬諸形容
象其物宜
上稽動變之繁
下徵蓍策之應
欲人反諸心而自得之也
故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一也
是以知易
心易也。
以易爲書則泥
皆未明於大易之秘也
善學易者
能於一念入微
極深研幾
適乎萬變周流之玅
則虛明寂照之體
可以合乎元亨利貞之用也已。//
[]
乾六龍皆聖人也。濳、見、惕、躍、飛、亢,惟其時也。時下則下,時上
[06p004b]
則上也。下非固於隱也,上非競於趨也。陽德之變化,聖人因
之而上下也。如初有聖德時,當側微宜爲濳龍之待也。凡聖
賢抱大經綸,皆從濳養中出。曰『勿用』者,不用天下也,非天下
之不用也。二之剛健中正,出濳離隱,猶龍之在田,居位不偏
處於平易之地也。然身雖寄於𤱶畝而德已顯於寰宇,乃聲
施澤溥之機也。曰『利見大人』者,雖非君位,有君之德,天下利
見之也。三,處下之上,乾道猶未革也。幸其性體剛健,能憂勤
惕厲,可以當任大責重之地也。四,處上之下,乾道則巳革也。
欲進而革命,猶遲疑於天人去留之際。故爲或躍在淵之象
也。然三之將革則待時而厲,四之已革則揆時而試,皆與乾
[06p005a]
道相爲變化也。淵視之田則危矣;躍視之見則疑矣。躍以安
天下也,躍而不離乎淵,所以安其身也。五,乘剛而居天位,象
飛龍在天之慶,以聖德而御大器,則大人之路亨也。制度經
綸與天下初爲更始,非徒恭默而已,將以爲萬物快睹之休
也。自五而進則極矣,陽極則亢,物極則反,上九所以有悔也。
但乾道豈遂以亢終?識其通變之術,卽可復於濳龍之用,故
不言凶也。龍之言亢,亦聖人處於時之當亢也。時之當亢,聖
人不能反亢之有悔,僅能易亢之無凶也。嗚呼!天地旣閉,則
顯不如隱;萬物思治,則默不如語,惟其時也。堯、舜遜上而五
者也,文王遜五而四者也,周公惕於三者也,孔子見於二者
[06p005b]
也,亦濳於初者也。故曰:乾六龍皆聖也。六爻說
六爻之體,初二爲地,龍之下位也;五上爲天,龍之上位也,三
四不言龍,以人位而當時乘者也。而九三一爻居人道之首,
故獨言乾乾也。聖人之乘六龍,無所不惕而獨惕於三者,因
三處上下之間也。蓋六龍誠無一首,而時乘必有六位。乾之
下三爻者,皆不得位之聖人也。就不得位之中,而安危復殊
軌焉。初則濳而不見,二則見而不濳,三則置身於不濳、不見
之間,鄰於濳、見之所,難持而又不能遽爲飛躍之事而利見
之也。不能利見,則必有反而戕之者矣。故聖人危其地而係
之辭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者,惟以進修爲實地也。噫!君
[06p006a]
子居躬行事,反復善道,不但處三之危地者利用在惕,卽地
不危而欲以修身見於世者,亦利用惕也。是以知確乎不拔
者惕於濳也,閑邪存誠者惕於見也,進德修業者惕於躍也,
位乎天德者惕於飛也,不失其正者惕於亢也,故聖人乘龍
御世,無時而不惕也。乾乾惕語
乾卦六爻之後,曰『用九,見羣龍旡首』,何也?九爲乾德之極,陽
極於九,剛健之至也。極則必反,用陽之道也。乾以剛健爲體,
而其用則屈伸變化,莫測其所向,故謂之『無首』。君子體乾之
體,用乾之用,飛、濳、躍、見,圓融應化,亦不膠於一轍。時剛而剛,
非有意於剛也,則非以剛爲首也;時柔而柔,非欲變於柔也,
[06p006b]
則亦非以柔爲首也。蓋君子夙昔抱負,亦龍德也。當龍之飛
躍天下,莫不快覩。及其乘氣茫洋,窮乎玄閴之際,其首終莫
能見也。嗚呼乾之始物,聖稱先天,非無首也。乾始物而終之,
聖先天而後之,神化之機皆不見其爲首也。始終先後之間
不失其節,不失其宜,乃所謂『則』也。天循則而行,故行而不息;
君子循則而變,故變而不失也。是故天道之動靜無端,陰陽
之迴環無始,理信然也。陽極用九
夫乾,天也。元、亨、利、貞,其德也。天有四德,惟元所統,此元之所
以爲大也。元氣弘通,品物頼之而生成,化機因之而不滯,則
陰陽之闔闢不偏,乾道之始終無間,乃天理之本然也。故乾
[06p007a]
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者,此天理之在萬物者也。理之
在天地者與在人心者無二,在人心者與在萬物者亦無二。
但萬物之生,雖或冥頑而此理無不具也。故乾之爲道,或使
物隨時而漸變者,或使物感氣而卒化者,各能正定其性命
而保合此生理也。且天之運行也,行以和也。和卽所謂『資始』
之元也。元爲理氣之始,天德旣以時而成,萬物卽資元而以
始。流行之正,各保合於太和之中也。萬物各保其和,則眞性
不失所以利貞也,元不生於元而生於貞也。當變化之始爲
元,變化之成爲貞。不貞無以爲元也;不元無以能貞也。元以
得貞,貞以起元,乃萬物之機軸也,聖人於此知大明終始也。
[06p007b]
噫,鼓萬物而不激,體乾元而有終者,正時乘御天之妙用也。
乾道變化
天體至圓,行有常度而無停機者,天非有體也,因星之附麗
以爲體也。陽經陰緯,經之體縱,緯之體橫,天行度以二十八
宿爲經,五星之纒爲緯。靜而有常者,經星主之。動而不息者,
緯星主之。體如倚蓋,南北二極平分相貫,北高、南下,極中一
星旋轉,尤速曰:『天紐星』,卽天之樞也。天體不動,非不動也。旋
轉不離乎垣,猶樞之啟閉不離乎舊,見以爲動之用若是耳,
究其體未嘗有所動也。故曰:『維天之命,於穆不己。』天之所以
爲天也,聖心之運也豈異哉!堯、舜競業,文王緝熙,孔子不厭、
[06p008a]
不倦,兹皆不待强,而自無不息也。賢人以下,非强以矯之則
不能勝矣,故曰君子以自强不息。夫易之象,心之象也;心之
用,易之機也。用易者,神而明之,卽心用之也。是以,六十四卦
之大象,皆言以也。言以者,默而會之則知吾心之用,與易象
中之變化有當然之合也。天地萬物之象,皆吾心之象也。吾
心之用,卽天地萬物之用也。故遺心而逐象者,非玩易之玄;
舍象而求心者,亦非知易之至也。自强不息
聖人以天地萬物爲一體,飛、濳、惕、躍乃物理自然之數也,吉、
凶、悔、吝乃事理當然之數也。故或隱或見,非聖人之得已也。
濳雖聖人之不得己,而聖人無不得已之心也。故曰:『樂行憂
[06p008b]
違,確乎其不可拔也。』憂樂者,時也。聖人之心,無憂樂也。從違
者,時之道也。聖人之行,無從違也。或曰:『亢龍有悔』,聖人遭焉
則亦濳乎?曰:在上則戒,在下則濳,亢非憂違之時也。貴極而
無位可處,高極而無民可近,賢人在下位而敵體不應,動而
皆悔之時也。聖人於此,惟抑其貴,損其高,以下乎賢庶,不至
於亢極之害也。如世道衰微,人心危險,當天下之責,豈可委
身去之也。惟其不以位爲心,則其處亢也,猶其處濳也。或曰:
『見龍在田』,何以言舍也?曰:聖人濳而修也,飛而達也,不濳不
飛而在田也,特以爲蘧廬而非所常寓也,匪進則退矣。此聖
人樂行憂違之用也。樂行憂違
[06p009a]
大抵君相之爲千古之勳猷易振,寸心之誠慤難持。故夙興
匪懈,全從德業之修進也。德業修進,又從乎知至、知終之妙。
用知之德,卽乾之至德也。天有常運,進退不失,是天之知也。
故曰:乾知大,始知之神化人與天同也。昧而不覺者,不能復
其體也。乾之九三,以大臣而處危疑之地,非以知至知終之
惕厲,則不能免於傾覆之虞也。大凡德之極至爲至,而至之
隱微爲幾。知其至而求所以至之,則可與於微妙之幾矣。業
之歸宿爲終,而終之條理爲義。知其終而求所以終之,則可
存於精確之義矣。幾,能動者也;義,守靜者也。處進退之宜,知
至而進,故可與論幾也;知終則退,故可與存義也。雖然,知亦
[06p009b]
未易言也,以天地一誠之靈氣,凝而爲知,無心出之,能合於
變動始終之妙,苟非無欲者,其孰能之乎?知至知終
《河圖》,《洛書》皆以五居中而一居下也。大衍之數,五十而虛其
一也。其一者,下之一也。一者,萬物之根荄,卽大造之化源也。
故曰: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爲物不二。不二,一也。乾者,
一數也。而初九之濳龍勿用,其一之主也。聖人繫之曰:『陽氣
濳藏陽在下也。』下者,抱於一也。其濳藏者,非謂有時而發用
也。抱一而處,卽發用而常濳藏也。其在下者,非謂有時而上
也。抱一而出,卽在上而不離乎下也。乾卦所謂勿用於濳龍
者,卽大衍所謂勿用之一也。四十有九之用,變化無窮而未
[06p010a]
始離乎一也。故龍之見、躍、飛、亢六位成矣,而未始離乎濳也。
然而濳之爲言也,非匿影銷聲,伏其身而不見也。惟顯諸仁,
藏諸用,精與玄運,而神與天符,渾渾穆穆,韜光歛迹,與道爲
一,此聖賢之濳也。是故,大舜以濳爲治則恭已;孔子以濳爲
教則忘言;顔子以濳而處易則齋心;箕子以濳而䝉難則正
志,皆體乎濳龍勿用之旨,而不違於天者也。噫!三代而下,賢
知之士或以意氣自負,或以功名自急,識時而濳者鮮其人
矣。乃若留侯之操椎,以濳爲用者也;平陽之飲醕,以用爲濳
者也,皆資之近道者也。若漢文之謙讓,泥於濳矣;賈生之歎
息,失於濳矣。所謂濳者,勿用而能用,能用而勿用。故勿用之
[06p010b]
妙,非有德者不能知之。陽氣濳藏
乾元旣始而亨矣。有生生不息之機,卽有生生各具之性。生
之所存者性,性之所含者情。正而不偏,剛而能化,乾之性情
也。各正性命本體,自成物之性情也。天無可擬之性情,以萬
物爲性情也。萬物有一定之性情,卽天之性情也。是以,收歛
歸藏,乃見性情之實。此所謂霜降水涸,天根乃見者也。然以
發生之初,推至於化成之後,不有乾元,何能通物之始,不性
其情,何能久行其正?是故,始而亨者,必乾元也;利而正者,必
性情也。蓋謂性者,天生之質正而不邪者也;情者,卽性之所
欲也。若不能以性制情,使情流失,性則不能久行其正也。故
[06p011a]
君子體乾之用,專直而不撓,健運而不息,事合於理而不偏,
志絕於邪而不雜,乃得乎性情之利貞也。性情之實
六爻之濳、見、惕、躍、飛、亢、變化不測,而藏顯之機固曲暢而無
餘矣。然萬化歸元,卽六爻之發越揮㪚。旁通於萬物之情者,
皆本於自然而然,無所勉强也。是以,大人之乘時卽所以御
龍,御龍所以體元,體元所以法天也。推而廣之,見大則旁通
矣,體仁則見大矣。六爻發揮
天地鬼神與道爲一也。聖人全體乾元,亦與道爲一,以易簡
之,德合其體以生成之;德合其用以先哲圓通;合日月之明
以闔闢慘舒;合四時之序以彰善癉惡;合鬼神之吉凶默而
[06p011b]
契之,神而明之;無適而非天理之宜也。是以堯舜在上,而蓂
生鳳儀,晝不暝、宵無光者,先天而天弗違也;孔孟在下,而懼
亂臣賊子,息邪說橫行者,後天而奉天時也。聖人所以參贊
於先、後天之間者,以致中和也。今夫人莫不有本然未發之
中和。未發之中卽先天也,發而中節卽後天也。堯舜,致中和
於上者也;孔孟,致中和於下者也。所以先天後天者,非有意
而別之也,以德與之先後也,以時與之先後也,以道與之先
後也(與天地合其德)。
[]
大哉乾也。伏羲畫之一,以專其統也;文王象之元,以大其生也;孔子又名之曰乾,知大始以盡其德也。始而曰大,是至虛而未見乎氣,至神而獨妙其靈,通天徹地,貫古悉今,皆一知也。惟聖人體之純粹,用之中正,明於未然,行乎當然,凖於盈虛消息之間,而不流於得喪存亡之繫。故能見天地之心而復一元之始也。天之數,終而復始。陽極而剝也,乾上而亢也,時也。時或有過也,而道無過也。體道而行則不失其正也。故曰:『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人乎?』正者,貞也,乾元之用所歸宿也。萬物不貞無以爲元也,君子不正無以體乾也(知進退存亡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