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9日 星期六

河上易註敘


河上易註

清 黎世序撰


〇象數義理皆言

〇比較淺白

〇初習者較容易明白

 

 

【河上易註敘】

周易。聖人用中之書也。天地之道。不外陰陽。陰陽會合則成中德。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存之於中所謂性也。堯之命舜曰。允執其中。舜之命禹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中庸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此言人之中德也。葢本天地之中以爲中也。至人之應事。不外剛柔之兩端。而皆貴得中。則不偏不倚。無過不及。此一事之中也。所謂中無定體。隨時而在也。人之形體陰陽均平。則血脈和而無病。人之性情剛柔均平。則事理當而無失。六十四卦陰陽不皆均平。則有毗陰毗陽之患。於是裁爲三陰三陽。聖人損過就中之道也。六子之中。惟坎離剛柔得中。其餘震艮巽兌。皆有偏倚之形。於是變爲坎離。聖人補偏用中之道也。坎離者。剛中柔中。分而應事則爲中道。合以存心則爲中德。故易字從日月。謂坎離也。遠在天地之大。近在一人之身。精之在性命之微。顯之在裁制事變。內聖外王之道。皆不出此。故曰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凡卦皆由坎離以還乾坤。卦體不一。而其歸則同。故曰。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彖辭則統示其義。爻辭則分著其時。合於此則吉而无咎。悖於此則凶悔吝隨之。故曰。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明乎六爻之變。彖辭已櫽括其義也。卦分二體。二五得中。而又有中正之分焉。正者正己以正人。主在位出治者而言。外王之道也。中者自審以處中。主在下自治者而言。內聖之學也。正主蒞事。中主宅心。故五多言正。二多言中。其曰以正中也。葢言五以正道。中於其下也。其曰以中正也。葢言二有中德。後往居五行。其正道也。實則中未有不正。正亦不離乎中。一言用中。則正在其中矣。中之義貫於六十四卦之中。遍行於三百八十四爻之內。明夫天下至纖至悉之事。處之皆有中道。故曰。極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鼓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推而言之。執中之訓。發自尚書中庸之書。成於復聖。詩三百篇不皆中。而詩人諷刺之旨則裁之以中。故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無邪即中也。春秋二百四十年之事。善惡得失。不皆中。而孔子之書。褒者褒而貶者貶。亦無不裁之以中。葢聖人稟中德以爲權衡。故能裁制事變也。由是觀之。六經之旨。孰有外於中者哉。聖人之教人也。各因其性情之偏。而約之於中。故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又曰。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然則聖人之裁成人才。與裁成卦象。皆約之於中。中即性命之理也。之大用在此。其他則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四者乃易之餘事。占者又止用之一端。京焦之徒。擅爲專門之學。而朱子亦以教人占卜爲言。豈朱子未知說卦之文哉。葢性道精微。聖人及門罕有得聞。而筆之於書。爲齊民立訓。不得不如此。其人學而果有所見知。其不止於占卜也。即就朱子之說。亦可由淺以及深。而其進自不能已。此朱子之微意也。自漢以後。註者愈多。仁者見仁。知者見知。罕有能窺其全者。主象者既穿鑿而難通。說理者又空虛而無據。宋元以來。漢學宋學各相比附。大抵不出此二塗。國朝。御纂周易折中。集諸儒之大成。斟酌至當。御纂周易述義。推闡精微。殆無餘蘊。易道至此而大明。諸儒。涵濡聖化。名註甚多。亦較歷代爲盛。世序自幼傳習是經。服膺聖訓。葢亦有年。因於南河工次之暇。猶觀象玩辭。意欲以彖統爻。先審定其象。再發明其理。期於三聖之言。皆合初。尚求之而未得其要。因讀繫辭曰。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於是逐卦逐爻皆即辭。以求其方。研求既久。漸得乾坤坎離之端倪。與損過就中補偏用中之法則。按之三聖之言。無一不合。乃知所謂典常也。因就所見。疏釋其義爲河上易註上下經四卷。上下繫二卷。說卦序卦雜卦二卷。凡八卷。圖說二卷。附存於後。淺見寡聞。又以河事倥傯。不能專力。疎陋之譏。知所不免。然用中之說。尚不詭於正。存之以備一說云。道光元年辛已五月羅山黎世序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