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呉應賓 撰
古本大學釋論序(方大鎮)
古本大學釋論序(周汝登)
古本大學釋論提綱(古舒呉應賓著)
釋篇名第一(卷之一)
釋古本第二(卷之一)
釋首章第三(卷之一)
釋誠意章第四(卷之二)
釋修身章第五(卷之二)
釋齊家章第六(卷之三)
釋治國章第七(卷之三)
釋平天下章第八(卷之四)
大學新本辨(卷之五)
************************
古本大學釋論序(方大鎮)
所貴乎大學者學之爲大人也
文言曰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
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
合其吉凶而孟子論大人迺歸
於不失其赤子之心赤子之心
大人以其不失乎此者合乎彼
愛敬仁義達之天下者惟其良
也可欲之謂善不學不慮之謂
良良者無欲善者可學而可慮
學慮之善非其至也無欲之良
乃至善也孔子知天命子思孟
子亦曰知天皆是道焉夫惟良
知良能之達於天何不失者之
不合也哉故曰大學之道在止
于至善自程朱表章大學列爲
四書等於五經而儒者相與紹
述闡其義或更定其文代非一
家惟新建尊信古本而揭良知
之說以發至善之蘊使天下曉
然聞一貫性天之宗而洗濯其
支離異同之習其有功於大學
爛焉日月爭光顧學者局趣令
甲童習白紛僅以供舉子業而
止微言大義或有待焉夫言不
足以昭宣聖真則不微義不足
以羽翼世教則不大苟不至德
至道不凝神而明之化而裁之
存乎其人耳吳太史客卿以爲
新建深于大學而扢揚其旨彌
精彌廣撰古本釋論凡十篇有
提綱有分釋爲辨以明明德爲
大學之宗以新民止至善爲明
明德之實而壹本于無我汪洋
浩渺數萬言精者入性命之奧
而廣者極天地古今人物之變
至其陳說治平經濟石畫褒然
可見之施行此其胸中如崑崙
渤澥珠玉玲錯靡不羅也既以
洩聖人之微而有以通斯世之
大有德者必有言其斯之謂歟
蘇子瞻晚嗜禪而作易解書傳
論語說皆夙儒所未達撫之曰
濤中指三書曰天未欲使從是
也而果濟焉然則君子立言第
有關於聖真與世較者天且弗
違况于人乎客鄉負才卓絕讀
書一過輒記不忘弱冠載筆承
明之廬猒而入山沉潛淨業二
十餘年其文章玅理不遜子瞻
而醇行和德浹于宗黨無間亦
復覩其格致誠正之効寔允蹈
之矣今其著作且富而是書一
出迺遂與易解三書竝爲學者
所宗服曰此今之蘇子也有覺
德行四方其訓之何必知己迺
在後世哉余與客卿筆硯頃緣
休沐時復抵掌文成遺指每有
當焉客卿固天授也哉余其猶
蓬之心夫顧得是書而讀之庶
幾黽勉執鞭從客卿後知所由
適於道之路也忘其譾陋而爲
之序
庚戌上巳友弟方大鎮拜手撰
古本大學釋論序(周汝登)
名虛而心性是實心性何在在
吾日用應感處見心性名虛而
應感是實心性是實故必正心
心性名虛心無可正故在格物
格物者著察于應感之際所謂
日可見之行者夫子約爲仁於
視聽言動象山用工夫於人情
事變一也由身而天下無非所
格之物由修而治平皆吾見格
之功故格致不必傳而古本原
無差此陽明子之所標揭真得
孔氏之真傳可以篤信無疑者
而後之學者猶不免紛紛之議
則亦辨名而不究實焉耳程子
謂學有自信有信人者要之能
自信而後能信人今不能信陽
明子者吾以爲自未信也又何
有于大學哉吳氏客卿契悟宗
旨大暢玄風探古始之真脉割
訓詁之蔓藤以古本爲宗合爲
一總分爲五別歸之明明德既
相貫以明宗又互叅以致詳總
之於陽明子合轍嗟乎吳君其
自信之人哉不佞幼而慕道長
未有聞卒業吳君之論喜取信
之皆同臭味良有合也予未識
客卿識方伯公公於予有心期
出吳君所製以示且命以言予
強顏泚筆其間聊爲劔首之一
吷且以俟後日之面證云
萬曆辛亥暮春朔日東越周汝
登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