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王龍溪大學首章解義

王龍溪大學首章解義
龍溪王先生全集卷八
273
 
【大學首章解義】
大學一書乃孔門傳述古聖教人爲學一大規矩若
夫法外之巧則存乎心悟先師所謂致知焉盡矣大
人之學對小人而言也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爲一體
若夫隔形骸而分爾汝者小人矣大人爲學之道在
於明明德明德者心之虛靈根於天性明之所以立
天地萬物一體之體也欲明明德在於親民親民者
性之同然虛靈之貫徹親之所以達天地萬物一體
之用也明德以親民其機在於止至善至善者心之
本體天命之性粹然無慾其虛而靈者皆其至善之
發見所謂體用一源天然自有之中是乃明德親民
之極而不容少有擬議加損於其間也止至善者止
諸此而已矣少有擬議加損於其間則是私心小智
而非至善之謂矣彼二氏之虛罔空寂騁其私智於
過高而無有乎家國天下之施五伯之權謀術數溺
其私心於卑瑣而無有乎誠愛惻坦之實是皆不知
止於至善之過也是義也先師已言之詳矣即本體
以爲功夫聖人之學也悟得時只止至善一句已是
道盡恐人信不及故復說知止一段以示學者用功
之要知非知識之謂見性以入悟真知也心之本體
原是至善而無慾無慾則止有欲則遷止與遷對定
與亂對靜與動對安與危對知止而不遷則志有定
向故能不亂而定定故能不動而靜靜故能不危而
安蓋知止所以入定常定曰靜安則靜之極也人心
原能通達萬變經綸酬酢與國家天下相爲感應所
謂慮也有欲始窒而不通知止以至於安則有以復
其無慾之體故無所不通而能慮易云介如石不終
日一致而百慮也慮而後能得得者得至善而止之
也以言乎體謂之明德以言乎用謂之親民冒天下
之道如此而已矣此用功夫以復其本體賢人之學
也悟得時知止二字亦已是道盡又恐人信不及故
復說下面先後次第以示學者用功之序明德親民
一物也而有本末之序知止能得一事也而有終始
之因本末以木之根捎言終始以樂之首尾言知所
先後雲者本立而末自治也始作而終自成也近道
雲者與道猶有二未至於能得也此是用卻困勉工
夫以求復其本體學者之事也本體功夫淺深難易
若有聖人賢人學者之不同及其知之成功一也下
二段正是詳言先後功夫之條件古之欲明明德于
天下是最初一大志願合下以天地萬物一體爲己
任不如此便流於私心小智而爲小人矣夫道有本
而學有行欲明明德於天下須先治其國欲明明德
於國須先齊其家欲明明德於家須先修其身身者
家國天下之本而心又身之本也以其虛靈主宰而
言謂之心以其凝聚運用而言謂之身心與身一也
修身雲者非禮勿視聽言動之謂也心本能視發竅
於目心本能聽發竅於耳心本能言發竅於口心本
能動發竅於四肢聰明者視聽之則言者心之聲四
體之動以定命也無心則無身矣故欲修其身者必
先正其心心無形體無從而正才欲正心即屬于意
意者心之所發心本至善動於意始有善有不善故
欲正其心者必先誠其意誠意雲者真無惡而實有
善之謂也然所以辨別善惡之機則在於良知良知
者是非之心善惡之則不致其知則真妄錯雜雖欲
勉強以誠之不可得而誠矣故欲誠其意者必先致
其知致知雲者非若擴充其知識之謂也致吾心之
良知焉爾致者至也易言知至至之知至者良知也
至之者致也然欲致其知非影響無實之謂是必有
其事矣物者事也良知之感應謂之物物即物有本
末之物不誠則無物矣格者天然之格式所謂天則
也致知在格物者正感正應順其天則之自然而我
無容心焉是之謂格物故曰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
之物也格其知之物也合內外之道也此自本而歸
之於末終而始也蓋視聽之物格則知視聽之知至
而欲視聽之意始誠言動之物格則知言動之知至
而欲言動之意始誠意誠則有以復其本體心可得
而正矣心正則視聽言動一於禮身可得而修矣士
庶人以一家爲感應則謂之家齊卿大夫諸侯以一
國爲感應則謂之國治天子以天下爲感應則謂之
天下平是之謂明明德於天下是之謂盡性此自本
而推至於末始而終也夫良知者性之靈竅千古聖
學之宗所謂是非之心好惡之實也好惡必有物誠
意者真好真惡毋自欺其良知而已正心者好惡無
所作復其良知之體而已修身者好惡無所偏著其
良知之用而已好惡同於一家則家可齊好惡同于
一國則國可治好惡同於天下則天下可平自誠意
以至平天下好惡盡之矣好惡之實是非盡之矣是
非之則致知盡之矣此至易至簡可久可大之德業
自天子至於庶人皆所當從事者是非實有大人之
志悟其巧於規矩之外其孰能與於此乎先儒嘗有
三綱領八條目之說矣嘗有敬爲聖學始終之說矣
嘗有補格物致知之義矣自今言之綱領惟一綱舉
則目張領挈則裘順若曰三綱領則將何所施其用
乎條目者功夫先後之次第如環之相連不可以節
段分也若曰八條目則將何所陳其數乎實心之謂
誠誠即敬也一心之謂敬敬即誠也大學之要在於
誠意則不必言敬而敬在其中矣若曰敬以誠意不
幾於贅乎蓋其既以格物窮理爲致知則於身心若
無干涉故不得不以敬爲聖學之始終而不自知其
說之非耳格物致知者誠意之功自天子以至庶人
一是皆以修身爲本言修身則格致誠正舉之矣此
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正所以發格物致知之義實
未嘗亡而有待於補也故曰合之以敬而益贅補之
以傳而益離此不得已之心也蓋不忍異者先師之
本心而道之所在不得不與之異者天下之公學非
先師所得而私也世之學者能以虛心觀之不以一
毫意必向背介乎其中則聖學庶乎可明而先師之
苦心亦可得而諒矣←
********************
 
大學首章解義
Δ
〇大學首章云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
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
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
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
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
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
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爲
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
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〇解義 解釋辭義文義
〇然大學章句全可解乎
〇有的已經提升到形而上只能會意不能解說
〇尤其是虛的
→明德者心之虛靈
無慾其虛而靈者皆其至善之發見
彼二氏之虛罔空寂騁其私智於過高
以其虛靈主宰而言謂之心
世之學者能以虛心觀之不以一毫意必向背介乎其中
這些都不好解
 
 
[]
大學一書乃孔門傳述古聖教人爲學一大規矩
若夫法外之巧則存乎心悟先師所謂致知焉盡矣
〇學以悟真 存法外之巧
〇這個叫致知心悟
〇古聖教人爲學有大規矩 但也無規矩
〇只是善巧方便 不失本心而已
〇所謂格物致知 存心有在即是
 
[]
大人之學對小人而言也
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爲一體
若夫隔形骸而分爾汝者小人矣
〇小大、無有、隱顯 都是對待義
〇這裡講一體 不曰中 卻曰大
〇云大者不分爾汝
〇是天地人 物我兩合(不隔形骸故云物我兩合)
〇僅往大的去處去
〇小的陰的他不說
〇是以大攝小
₡₡
〇大訓太
〇太 古泰字
〇云 極、玄、一 之甚
〇通暢 而無太過不及
〇所謂安然無事 大而無不當之處
〇是標榜至高的道
〇卻是以乾陽爲大
〇而非老子小細之陰
 
 []
大人爲學之道在於明明德
明德者心之虛靈根於天性
明之所以立天地萬物一體之體也
〇明也就是把天地萬物圈起來
〇一體之體是物我一體 一體之仁
〇植根於形骸天性之虛靈
〇而真善美聖所謂仁者 是形骸的體現
〇故一體之體 實見在也
〇雖說物我兩忘 感覺好似所有事物被忘却了
〇然虛靈不昧 明立天地間 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〇有立故有在
〇在說文曰
。存也。從土。才聲。(昨代切)←
形骸身體
植根於土
實存於地
人立天地間
〇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4417齊魯)
存也者釋詁文釋訓存存在也聘禮記子以君命在寡君
大戴禮曾子立事篇存往者在來者盧辯注在猶存也論
語父母在僖九年左傳其在亂乎杜注在存也襄二十六
年傳吾子獨不在寡人杜注在存問之晉語牀策之不安
邪抑驪姬之不存側也周語目不在體韋
在存也徐鍇本有此與坐同意五字←
在訓坐
虛靈是坐在而安立(定)底
在天地間往來回還
能見ㄒㄧㄢˋ在 但不見ㄐㄧㄢˋ在
因目之不存體
故虛靈雖坐在而安立
但實際的型態還是難以捉摸的
祂是坐定身內
但你摸不著祂
 
[]
欲明明德在於親民
親民者性之同然 虛靈之貫徹
親之所以達天地萬物一體之用也
〇明德難以捉摸 親民之性亦然
真的是 天易感 人難託
人心險惡
老天的意念
又有誰能夠知道呢
所以特標一個親字作新
但要達天地萬物一體之用
不貫徹虛靈
也就成不了什麼氣候
 
[]
明德以親民其機在於止至善
至善者心之本體
天命之性粹然無慾其虛而靈者皆其至善之發見
所謂體用一源天然自有之中是乃明德親民之極而不容少有擬議加損於其間也
〇其體也 其用也 天然一源
〇中有見ㄒㄧㄢˋ
〇而見在者不增不減
〇明德以親民 皆本此心 體至善之機括 機括者關鍵也
〇故粹然無慾之虛靈 隱然見ㄒㄧㄢˋ在 顯然德充
生色而無加損 睟面盎背 如此而已
 
[]
止至善者止諸此而已矣
少有擬議加損於其間則是私心小智而非至善之謂矣
〇就算是少有擬議也是私心自用
〇起心動念即不得此大(泰)而趨小智
〇小智欲正 而心有未殆
〇故至善之地在空渺中
〇然不欲靜無良心 則旋而擴散 愈旋愈大 以至難以收拾 空渺自空渺矣
 
[]
彼二氏之虛罔空寂騁其私智於過高而無有乎家國天下之施
五伯之權謀術數溺其私心於卑瑣而無有乎誠愛惻坦之實
是皆不知止於至善之過也
〇故接上言 說此異端
 
↓↓↓
是義也先師已言之詳矣即本體以爲功夫聖人之學也悟得時只止至善一句已是道盡恐人信不及故復說知止一段以示學者用功之要知非知識之謂見性以入悟真知也心之本體原是至善而無慾無慾則止有欲則遷止與遷對定與亂對靜與動對安與危對知止而不遷則志有定向故能不亂而定定故能不動而靜靜故能不危而安蓋知止所以入定常定曰靜安則靜之極也人心原能通達萬變經綸酬酢與國家天下相爲感應所謂慮也有欲始窒而不通知止以至於安則有以復其無慾之體故無所不通而能慮易云介如石不終日一致而百慮也慮而後能得得者得至善而止之也以言乎體謂之明德以言乎用謂之親民冒天下之道如此而已矣此用功夫以復其本體賢人之學也悟得時知止二字亦已是道盡又恐人信不及故復說下面先後次第以示學者用功之序明德親民一物也而有本末之序知止能得一事也而有終始之因本末以木之根捎言終始以樂之首尾言知所先後雲者本立而末自治也始作而終自成也近道雲者與道猶有二未至於能得也此是用卻困勉工夫以求復其本體學者之事也本體功夫淺深難易若有聖人賢人學者之不同及其知之成功一也下二段正是詳言先後功夫之條件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是最初一大志願合下以天地萬物一體爲己任不如此便流於私心小智而爲小人矣夫道有本而學有行欲明明德於天下須先治其國欲明明德於國須先齊其家欲明明德於家須先修其身身者家國天下之本而心又身之本也以其虛靈主宰而言謂之心以其凝聚運用而言謂之身心與身一也修身雲者非禮勿視聽言動之謂也心本能視發竅於目心本能聽發竅於耳心本能言發竅於口心本能動發竅於四肢聰明者視聽之則言者心之聲四體之動以定命也無心則無身矣故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心無形體無從而正才欲正心即屬于意意者心之所發心本至善動於意始有善有不善故欲正其心者必先誠其意誠意雲者真無惡而實有善之謂也然所以辨別善惡之機則在於良知良知者是非之心善惡之則不致其知則真妄錯雜雖欲勉強以誠之不可得而誠矣故欲誠其意者必先致其知致知雲者非若擴充其知識之謂也致吾心之良知焉爾致者至也易言知至至之知至者良知也至之者致也然欲致其知非影響無實之謂是必有其事矣物者事也良知之感應謂之物物即物有本末之物不誠則無物矣格者天然之格式所謂天則也致知在格物者正感正應順其天則之自然而我無容心焉是之謂格物故曰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格其知之物也合內外之道也此自本而歸之於末終而始也蓋視聽之物格則知視聽之知至而欲視聽之意始誠言動之物格則知言動之知至而欲言動之意始誠意誠則有以復其本體心可得而正矣心正則視聽言動一於禮身可得而修矣士庶人以一家爲感應則謂之家齊卿大夫諸侯以一國爲感應則謂之國治天子以天下爲感應則謂之天下平是之謂明明德於天下是之謂盡性此自本而推至於末始而終也夫良知者性之靈竅千古聖學之宗所謂是非之心好惡之實也好惡必有物誠意者真好真惡毋自欺其良知而已正心者好惡無所作復其良知之體而已修身者好惡無所偏著其良知之用而已好惡同於一家則家可齊好惡同于一國則國可治好惡同於天下則天下可平自誠意以至平天下好惡盡之矣好惡之實是非盡之矣是非之則致知盡之矣此至易至簡可久可大之德業自天子至於庶人皆所當從事者是非實有大人之志悟其巧於規矩之外其孰能與於此乎先儒嘗有三綱領八條目之說矣嘗有敬爲聖學始終之說矣嘗有補格物致知之義矣自今言之綱領惟一綱舉則目張領挈則裘順若曰三綱領則將何所施其用乎條目者功夫先後之次第如環之相連不可以節段分也若曰八條目則將何所陳其數乎實心之謂誠誠即敬也一心之謂敬敬即誠也大學之要在於誠意則不必言敬而敬在其中矣若曰敬以誠意不幾於贅乎蓋其既以格物窮理爲致知則於身心若無干涉故不得不以敬爲聖學之始終而不自知其說之非耳格物致知者誠意之功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爲本言修身則格致誠正舉之矣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正所以發格物致知之義實未嘗亡而有待於補也故曰合之以敬而益贅補之以傳而益離此不得已之心也蓋不忍異者先師之本心而道之所在不得不與之異者天下之公學非先師所得而私也世之學者能以虛心觀之不以一毫意必向背介乎其中則聖學庶乎可明而先師之苦心亦可得而諒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